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黑胶之路>>欢迎你加入吹水 [复制链接]

查看: 98855|回复: 674
4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3 11:02:00 发表
你的图解就别提了,不定义体位的圆锥体半径个人认为没有讨论的意义,你明白了吗??

那是你没看懂13微米的真实含义,课算白补了。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1-10-03 12:28:31
TOP
42#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3 12:29: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3 12:2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3 11:02:00 发表
你的图解就别提了,不定义体位的圆锥体半径个人认为没有讨论的意义,你明白了吗??

那是你没看懂13微米的真实含义,课算白补了。

前面都说了,给我补课你的水平差远了,少来。

那你先来,给大家说说,半径18微米的针是如何读出波长为10微米的信号的。
TOP
43#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3 14:39:00 发表
嗨!第一没有义务非得给你讲什么说什么。第二帖子放在那里没有限制查看,视而不见或不愿废神可以城府,168估计会流行城府。

料你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所以,又回到原点,有意思。
TOP
44#

现在回到原图。类似这个图(更为常见的,应该是中山张的那些图),在一些书籍杂志上不难看到。这些图对于理解唱针粗细对高频坑纹循迹的影响是比较直观。不过这些图有个问题,那就是坑纹幅度和唱针的比例太夸张了。高频坑纹的比例过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解:认为针尖直径大于(或相当于)坑纹的波长时,唱针就不能很好循迹了。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1-10-03 19:39:38
TOP
45#

比较正确的图纸比例应该是多少呢?这个得估算一下,再以天龙103R动圈唱头为例,它的针尖半径取18微米(有的资料是16.5)。再看高频坑纹幅度值,这个复杂些,首先确定高频信号的频率。取20千赫兹,并刻录在半径较小的里面圈,线速度取20厘米/秒,相应的坑纹波长是10微米。由于不同时期各唱片厂的标准刻录电平不一样,就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唱片而言,刻录电平是振速5到7厘米/秒。就取7厘米/秒吧。再看看实际的音频信号,根据一些资料,20千赫兹的信号比中频信号(1千赫兹)低约40到60分贝。取个中间值50分贝。此信号经过均衡后,幅度提升近20分贝,再预留15分贝的余量。最终20千赫兹比标准刻录电平低15分贝。即1。25厘米/秒,相应的振幅是0。1微米。仅为针尖半径的180分之1。很显然,如果按实际比例在书籍里画图,是行不通的。
TOP
46#

有前面比例关系的印象后,下面再来看看,粗的针头如何进入坑纹的。
先了解一下曲率,通俗的讲就是曲线弯曲的程度,通常用曲率圆表示。曲线上某点附近的弯曲的程度和该处的一段圆弧弯曲的程度相同,该圆弧所在的圆叫曲率圆,它的半径叫曲率半径。简单的图示如下。



正弦信号坑纹表面曲线的曲率半径特点如下图:



显然,要唱针能沿着正弦曲线完整的循迹,它针尖的半径(不严格的说法)只能等于或小于正弦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否则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从B点直接跳到C点,漏掉了BAC这一段曲线,从而引起失真。


正弦信号坑纹表面曲线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有关的数学公式算出,此处按下不表了。根据前面估算出的数据,画出示意图,并放大局部。从图中可看出,18微米的针已经能进入正弦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处循迹。
TOP
47#

补一张图

TOP
48#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1:25:00 发表

上面两个图只是图片压缩了一下,幅值没有任何变化。不要糊弄人了!好不好??

亏你讲得出口,你知道正弦波的幅值1是什么意思吗?
TOP
49#

在来一张。可别说,没有什么文字说明,不知道什么意思啊。
TOP
50#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3:15:00 发表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10-6 1:5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6 1:25:00 发表

上面两个图只是图片压缩了一下,幅值没有任何变化。不要糊弄人了!好不好??

亏你讲得出口,你知道正弦波的幅值1是什么意思吗?

我只知道你把它无限压缩大家看上去就是一条直线,然后什么针尖去读取它就完全一样了,你不就是要这个结论吗?哈哈哈!!  

说明你不动脑子,前面不是说过,振幅和唱针半径的比例是1:180吗,按这个比例画有何不对?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1-10-06 11:19:0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