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65705|回复: 1950
31#

原帖由 牛仔 于 2014-4-17 22:15:00 发表
你是想说,正确调整好的唱臂所走过的弧线,除了用于调整的一个或两个点是正确的,其它会存在误差吧?
如果能将这一个或两个点调整正确,其它点误差也就会很小,完全可以从唱针针杆悬挂予以纠正。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超距设计原理。
TOP
32#

我不认同科普,相信大家都没这个能力。
只是重新认识而尔。
我就不相信没有人会明白我的观点。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7 22:43:55
TOP
33#

上次蒋鹏的视频一出,我以为关于侧滑的争论可以休矣,结果我错了。
这次天藏的切线弧线图出来,我仍以为争论可以休矣,结果........
这个切线与支点的合力就这么难明白吗?
TOP
34#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8 1:54:00 发表
实际上阿杰在这里的新说法是制造毫无意义的新说法,偷换人家超距概念的内含。何苦呢?我说过多次了,没有人期望把你打入死地。这只是兴趣爱好,错就错了罢。


我到现在还一直强调切点切线,怎么又偷换别人的概念?
是你自己笨,才会出现只崇拜专家,而又一直无法理解。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06:27:14
TOP
35#

或许我这样说的话,大家就没有争议了。


以下图切点弧线为界,超出切点弧线的落针点向心侧滑(蓝色部分),小于切点弧线的向外侧滑(绿色部分)。


落在切点弧线上(红色部分)就等于切点,不产生侧滑,也就是负距视频中唱针在唱片上停止的位置。


从图中看:出当有效长度减少时,圆弧相交切点弧线的位置会向外移动。


当有效长度等于轴距时(就是你们认为的零距),切点与轴心重叠。


当有效长度超出轴心时,在唱针的移动范围内,就再也没有真正的切点存在了。


此时的唱针统一产生向心方向的侧滑。


基于有效长度未超出轴距时,唱针仍存在着向外侧滑的部分。


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支点臂在唱片正常的循迹过程中,所产生的向心侧滑力是由超距造成的。


大家还有没有异议?





QQ图片2014032618343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8 20:11:14 上传)

QQ图片20140326183430.jpg

TOP
36#

Jwang的视频是我出点子让他去实验的,本来是让他做超距实验的,他暗地里试过之后,发现有空子可钻,执意要做负距向外侧滑实验。


考虑到大多数支点唱臂的超距都在1.5cm左右,为了更清晰地反应出向外侧滑,我让他用轴距-2cm来完成。


他上过一次当后,就坚持采用-1cm了。


从上面的图看到,轴距-1cm的有效长度,其形成的切点与轴心的距离较小,在落针点的弧线上向心侧滑的部分较长,向外侧滑的部分太小。


他的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在唱片信息的范围内,都一直处于向心侧滑,企图误导大家认为支点臂在负距时都是向心侧滑,并非超距所独有。


可是无论他如何狡辩,都掩盖不了唱针最终停留在切点上。(就是我以直线臂的方式描写的零距)


因为这个正切点上没有侧滑。


所以我用切点来作分水岭完全有理论和事实的依据,给了那个说“切点仍存在侧滑、说超距不形成向心侧滑”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这个以切点弧线为依据的图和那个一大堆狗屁的图完全不是同一个层次。


当使用轴距-2cm有效长度时(下图),唱针停留在几乎是唱片信息中间的切点上,也刚好是我第一个图所标出的切线零距上,你不是很大声说过零距也存在侧滑吗?


看看你如何自圆其说。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8 20:20:32 上传)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8 20:39:34
TOP
37#

天藏大侠辛辛苦苦画的切点弧线图大家都不(懂)去理解,
我所强调的切线方向的判断也不去关注,反而一直在咬文嚼字地争吵。
可悲呀。
TOP
38#

回复 166# redsox 的帖子

你还是算了吧,能明白这条曲线的,就不至于把过切点的半径当成是侧滑力的合力了。
自己错了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说别人误导你。
TOP
39#

回复 166# redsox 的帖子

你还是算了吧,能明白这条曲线的,就不至于把过切点的半径当成是侧滑力的合力了。
自己错了也就算了,还好意思说别人误导你。
TOP
40#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9 7:42:00 发表
我建议你去极品看看那两个帖子。看看我有关这个侧滑力静态曲线的概念是如何发展出的。阿杰明明想错了,没人可以指出他错在哪里直到我。从阿杰的知识水平来说,他不会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只当大家面上嘴硬,心里对我不服不行,撒些花招来唬弄不深刻了解这个问题的人。他喜欢思考,但缺点才气和思考问题的敏锐感。有点我得感谢阿杰,就象我在极品说过。本来我想说说就完了。他们硬把我激火了,真的动手了做了实验。一旦动手我就发现了这个静态曲线。


从去年发帖到现在,我一直强调切点和切线的方向,我的第一个图上就已经反应出来了,我还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你现在已经承认了专家的观切线与支点的合力形成了侧滑这个观点,还敢说有错?
现在还敢不敢大声地说:“超距不形成向心侧滑”???!!!
虽然你们针对的是支点臂正常使用时所不存在的两个点,但上面的三个点却清清楚楚地画上了切线方向以及与支点的合力方向!!!
反观Jwang,明明弄不懂切点切线,却拿出了一大堆错误的观点来质疑,最为搞笑的是在我的老点下,自己亲手做实验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他以为把有效长度搞成轴距-1cm就可以瞒天过海,最终被指出唱臂停留在他根本不认同、也弄不懂的切点上!!!
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下,百般狡辩地弄出了一大堆屁话,绞尽脑汁地称那个是“静态曲线”。
其实说穿了,那个明明就是没有侧滑产生的切点弧线!!!
jwang这样一说就马上穿帮了,更显得他根本就不懂了。
说起那个视频,明明知道-1cm与-2cm的实验差异,偏偏就选择了在唱片记录信息范围内,向外侧滑不太明显的-1cm,还狡辩说超距最大可调范围是+1cm。
什么居心???!!!
对于这样一个为了自圆其说、不惜误导甚至欺骗广大网友的人来说,不管他的水平如何,他的话还值得相信吗?
更何况168是藏龙卧虎之地,他的水平如何大家自然也心中有数。
QQ图片2014032620055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9 17:29:20 上传)

QQ图片20140326200559.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