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BIT的迷思 [复制链接]

查看: 9020|回复: 29
11#

XRCD就是号称完美的16bit,效果相当明显,所谓升频的变化是一种假象,就像扫描仪的插值,光学dpi已经决定的精度。
TOP
12#

JY 在 2003-4-23 16:41:43 发表的内容
tccghl 在 2003-4-23 14:00:25 发表的内容
我用CARY308,升频前后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的,升频的声音要润一些,解析力高一些
润出好多小钢针出来。你是卖CARY308的,怪不得要骂我。

我要是卖音响的就好了,就不会花1700买个进价800的东西当水鱼了
TOP
13#

tccghl 在 2003-4-23 14:00:25 发表的内容
我用CARY308,升频前后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的,升频的声音要润一些,解析力高一些
润出好多小钢针出来。你是卖CARY308的,怪不得要骂我。
TOP
14#

我用CARY308,升频前后还是有较明显的差异的,升频的声音要润一些,解析力高一些
TOP
15#

24Bit/96KHz规格的芯片 刘汉盛
  要想将数字录音的规格从16Bit/44.1KHz提高到24Bit/96KHz,首先唱片工业界必须要有这种规格的模拟转数字芯片,以便将麦克风拾取的模拟音乐讯号转换成24Bit/96KHz规格,再制成DVD或CD。而音响工业界呢?当然就要有24Bit/96KHz规格的数字转模拟的运算芯片,以供制造24Bit/96KHz规格的数字模拟转换器。此外,还需要一个具有接收96KHz讯号能力的数字接收芯片。 24Bit/6KHz只不过是实验规格,尚未标准化在此要提醒您注意的是,24Bit/96KHz规格目前并不是DVD Audio的最后定案规格,更不是DVD Video的声音规格(它的声音规格就是Dolby Digital 5.1声道),它只不过是目前实验性的商品规格罢了。可是,为了迎接未来的数字时代,音响工业界中有名的Crystal与Burr Brown二家芯片制造公司已经推出配套的96KHz数字输入接收芯片以及24Bit的数字模拟转换芯片。前者的数字接收芯片就是CS 8414(8413也能接收96KHz),数字模拟转换芯片为CS 4390(台湾有人卖680元台币一颗)。而后者所推出的数字模拟转换芯片则为PCM1716与PCM1728(厂价一次购买1000颗时每颗3.95美元)。不论是CS4390或PCM1716、1728,它们都是以Delta Sigma的方式来做的,前者超取样为128倍,后者则为8倍超取样。CS4390的规格上注明还适用于32KHz、44.1KHz以及48KHz。要关心的是解析力、讯噪比与动态范围这三种规格从这二家公司的网站上,我找到了这些芯片的规格数据。对电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上网察看资料;而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数字接收芯片的规格只需了解是否真的能够接收96KHz就够了。至于数字转模拟芯片则有三个数字比较实用,那就是解析力、讯噪比以及动态范围。所谓解析力就是解析声音强弱变化的能力,也就是前篇文章所提将声音强度分为二的二十四次方种不同强弱的能力。而讯噪比则是讯号强度与噪音强度的比值,这个数字越高越好。动态范围就是从最小声到最大声的幅度。在厂方所公布的名称中,CS 4390与PCM1716、1728都清楚的写明为24Bit/96KHz规格的芯片。不过,在详细的规格表中,却没有看到明确的解析力规格,只有讯噪比与动态范围。其中前者的讯噪比为115dB,动态范围为106dB;后二者的讯噪比为106dB,动态范围也是106dB。或者您会奇怪,书上不是明明说1Bit的动态范围是6dB吗?既然如此,24Bit不是应该有144dB的动态范围吗?怎幺这二种芯片都只有106dB的动态范围?这是否说明了这二种芯片虽然名为24Bit,但是实际上的动态范围却还不到20Bit(20Bit有120dB的动态范围)?从以上的规格数据来推测,这二种数字转模拟芯片恐怕还无法达到真正的24Bit规格。除了以上几种之外,日本JVC有推出用在自家DVD机上的K2接口,上面用的是MN35503,目前新的升级版也具有24Bit/96KHz的性能。还有,日本朝日精机也推出AK4324芯片,这也是24Bit/96KHz规格者。目前的芯片还没有真正144dB动态范围者事实上,24Bit有那幺重要吗?或者说有那幺实用吗?如果您就此事请教一些音响工程师,他们会回答您24Bit的规格是值得怀疑的。为什幺?因为据信目前用来录音的麦克风都还没有动态范围达144dB者,音响器材的规格也还没有动态范围144dB者。既然源头的录音与末端的再生器材都还无法达到这个高标准,24Bit/96KHz规格的录音软件岂不是假的?24Bit/96KHz规格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岂不是白搭?或者,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标明24Bit/96KHz规格的软件以及硬件:这些软件与硬件真的是以标明24Bit/96KHz规格的芯片来制造的,所以在名称上并没有骗人。问题是出在音响器材工业(包括麦克风)还没有相对应的产品,所以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标明24Bit/96KHz规格的产品来承担。何况,从这二种芯片的规格来看,它们也只有106dB的动态范围,那才差不多是18Bit的动态范围。从这个角度来看,24Bit/96KHz规格的产品还是具有实用价值。更进一步来想,您能保证我们目前所使用的16Bit芯片具有真正的96dB动态范围吗?如果朝正面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说不定这二家公司很快就能将这二种芯片的规格提升到真正的144dB动态范围。有了这幺大的余裕,麦克风、喇叭与扩大机的设计者还真有得追的呢!
最后编辑leslie
TOP
16#

~~~~~~这帖子咋回事,我引用回复,竟然引出来的是别的帖子关于什么欧泊电源线。。。的,下面的是我手动改回来的。
呵呵,看来该给硬盘换发烧数据线

多少年前大家就觉得cd不行了,某些方面不如黑胶唱片云云,老大你现在还觉得cd完美,精神可嘉。
如今的技术达到120db几经差不多了,dac已经可以了。就算廉价鞋的系统达到110dB也是每太大问题。而cd只有96db,已经有很大提高了。
至于人耳,你不必担心有什么问题,人耳的能力比我们的技术能力要强。我们能听出真实的交响乐比cd动态要好得多,因为录音师不得不把真实动态压缩到96db以内。
超取样是能够保证cd更完美的还原,但是没法改变cd记录下的信息的不够丰富。

abcde 在 2004-4-12 19:14:09 发表的内容
我的意见:sacd 和 dvd audio 都是因为技术的进步顺便搞出来骗发烧友的东东,曾经看过一篇大文章,讲SACD 在目前的模拟技术能达到的指标下毫无意义,120 DB 的分辨率,任何的DAC 不能达到,而且早就被噪声和电源纹波、干扰等淹没,还有,人的耳朵也根本没有那么厉害啊
16bit 44.1k 已经足够,如果感觉不好,只是模拟部分的问题,超取样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模拟滤波带来的影响而已
在音响真经论坛曾转载过这篇文章,不知
TOP
17#

瓶颈还是扬声器咯:(
TOP
18#

每看明白作者究竟是什么态度。
如果没有24/96的信号源,把16/44.1转换24/96后只能产生失真。道理很简单,你不可能无中生有——倘若可以生出来,那么一定是失真了。
对于取样率,实际上44.1信号解码时都采用过采样(数字滤波)技术升频,但是目的不时因此就让声音提高质量,把原来44.1k反映不出来的高频信息找回来,而是为了让量化噪声移向高频段,这样后面是要很简单的模拟滤波就可以了。所以如果把44.1的信号先转换成44.1x2或x4一类的格式再解码也没什么问题,应该没有任何变化,包括失真都不应该有——如果有哪就是硬件设计上的问题了。
但是44.1要是转换成96k,就不同了,非整倍数,进行完运算后,是会产生失真的,包括谐波和imd失真等等,超高频的确可能会听起来丰富一些,但遗憾的是那是失真,这是问题而不是什么好处。
至于16转换成24,我以为也是没有意义,因为如果直接转换,不进行动态范围扩展,那么尽管数据变成了24,但实际上有效位还是16,多出来的位都是空位,没有意义。如果进行动态扩展,把96db扩大成144db那就属于声音处理dsp范畴了,你可以随意扩展,毫无根据,这并不时还原,而是再调音效。而且由于原本是16位精度,转换后尽管整体扩大了,可细节上音量的增加和减少变得跳跃化,不平滑,声音可能会不自然。其实动态扩展这种事情,发烧友们是没兴趣的,因为那时认为的,非真实的,据我所知有些录音师喜欢在编辑过程中对原始录音进行动态扩展,追求爆棚效果,但是发烧录音师可是不喜欢这个的。
声音上的转换和把16位彩色图像转换成24位彩色类似。16位
模式下只有64级灰阶,1-4级一样,5-8一样,9-12级一样。。。,还是64级别,没有让过渡变得更细腻,不能得到真正的256级灰阶。
TOP
19#

老三老四都来了吗???
TOP
20#

dac低通滤波fs=96k时,听觉范围内的失真会比48k时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