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末常州烧事 [复制链接]

查看: 29922|回复: 266
101#


接下来再播《乡梦》,极富诗意地唱起每一个旋律,意境优美,薛伟的艺术气质与技艺修养达到大师的级别.

[upload=jpg]Upload/20056220462374651.jpg[/upload]

[17]   台湾音画    3:55  

[16]   主题及变奏曲    7:17  

[15]   兴高采烈的快板    6:23  

[14]   思乡曲    5:09  

[13]   舞曲    2:37  

[12]   牧歌    4:18  

[11]   海滨音诗    5:20  

[10]   庆丰收    2:38  

[9]   渔舟唱晚    5:13  

[8]   手鼓舞    3:05  

[7]   马车歌    1:26  

[6]   思念    3:08  

[5]   笙舞    0:51  

[4]   江南    2:10  

[3]   新疆之春    2:10  

[2]   夏夜    4:23  

[1]   江南春早    5:15
TOP
102#


END
TOP
103#

5582512 在 2005-6-22 9:06:56 发表的内容
安德森兄的听音环境还可优化.


谢谢,刚进屋几个月,一切才都开始,就连音箱的摆位也尚在不断调整之中。
TOP
104#

天神 在 2005-6-21 21:52:29 发表的内容
wxs 在 2005-6-20 16:24:09 发表的内容
回天神兄:美国产的SYSTUNE RACK SIGNATURE系列
不错!请问价位是?


6K左右。
TOP
105#

超纯白金的谆谆善诱,可喜可叹可服.
TOP
106#

安德森 在 2005-6-21 23:52:05 发表的内容
续:johnleeh兄系统重播钢琴及大型交响乐的表现:


试听CD用了PHILIPS  464710-2  RICHTER演奏李斯特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KONDRASHIN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johnleeh兄家中的数张发烧碟。

这是飞利浦模似时代的名碟和最佳钢琴录音之一,录于1961年的伦敦,查过资料,此录音采用三咪式摆位,35MM菲林录音。我手头的50周年纪念版本用原装菲林制版,音效极为超卓。
在johnleeh兄的组合上试听,令我对此录音之靓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李赫特出色的演奏证明他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乐队齐奏的力量势如破竹,低音汹涌澎湃,10寸低音单元的表现再次证明:想要从容不迫的低音延伸和重量感,大口径始终不可替代!CD刚播放的头二、三十秒就让我一下子震慑于伦敦交响乐团的威力,李赫特的无敌指法,力发千钧,琴腔共鸣的谐波丰富,余韵历久不散,琴槌击打琴弦的质感铿镪清通,音域宽广,动态范围庞大,音色华丽、纯净、明朗、丰满圆润。我认为李赫特已将他整个灵魂溶入到音乐境界之中,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中低价位系统最难达致的境界。这首协奏曲的乐队伴奏部分亦是十分劲爆,听第四段开头部分就知其厉害:铜钹敲击金光四射,铜管的咆哮威风凛凛,气流的吞吐量甚具厚度,定音鼓在深处的敲击及弦乐声部的层次都可圈可点。指挥家KONDRASHIN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将此协奏曲处理得既气势宏伟又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此后各大公司的不同版本可谓百花齐放,但论演奏艺术及录音的HIFI水准,似乎始终达不到同一级数(个人观点)。

对johnleeh兄组合的个人看法:整体速度还不能说是快如闪电,乐队高潮时雷霆万钧的戏剧性张力和冲击力还不是此组合的最强项,瞬变反应和音色变化幅度可再敏锐些许,我还希望听到钢琴和乐队发出更耀目的火花,情绪起伏对比和钢琴的纤巧跃动感可再生动些,换了我,还希望增加一些空气感和豪情奔放的“火药味”。

始终,不同器材有各自的风格特点,johnleeh兄的组合能充分展现演奏家的灵感,讲究乐句构思造型精美,优雅而富深度,步伐自然具生命力与说服力,节奏徐疾有致,情绪和音乐的平衡度恰如其分,正所谓各玩各精彩吧!(待续)



德森兄写得非常好,用语言来复述声音特征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德森兄,WXS兄等用优美,形象,翔实的语言,切中肯綮地描述出了各个系统的特色,读来是一种享受,也是对HIFI赏玩和系统声音的理论总结和切磋再认识,善莫大焉.

这也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念,玩HIFI和玩好其他艺术兴趣活动一样,需要综合的人文背景和人文关怀,需要广度和"通识",很多东西通达了,才能玩得越来越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怎样去实现这个声音,以及哪个阶段能实现到哪一步.而不是一味剑走偏锋,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狭隘而固执地陷入某些概念,情绪和幻梦中不能自拔.

在某个具体的系统上,就象人一样,都是有自己独有的面貌和个性的,是人就有其长处和短处,限于预算档次和发烧友的搭配,调整功力高下,以及环境限制,可能有的长处比较明显,有的就短处比较暴露,甚至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声音,但自己又不知道或者不知如何改进调整,自己想要怎样的声音又说不清楚,玩了一阵趣味索然,自觉投资虚无,回报不高,好象也没什么意思,甚至怀疑是不是真有那么好的HIFI之声,失望之下也就慢慢放弃了,这种情况在玩器材不多,比试经验较少的烧友中尤其常见.碰到这样的问题,多找了听,多交流,多取经就非常必要了.

只要坚持"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和实践,同时又清楚"弱水三千,而我只取一瓢饮之"的取舍之道,时间和阅历会让我们明白更多,更全面的东西,音乐与音响会回报我们的人生以更广阔丰沛的享受.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107#

谈一谈我对用钉和系统调整的一些认识:

声美力的钉我觉得比较价廉物美,效果明显。特点和其材质一致。

金属钉偏于“收”,延展频宽,突出细节,比较细腻凝聚、定位分明,但不会“紧”,度掌握的很好。土炮钉这方面就不行,上去了会将低频弄得无影无踪,声音糙得刮耳朵。

木钉就比较偏于“松”,用了比较舒展松润,对表现乐器的质感,松茸感,松香味及低频的弹性自如极有助益。

如果说,金属钉是“一张”,让速度提升,音场清透,那么木钉就是“一驰”,让音乐表情更丰满、放松、亲切、感人。

在我系统中,我试过将木钉垫在音源和功放下,宽频钉垫在箱子下,就不是太理想。前端变得肥慢,箱子又给收住了,放不开。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也是正常的。因为根据我的理解,一个系统应该是这样的:
1,音源要比较中性,精确,细节丰富,象一把上膛的手枪一样,弹道要准,要直,反应要灵敏,要快而狠。

2,功放要有足够的驱动力,有厚重的权威感,象草原上成吉思汗的大队铁骑,需要时能蜂拥而出,席地而来,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去时又能象风一般略过,不留半丝残痕。当安静时又能听到那远处醉人的蒙古牧歌和着生涩的马头琴轻轻飘散。

3,音箱要能放得开。不能蒙古大军风云变色、千里狂飙,到了你这儿误进了小弄堂,没办法只好改单兵逐人前进了。那多没劲啊。或言之,箱子好象戏台子,台面要大要宽,要容得下各路好汉在上面尽情发挥。《西厢夜会》要能勾人魂魄,《安天会》也要足够热闹。

4,线材,配件,道具等,是在以上三大件确定后,再视情况或拾遗补缺,或锦上添花。就象刘翔脚上的那双定做的名牌好鞋,但求不拉后腿,助他一把。若换成我等凡夫俗子上阵,恐怕刘冠军再借我三双鞋,也不顶用啊。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108#

johnleeh 在 2005-6-22 7:10:06 发表的内容

……需要综合的人文背景和人文关怀,需要广度和"通识",很多东西通达了,才能玩得越来越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怎样去实现这个声音,以及哪个阶段能实现到哪一步.而不是一味剑走偏锋,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狭隘而固执地陷入某些概念,情绪和幻梦中不能自拔……





johnleeh 兄高见!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个发烧友追求的终极都一样——靓声——无论你追求HIFI的极致或音乐的陶醉。但为何有的烧友能谦虚、博学,愿意聆听不同的组合,愿意倾听不同的评价而使自己不断进步;而同时有少数烧友却狂妄、自大、孤陋寡闻、偏激,只要有任何不同的意见就攻击,眼里容不得半粒沙。为什么?

“宰相肚里能撑船”,难道有一点反对声就能让我们无法忍受吗,
真的要说一句“世人皆醉我独醒”吗?如果真的听不出或不愿意承认自己器材有任何缺点,对别人的器材却百般挑剔、百般苛求或评到一无是处,这样的发烧友有谁愿意与之交流吗?
TOP
109#

再评johnleeh兄的系统:

前两天介绍了小提琴、钢琴、古典大乐队的表现,作为听音全面的发烧,不能忘记播人声、室内乐、爵士乐和中国乐器的综合表现。
试听的CD主要由johnleeh兄提供,内容较全面,我们也自带了一些“柏非”和江南的地方戏“锡剧”等的靓声录音。
人声作为我们最熟悉的“乐器”,我们对其灵敏度极高,稍有差池,就有可能被我们形容为“味同嚼蜡”、“呆若木鸡”,更有甚者,有的系统播人声HIFI感十足,空气感、口形聚焦、口水声、质感都不错,可就是怎么听都觉得不对劲(好象是在说我自己的器材哦,还算有点自知之明)——有点像公园里老外穿着清朝皇帝服装拍照,让人除了想笑再无其他印象——本来嘛,娱乐一下,玩玩而已;又有点像小学生大声的在背书,一句话:形似而神不似——貌合神离是也!

johnleeh兄的器材一开声,就让人感觉确实是有个“人”在“歌唱”,老实说,HIFI性并不抢镜,“赏乐”大于“试音”的成份。女声不能说是美若天仙,但歌声依然让人沉醉,女高音直上云霄而依然感觉不到紧绷;男声则磁性和份量十足,自然传神,气息清新。我觉得太过注重“优美、细腻”有时就是一种音染,因为人的表情有喜怒哀乐,歌曲也因剧情的需要时而抒情,时而歌颂赞美,时而愤怒,时而让你开怀大笑,时而令你潸然泪下……除非你永远只听一种类型的歌曲。
johnleeh兄的调校花了大量功夫,人声的表现也符合他的哲学观(审美观)——天生丽质,浑然天成,不事修饰,不过多追求刺激,不求最HIFI,但求更接近“形神兼备”的“LIVE”——(活的或现场的感染力)。

室内乐听了DECCA“帆船”——罗西尼弦乐奏鸣曲,整体较抒情,弦乐组的“群感”较佳,平衡丰满富表情,甚为悦耳,如能再活泼生猛些则更合我的口味。

当天还听了几段爵士和民乐。牛筋甚为有力亦具份量感,SAX能听到空气在管壁的流动,戏曲中的二胡的琴腔共鸣、擦弦的松香味,琵琶拔奏的弹跳力等等均有较高的表现力。

johnleeh兄的系统的表现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应可知其全貌了。就玩HIFI而言,有一点很关键:“事在人为”,要知道,HIFI效果和音乐感染力始终是人“玩出来”的,好比给你天下最好的菜料、调料、厨具,你若没有高超的厨艺,你能烧出真正高水平的美食吗?精心的搭配和悉心调校再加上广博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谦虚心态,是玩出靓声的不二法宝。johnleeh兄正是凭着他这样的知识、财力和执着的烧劲而玩着,追求着,幸福着…………
TOP
110#

德森兄说得很对。


什么是爱国,我以为爱国不是比谁嘴上叫得最响,每个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尽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是爱国了。

具体到HIFI欣赏活动上,这是一种个人兴趣的表达。其核心是追求心中的靓声。要的是独立而清醒的自主意识。而不是说话之前先去看看器材是哪个国家的,绝对没有必要看不起国产器材,但也千万不要以为用国货就是爱国,用进口器材就是崇洋媚外。咱们还是多一点“唯物论”,怎么出好声怎么来。要说了解,现在用进口器材的,听过的国产器材也未必就比别人少。每个人在做真金白银的现实选择时候,也会反复,综合考量的,别一概视之为虚荣心作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