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对一些碟片的感受...... [复制链接]

查看: 106313|回复: 236
41#

介绍一家德国唱片公司W&W的两张很有特色的专辑。
第一张蓝色封面的是爵士乐题材,现场录音,非英文演唱,是法语还是德语,我就听不出来了。场感是一流的,录音质素也非常不错,没有日式录音的厚重和味精,更多的是北欧清新风格,歌唱者不时在现场走动、嬉戏、甚至低声交谈,细节无处不在,有好友听过这碟,说听得起鸡毛疙瘩,也有说总觉得听音室门外有声音,我说不是,是此碟本身的效果......
第二张黄色封面,是W&W公司制作的中国式题材,用音乐的表现形式,给听众讲述中国旧上海的那些事,例如,夜生活、人民特色、日本侵华等等,其中有一段音乐,是一个非专业水准的女声,去哼唱《夜上海》,期间还传来了洗澡的水声“哗啦哗啦”的,如果你的系统效果真是的话,不难听到自己也仿似深处浴室一样!后面的侵华抗战大合唱,也很有感觉,听着听着,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总的来说,此唱片公司的录音很好,题材也有特色,就是不知道大家能否购买得到不?现在也极少看到它家的新碟出品了,说不定已经倒闭了(猜测)?唱片市场上,大路货易找,像这种精品,还是要碰运气了。
11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8 11:01:54 上传)

115.jpg

11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8 11:01:54 上传)

116.jpg

DSC01767G.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8 11:01:54 上传)

DSC01767G.jpg

11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1/18 11:01:54 上传)

114.jpg

TOP
42#

因为年底忙,帖子更新得比较慢,还请各位看官见谅!
又来两张比较常见的碟片,一张是瑞鸣出品的《小曲儿》,小曲儿就是小曲儿,小孩儿特喜欢听,里面叮叮喳喳的清脆乐声,通常都让不少来玩具房做客的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专心倾听!其实此碟的音质一点都不“小儿科”,唢呐有绝佳的穿透性,古筝有玲珑高速的弹跳力,二胡又有游润有余的线条感,总体的演绎有板有眼。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小曲,在此碟里共融一炉,虽然不能尽录,但也足以让听者了解到我国各地的有代表性民间特色小曲了。瑞鸣出品,基本都是音质的保证了,再加上不错的音乐性,这《小曲儿》值得一听。另一张是我们熟悉的香港张天王的新专辑,第一次见到此碟的宣传,我就惊讶了:竟然是演唱爵士乐?心想张天王都开始向发烧市场靠拢了?或者说妥协了?马上购入一张普通版(价格不便宜,更昂贵的还有HQCD版、玻璃CD版等),一听,我又恍然大悟了:此碟是在音质上做文章,美国录音处理,人声突出,配乐明显退居二线,有点像香港人主理的“口水碟”,至于音乐性,引用某听官的金句:不伦不类,既不够爵士味,又并非纯粹的流行曲。感觉张天王这回做了一次跨界,卖点是以音质取胜,音乐性嘛,就是萝卜青菜的问题了。对了,此碟的录音电平偏高,件头感特别大,在某些系统上重播可能出现血盆大口,请小心调整音量。
CD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8 17:15:50 上传)

CD2.jpg

最后编辑天神 最后编辑于 2011-01-19 11:20:29
TOP
43#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1-18 19:57:00 发表
有ECM吗?
ECM的有这张,兄台觉得如何?我觉得挺好听的,但算不上古典曲目,演奏者弹奏时带着即兴性,应该属爵士类别的吧,作为背景音乐听听很不错的,此碟我每年会听几次。
CD2.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1/1/19 11:15:17 上传)

CD2.jpg

最后编辑天神 最后编辑于 2011-01-19 11:21:26
TOP
44#

这两张海菲兹的曲目,古典乐迷应该最熟悉不过了,无论演绎还是效果,都是典范级的,在这里,我就不谈演绎了,自己还没有这个资质去评论这些大师的演奏,就在音质方面,说几句吧。近来听得最多的碟片,不外乎就是DG的111周年套装和RCA的韩版60碟套装,总体来说,DG的录音是偏向细致、透明不失温暖的,哪怕是一般的系统,都很难把DG的碟片播得难听;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我有正价版也有这些套装廉价版,感觉声音风格还是一致的,就是比较雄壮、大气、厚实,说句难听点的话,就是相对DG的录音偏向粗糙,动态是大开大合的,音色是直接型的,就拿这两张海菲兹的碟片来说,如果出自DG之手(只是说如果),音色应该还可以细腻一些,不过,在那个年代(上世纪50-60年代),模拟录音还是主导,RCA也是顺应时代而已,能有这些名家驻场,其实也是一家唱片公司的福气!曾经拿这些碟片到一套英式器材上重播,录音里本来就相对敦厚的高频会变得更加朦胧,虽然厚度不错,但丢失了更多的细节,要把这两张碟片播放得高贵动听,确实不容易,因为录音本身就在左右着重播。
11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19 11:52:39 上传)

118.jpg

TOP
45#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11-1-19 15:09:00 发表
《水泥佬》(Folk Singer - Muddy Waters)是典型的Blues民谣,与爵士乐不搭界的。很多听众特别爱将传统Blues与Jazz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区别极大的两类黑人音乐。最简明扼要地说,“即兴”和“摇摆”是Jazz的最基本要素,而在Blues里则不体现这两项特征。
谢谢前辈的指点,学习了。
TOP
46#

上几楼的资料,让我学到不少,感谢大家了,论坛的最大好处莫过于此吧,有讨论真好!
接下来说说这张《蓝雨衣》20周年纪念版,我手上的这张是银版,后来还出了金版,按照自己的听音喜好,24K金的压碟,音色会略带昏黄,所以,我还是挑选了银版来购买,相对会自然清晰点。珍妮花的歌声,相信老乐迷也很熟悉了——冷艳中带着真切!但新一代的发烧友,特别是80后甚至接近90的烧友,会熟悉吗?花姐当年有多个著名的专辑,就不一一列举,《蓝雨衣》专辑我个人感觉是最能体现花姐的真挚感情的,专辑里面很多歌曲都是慢歌,抒情性的,比《猎人》专辑的电子配乐,有更亲切的感觉。举些例子吧,曲目1,开头那段明快的节奏感,让人边听边踏着脚,紧接着花姐带着随意的嗓音传来,真可谓是平淡中见真情;曲目3,主打歌,开头的那段萨克斯真实和光辉,《音响技术》主编大草说过,此段萨克斯播得好的话,让人听得“毛管栋”(粤语,就是其鸡毛疙瘩的意思),我的系统虽然还没有这个能力,但一个真实的萨克斯,彷如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还是能体会到的;曲目4,花姐跟某男歌手对唱,此男声磁性中带点懒洋洋的嗓音,你体会到了吗?你喜欢吗?我就一般,哈哈。其实,一个真实的录音,是不难如实反应歌唱者本来要表达给听众的感受的,但是,真实录音,还要有一套能如实反映的器材才行,我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音响,任何添盐加醋、有明显音染的器材,无论让人听得多舒服(也有会越听越让人烦躁的),个人认为,其对录音本身,都是不够“尊重”的,对歌唱者或者乐团、作曲家本身等亦然,也许我说得有点夸张,我只是想表明自己挑选器材的意向——尽量远离撒耳娇的器材。“真实”此词只是相对的,正如CD、LP、SACD都是永远的罐头音乐一样,都是相对而言的。在这里借《蓝雨衣》20周年银版说了这些,扯远了,呵呵。此碟后面加添了4首在原专辑里没有的曲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听性也不错,个人认为,花姐的这张《蓝雨衣》很值得一听,有意者就去马吧!对了,提醒一句:如果你喜欢又甜又暖又骚的女声,那么,花姐的专辑可能不适合你。
12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5:42:48 上传)

121.jpg

12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5:42:48 上传)

1211.jpg

12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5:42:48 上传)

1212.jpg

121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0 15:42:48 上传)

1213.jpg

TOP
47#

原帖由 品味之道 于 2011-1-20 16:07:00 发表
”接下来说说这张《蓝雨衣》20周年纪念版,我手上的这张是银版,后来还出了金版,按照自己的听音喜好,24K金的压碟,音色会略带昏黄,所以,我还是挑选了银版来购买,相对会自然清晰点“??是因为音色昏黄还价格差距啊,偶怎么听着金版比银碟通透啊,嘿嘿。
我买碟基本不考虑价格,我自己是不大喜欢24K金碟的音色,先入为主吧。
TOP
48#

原帖由 品味之道 于 2011-1-20 16:17:00 发表
偶就考虑价格,金碟明着就比银碟贵出一半多了,还得掏钱买贵的,肉疼还纠结,嘿嘿。
各自的价值观取向不同吧,想必品味兄不会购买DG或RCA的套装碟了?明摆着原版一定音质好一些的。还有瑞鸣的,我一直都坚持购买最普通的版本,应该是不到50吧,它家每一款碟片都有(好像)德国版,甚至还有XRCD版,都要贵好几倍,但有时觉得,到底是追音乐还是追录音呢?偶尔一些碟片购买好版本,那也是应该的,头版什么的,真的没想过追。
TOP
49#

原帖由 品味之道 于 2011-1-20 16:31:00 发表
偶是随缘买,能承受的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追求极致,有不少情况普通版不比XR版的差,未必就是贵的好。有时我就在想,偶是玩HIFI呢还是听音乐啊,听音乐的话,搞个MP3既方便又实用,嘿嘿。
你这种心态也很好,我现在有时就索性用电脑直接推耳机听音乐(毕竟方便),特别是对一些新碟片,先用这种简易系统粗听一遍,再挑选自己喜欢的专辑或者曲目到大系统欣赏。
TOP
50#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1-20 16:31:00 发表
“……我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音响,任何添盐加醋、有明显音染的器材,无论让人听得多舒服(也有会越听越让人烦躁的),个人认为,其对录音本身,都是不够“尊重”的,对歌唱者或者乐团、作曲家本身等亦然,也许我说得有点夸张,我只是想表明自己挑选器材的意向——尽量远离撒耳娇的器材……”
上述于我恰恰相反,为人为事,真实最好,玩乐享悦,香甜美味更好![/siz
呵呵,相反就相反啊,红色大字,真吓人呢!可以肯定,你我的听音喜好是相反的,你我的系统风格也是相反的,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