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7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源改造,有实在的理论依据么? [复制链接]

查看: 213465|回复: 756
431#

原帖由 jacky_good 于 2010-8-14 18:42:00 发表
以前我跟你的想法一样. 但现在的看法是 线材(电源线,喇叭线,信号线,插座) ,环境,器材,避震,每一样都很重要.而器材性能能否发挥极致,关键要看瓶颈在那里.

顶这一句“关键要看瓶颈在那里”
TOP
432#

原帖由 老龚 于 2010-8-15 10:03:00 发表
本来不想跟的,但是楼主的这个观点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列出信号线和音箱线就证明其重要性?不列出就证明其不重要?

我劝楼主还是多学习一下吧。。。。。。。。。。。列出的品牌,难道就不存在其商业利益吗?真是扯蛋。


你好,你的逻辑思维很奇怪

你情愿相信发烧唱片厂列出监听设别的信号线喇叭线是在做广告,而不列电源线是因为不想做广告? 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_^

我给出Pentatone和Telarc的例子应该能引起正常人对发烧电源线的疑问了,想不到你们这些发烧电源线的拥簇还是不肯正视问题。
TOP
433#

原帖由 bearrider 于 2010-8-14 21:45:00 发表
今天听音乐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 本人喜欢买SACD,收藏了不少SACD。

Pentatone是专门出古典新录音SACD的荷兰唱片厂,大家想必熟悉。Pentatone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由

提醒一点:我觉得唱片不列出电源线最重要的原因是录音室属于实验室环境,整体电源应该是专门调试过的,从入户到电路,按照线材发烧友的理论,用不用电源线应该是差不多的。否则,电源线的厂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广告机会……
dCS Verdi
dCS Purcell 1394
dCS Elgar Plus 1394
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Audionet pre G2 + AMP I
TOP
434#

回复 433# 玉生烟 的帖子

有道理!看来真想发烧要上个电源处理设备。
TOP
435#

楼上正解
不亦乐乎
TOP
436#

醒一点:我觉得唱片不列出电源线最重要的原因是录音室属于实验室环境,整体电源应该是专门调试过的,从入户到电路,按照线材发烧友的理论,用不用电源线应该是差不多的。否则,电源线的厂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广告机会……


你好,你的推理有个很大的逻辑漏洞。按照你的逻辑,为什么发烧唱片厂给其他线材和器材做广告的机会,而不给发烧电源线做广告的机会?是不是发烧唱片厂不能颠倒黑白的推荐所谓的发烧电源线?例如Pentatone,他们用全套的范登豪喇叭线信号线麦克风线,却独独不用范登豪的电源线,表明了什么?难道范登豪不想做电源线的广告?要知道范登豪有一系列的电源线。^_^我说的是不是很符合逻辑思维?
又及:录音室是不会做什么整体电源改造的,只要电源线够粗就好了,毕竟他们用电和我们家庭用电还是不一样的。你可以google一下。
TOP
437#

原帖由 白驹过隙 于 2010-8-15 11:47:00 发表
有道理!看来真想发烧要上个电源处理设备。

恩,看病打针,关键是打的什么针,里面什么药。用玻璃管、塑料管哪怕是高科技纳米管输液,对病情的帮助不会很大。当然,这话一说,马上要有人站出来说,“你用的管满是铁锈,输进去立马完蛋!”,如果这么说就纯粹抬杠了。
dCS Verdi
dCS Purcell 1394
dCS Elgar Plus 1394
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Audionet pre G2 + AMP I
TOP
438#

从头看到20来页没有再继续看到尾了,多是吵架斗嘴的发言,我觉得楼主提出的问题也是个我没有想清楚的问题,我是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的,有一些电子线路方面的知识,音箱线、信号线、电源专线的作用我能想出一些道理来,也能和实际的听感对上号,唯独这1.5米的电源线,道理我还真的没有琢磨清楚,我也体会并且多次实践了不同电源线的声音的不同,也不敢相信这是心里暗示,因为确确实实感觉到了声音的变化!
在玩音响之前接触到的电器的电源线只是有粗细之分,对应电器的功率的大小,从来没有抛开线皮看内部结构区别,关注的只是传输的功率够不够。
音响发烧本来就是一种极端的感受,有人笑谈发烧友、不管是烧什么的,都是神经病是疯子,追求的多是极端的代价换取小的改善、并把这种小的改善扩大化,我认同这样的说法,哈哈!
说到极端的代价换取小的改善,1.5米的电源线的一些讲究还是有根据的,比如:屏蔽、避震、材质、结构、缠绕方式、头尾的结构和用料、头尾的焊接(连接)手段都有好坏之分,只是这样的好坏之分对出来的声音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可察觉的变化还是心理暗示呢,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编辑GRAMMY 最后编辑于 2010-08-15 12:41:04
玩的劲头比工作的劲头大
TOP
439#

原帖由 bearrider 于 2010-8-14 21:45:00 发表
今天听音乐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 本人喜欢买SACD,收藏了不少SACD。

Pentatone是专门出古典新录音SACD的荷兰唱片厂,大家想必熟悉。Pentatone一直走在技术的前沿,由


大家继续详细看一下Pentatone等发烧唱片厂的录音和监听设备,看看发烧唱片厂是怎么使用发烧线材的。

Julia Fischer的Mozart Violin Conterco, 是真正的DSD录音,公认很靓的录音。Pentatone在小册子里详细列明了录音和监听的设备,特别写明了Interconnect/loudspeaker/microphone线材都是范登豪的,但就是不用发烧电源线。连给范登豪的电源线做个广告装装样子也不肯,为什么呢?

发烧电源线的拥簇就不要再说什么Pentatone录音师和工程师的耳朵素质不行,他们可是这个领域里的专家;

发烧电源线的拥簇也不要再说什么Pentatone的监听器材不够档次,他们用的可是Nautilus;

发烧电源线的拥簇更不要再说什么Pentatone的录音师和工程师不相信发烧线材的作用,他们可是用全套发烧喇叭线/信号线/麦克风线,但就是不用发烧电源线。

难道这都不能引起你们对发烧电源线改善音质这一没有合理理论依据没有测试数据证明的说法,一点点小小的质疑?

你们是不肯怀疑,还是怕真相大白自己后悔?

玩Hifi,要玩得理智,要玩得科学,才是真正的开心,不是么?^_^



TOP
440#

原帖由 bearrider 于 2010-8-15 12:01:00 发表
醒一点:我觉得唱片不列出电源线最重要的原因是录音室属于实验室环境,整体电源应该是专门调试过的,从入户到电路,按照线材发烧友的理论,用不用电源线应该是差不多的。否则,电源线的厂家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广告机会……

[/c

唱片公司属于JS之一,“良心”论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按说依据“老烧”的意见,录音室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加强屏蔽”的电源线,原因有二:
1、录音室一定做过静音处理的,也就是说,如果电源线真的可以让“背景更干净”的话,那效果在录音室里面是要比在家庭中更明显的,从这一点说,没有道理不用;
2、录音室是器材比较密集的地方,应该更需要“屏蔽”才对。
当然,CD上不写,并不能说明就一定没有使用,不外乎两种可能,要么真的没有用,要么用了,出于不可知的原因(或者像老烧们所谓的“技术保密”原因)没有说明,我猜想的“录音室已经经过了电源专门设计”的说法,也属于后者。如果谁能证明大牌的录音室都不用发烧电源线,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dCS Verdi
dCS Purcell 1394
dCS Elgar Plus 1394
Wilson Benesch Discovery
Audionet pre G2 + AMP 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