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cybergenie 在 2005-4-28 10:11:40 发表的内容
德国人认为音乐是“严肃的欢乐”,所以德国人的音响器材也贯彻了这个理念,严肃、精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板,刻薄,而是感情深蕴其中。细细品位,你会发现那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激情和热烈。用ELAC的音箱听古典大师们的作品,你会发觉,它表现的刚刚好,既不热情似火也不拒人千里,只是冷静理性的告诉你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图,需要你用心聆听,方能被其中的情感感染,恰如“严肃的欢乐”![/quote]
说的非常好!!
就一个专业音乐从业人员加上对各类器乐音色特点及对各古典音乐大师作品风格和情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意力音箱的了解,我认为意力音箱是非常适合聆听古典音乐的,它对音乐作品忠实的反映与重播、对指挥和演奏者独特与不同的艺术风格的重现、对作品及交响乐团层次的分析、对乐器的指向性和定位感、对音乐作品各个细节与各个表情符号的反映、对不同类型不同档次器乐特点的反映等等都做的非常优秀!它不会象一些标称具有“音乐味”的部分英国器材那样,明明是1000元和100万元一把小提琴在对比,但这些器材居然播放出来的声音和音色水平是一样的;明明是弦乐五重奏,而播放出来却象弦乐四重奏和找不到各件乐器的位置;明明音乐作品在一个连续渐弱的过程直到这句最后一个PPP的弱音而紧接着是一个FFF的强音或一句渐强音出现(如许多巴洛克的组曲和贝多芬的很多作品)的时候,它却不能恰如其分的重播这种音乐感情而一味地保持自己所谓的什么声音风格,居然还敢标称自己具有“音乐味”;明明在一些交响乐作品进行到某个片段时可能会出现一小段微弱的竖琴声音加以衬托和点缀音乐主题,但由于这些器材的细节反映和层次感以及定位感不良,甚至造成你无法听到这段关键的竖琴声音;明明是小提琴在G弦(最低音那条弦)上来回演奏(如G弦上的咏叹调),而这些器材播放出来却让你错认为是中提琴在演奏,居然还标称自己声音是如何的“厚实”,我看是厚实过了头吧,怎么不放出象大提琴的声音呢!;明明歌唱家的嗓音具有一点沙哑的音质,而这些器材播放出来却异常的甜美圆润,这又如何去重放音乐家的风格和作品特点呢?等等。。。
但是,不否认有相当部分人是喜欢这种主观美化的声音,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只是将音乐做做背景声音来听听,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音乐从业者来说,我是完全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如果经常的去音乐厅听纯自然乐器所发出来的现场音乐会,你就会对器材,什么是正确健康的声音,什么是错误、不准确、容易误导人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