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BIT的迷思 [复制链接]

查看: 9019|回复: 29
21#

[用了24BIT后,透明感强烈,更HIFI。

[upload=gif]Upload/200553121265122962.gif[/upload][upload=gif]Upload/200553121265122962.gif[/upload][upload=gif]Upload/200553121265122962.gif[/upload][upload=gif]Upload/200553121272063526.gif[/upload]
TOP
22#

不会吧?什么原理呢?
频响宽了后,宽频带的噪音和市镇都要累加起来,往往是增大市镇增加噪音,这是因为在超过20k的宽频段44.1kHz的原始信号没有任何有用信号的,所以相当于噪音的权重加大了。
不过测试时,好像时常会增加AES滤波(好像是AES17,既不太清了),就是仅仅统计20KhZ以下的失真噪音,所以如果输入的信号有可能让噪音和失真测试数据看起来降低。这可能仅仅是个假象
对于44.1的原始信号,转化成96KHZ后的失真已经比解码器的指标差劲了,所以即便真如你所说,我觉得也是得不偿失的。


Timme 在 2005-5-31 10:16:18 发表的内容
dac低通滤波fs=96k时,听觉范围内的失真会比48k时小
TOP
23#

leslie 在 2005-5-31 10:07:35 发表的内容
瓶颈还是扬声器咯:(



非也!只要你的箱子够好.
TOP
24#

windsmile 在 2005-5-30 13:26:21 发表的内容
~~~~~~这帖子咋回事,我引用回复,竟然引出来的是别的帖子关于什么欧泊电源线。。。的,下面的是我手动改回来的。
呵呵,看来该给硬盘换发烧数据线

多少年前大家就觉得cd不行了,某些方面不如黑胶唱片云云,老大你现在还觉得cd完美,精神可嘉。
如今的技术达到120db几经差不多了,dac已经可以了。就算廉价鞋的系统达到110dB也是每太大问题。而cd只有96db,已经有很大提高了。
至于人耳,你不必担心有什么问题,人耳的能力比我们的技术能力要强。我们能听出真实的交响乐比cd动态要好得多,因为录音师不得不把真实动态压缩到96db以内。
超取样是能够保证cd更完美的还原,但是没法改变cd记录下的信息的不够丰富。

abcde 在 2004-4-12 19:14:09 发表的内容
我的意见:sacd 和 dvd audio 都是因为技术的进步顺便搞出来骗发烧友的东东,曾经看过一篇大文章,讲SACD 在目前的模拟技术能达到的指标下毫无意义,120 DB 的分辨率,任何的DAC 不能达到,而且早就被噪声和电源纹波、干扰等淹没,还有,人的耳朵也根本没有那么厉害啊
16bit 44.1k 已经足够,如果感觉不好,只是模拟部分的问题,超取样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模拟滤波带来的影响而已
在音响真经论坛曾转载过这篇文章,不知


“我们能听出真实的交响乐比cd动态要好得多,因为录音师不得不把真实动态压缩到96db以内。”

windsmile 兄,这个说法不太对吧。交响乐的动态没有120dB或110dB那么高吧,有关资料表明交响乐的动态约为60到70dB的样子。
TOP
25#

这个应该是你记错了吧。
普通卡式磁带就可以达到60-70db阿。
交响乐的动态是可以达到110db左右的。当然要注意,110db是瞬间阿,可不是持续,否则乐手们大概都成聋子了。
我想你说的的60-70大概是平均或类似RMS一类的概念。



开心果 在 2005-6-1 11:06:28 发表的内容

windsmile 兄,这个说法不太对吧。交响乐的动态没有120dB或110dB那么高吧,有关资料表明交响乐的动态约为60到70dB的样子。

TOP
26#

不懂哦。你的意思是说,把低通的上限作到22k不如做更好要高是把?
我印象中,如今的机器,都是44.1\96都支持,但模拟低通是同一个电路,不是解44的时候用一套低通,解96的时候用另一套。
况且解44, 8倍oversample的话,就超过320k以上了,量化噪声比96k不用过采样频率高的多呢。所以低通都不会把22k左右作为截止频率的。
而44转96以后,出来的imd,thd失真很多是落在22k以内的,可以用foobar,或者哪怕专业软件转一把试试,频谱会有可见的变化的。

Timme 在 2005-6-1 14:19:51 发表的内容
windsmile 在 2005-5-31 22:58:46 发表的内容
不会吧?什么原理呢?
频响宽了后,宽频带的噪音和市镇都要累加起来,往往是增大市镇增加噪音,这是因为在超过20k的宽频段44.1kHz的原始信号没有任何有用信号的,所以相当于噪音的权重加大了。
不过测试时,好像时常会增加AES滤波(好像是AES17,既不太清了),就是仅仅统计20KhZ以下的失真噪音,所以如果输入的信号有可能让噪音和失真测试数据看起来降低。这可能仅仅是个假象
对于44.1的原始信号,转化成96KHZ后的失真已经比解码器的指标差劲了,所以即便真如你所说,我觉得也是得不偿失的。


Timme 在 2005-5-31 10:16:18 发表的内容
dac低通滤波fs=96k时,听觉范围内的失真会比48k时小


分频点周围ripple较大。比如44k的nyquist频率,只能还原22k以下信号,所以低通22k周围ripple比较大,20k就是听觉上限了,所以这个失真是不理想的
TOP
27#

windsmile 在 2005-5-31 22:58:46 发表的内容
不会吧?什么原理呢?
频响宽了后,宽频带的噪音和市镇都要累加起来,往往是增大市镇增加噪音,这是因为在超过20k的宽频段44.1kHz的原始信号没有任何有用信号的,所以相当于噪音的权重加大了。
不过测试时,好像时常会增加AES滤波(好像是AES17,既不太清了),就是仅仅统计20KhZ以下的失真噪音,所以如果输入的信号有可能让噪音和失真测试数据看起来降低。这可能仅仅是个假象
对于44.1的原始信号,转化成96KHZ后的失真已经比解码器的指标差劲了,所以即便真如你所说,我觉得也是得不偿失的。


Timme 在 2005-5-31 10:16:18 发表的内容
dac低通滤波fs=96k时,听觉范围内的失真会比48k时小


分频点周围ripple较大。比如44k的nyquist频率,只能还原22k以下信号,所以低通22k周围ripple比较大,20k就是听觉上限了,所以这个失真是不理想的
TOP
28#

开心果 在 2005-6-1 11:06:28 发表的内容

windsmile 兄,这个说法不太对吧。交响乐的动态没有120dB或110dB那么高吧,有关资料表明交响乐的动态约为60到70dB的样子。


windsmile 在 2005-6-1 14:14:24 发表的内容
这个应该是你记错了吧。
普通卡式磁带就可以达到60-70db阿。
交响乐的动态是可以达到110db左右的。当然要注意,110db是瞬间阿,可不是持续,否则乐手们大概都成聋子了。
我想你说的的60-70大概是平均或类似RMS一类的概念。


我倒觉得你把110dB理解成动态是错误的。

       人耳的听觉一般只能适应120dB以下的声压,所以交响乐的最大声压一般也是控制在120dB以下,比如110dB,当然是指爆棚片段的数值,一般的片段声压大约在80到90dB左右,低潮片段的声压约50到60dB左右。这样安排是有一定的根据的:120dB不超过人耳听觉能承受的上限,50dB略高于音乐厅有人时的本底噪声(约40dB),这样安排也是人们长期实际的结果。这样就可以算出交响乐的动态范围在60到70dB。90年代初德国的迈叶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门的研究,结论是:一个中等乐团给出的动态范围是60dB。60dB左右是人耳为了适应自然界不断进化的结果。不仅如止,眼睛对光的感觉也是接近这样的结果,眼睛对一个场景的光强对比(最合适的平均亮度时)也是在60dB左右。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6453&ftdate=20040301&ntypeid=10
TOP
29#

windsmile 在 2005-5-30 13:12:43 发表的内容
但是44.1要是转换成96k,就不同了,非整倍数,进行完运算后,是会产生失真的,包括谐波和imd失真等等,超高频的确可能会听起来丰富一些,但遗憾的是那是失真,这是问题而不是什么好处。

正解!!!
TOP
30#

windsmile 在 2005-6-1 15:49:38 发表的内容
而44转96以后,出来的imd,thd失真很多是落在22k以内的,可以用foobar,或者哪怕专业软件转一把试试,频谱会有可见的变化的。


SRC(如44转96)失真小到不可测,至少Foobar SSRC的测试结果如下:[upload=jpg]Upload/20056121193073105.jpg[/upload]
Ti的SRC芯片THD在-145db左右,这么小的THD早被底噪湮没了,忽略不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