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频的质感可遇不可求 [复制链接]

查看: 28718|回复: 163
51#

kick 在 2005-8-16 13:01:59 发表的内容
恭喜!3350元的音箱竟比售价高达¥RMB12万的高文总体素质还要高出很多。
AYRE屏风报价8W简直浪得虚名。


晕!什么时候?哪里?
TOP
52#

kick 在 2005-8-16 3:48:54 发表的内容
小反 在 2005-8-15 22:52:05 发表的内容
1,什么音箱?
2,《鼓诗》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极富飘逸韵律美感的曲子,如果放出来让人紧张或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美感,那系统还没能和音乐家站在一个层面
3,要体会到这首曲子的魅力不需要在大音量下,那样只会暴露很多系统的弱点,大声下听音不过是外压的听音类型,没能从内心体会到音乐的律动,这样听音是不能听很久的(容易听觉疲劳,并且容易损伤听力),真正能长时间听音是在适当的音量下,有句名言:音乐要静心聆听!需要入静,方能体会,大声反而无法入静

1、stella melody
http://www.hifi168.com/av/junli/stella.htm
2、为考验控制力,音量开得大,所以更多地注意能否控制好,同时担心音箱的安全,当然很紧张啦!
3、小音量听《鼓诗》总觉得很不过瘾。


我常常在中小音量下听鼓乐,加上小神话灵敏度很低,没有觉得不够震撼,反而被惊呆了,竟然有那么精彩的表演,可能是器材的分析力不够,造成细节模糊,就想开大声听,而这样又造成对耳朵的刺激,听久了就疲倦,能播好鼓乐的音箱并不多。它对瞬态特性要求极高。
最后编辑小反
TOP
53#

恭喜!3350元的音箱竟比售价高达¥RMB12万的高文总体素质还要高出很多。
AYRE屏风报价8W简直浪得虚名。
最后编辑kick
TOP
54#

kick兄可能有些误会了,小神话是一对非常小的音箱(4寸的低音单元),它的灵敏度非常低,所以总体声压不算大,它好比国画中的写意画是通过写意来传神,就因为它小,所以它的瞬态特性比较好,所以低频听感不错,但要和你说的那些名门贵裔比起来,它有的只是灵气,没有贵气。
最后编辑小反
TOP
55#

看那个文章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整体素质优于前面所述音箱。

瞬态特性比较好,所以低频听感不错
  这一点看似简单,也是很不容易的呀!

中午听《白头佬--The Moldau》尚有点吵耳;Overture and Venusberg Music木管、铜管、弦乐群音色还不够好;Tristan und Isolde: Prelude to Act  Ⅲ庞大厚实的弦乐群规模感尚欠。
TOP
56#

小反 在 2005-8-16 13:25:30 发表的内容
kick兄可能有些误会了,小神话是一对非常小的音箱(4寸的低音单元),它的灵敏度非常低,所以总体声压不算大,它好比国话中的写意画是通过写意来传神,就因为它小,所以它的瞬态特性比较好,所以低频听感不错,但要和你说的那些名门贵裔比起来,它有的只是灵气,没有贵气。


哈哈!小神话不贵当然就没有贵气了。不过她的确非常具有灵秀之气。应该是属于让人静下心来听点东西的类型。
TOP
57#

音箱拉开8厘米,到极限了,不可能再拉开了,明显宽松点,待继续观察。
TOP
58#

又跑题了。
请继续谈低频质感的判断、低频量与质的关系、房间声学环境对低频质感的影响、低频质感与摆位的关系、书架箱能否调整出质感好的低频等等。
TOP
59#

感谢潘老详细的解说,中午回去再听听,可惜圣3没有。
可以肯定的是:下潜严重不足,分析力就更谈不上了,也就谈不上超低频了,控制力虽然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有还存在上升空间。我有一张巴赫《管风琴曲集》,放出来声音很吵,无法继续听下去。
个人想法,指望换胆来改善一点,更多的不敢奢望了,因为有的连晶体机都达不到。
TOP
60#

kick 在 2005-8-14 13:06:57 发表的内容
本论坛很多DX都提过这个问题,但,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怎样判断低频是否有质感或者说定义是什么?
用什么碟的某段来判断?
请大家讨论。


我个人对音响低频良好表现的评价主要在于低频的下潜深度、分析力、冲击力与及与前面频段衔接的自然度而不单单在于质感。
“下潜深度”要求把录音中应有的低频或超低频能在重播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若干种乐器都可以表达很低频率的超低,如钢琴、倍大提琴、管风琴……。其中,能达到最低、最能考验器材在超低的表现力者,莫过与管风琴也。尽管能测试超低的CD很多,我个人用得最多的是“黑教堂”Tract 9,应该听到管风琴在后面低声吟颂、在空气中扩散,琴声非常柔和、松软、富有弹性,作为女高音的伴奏非常和谐。如果听到的是粗大的隆隆声或微弱到几乎听不到,那是过量与不足的表现,前者常见于加重低音箱低音过多,后者则要检讨一下你的系统重播低音的能力了。
[upload=jpg]Upload/200581618113924680.jpg[/upload]

“分析力”在低频的表现须然仍然是细节,但在超低频人耳是很分辨到细节的,它主要表现为弹跳力、线条感及其律动感。反之,则是缺乏音乐感染力的、浑浊的雷鸣。例如Murcury 1991年出版的Saint -Saens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中的管风琴,低频与超低的律动、充满弹性与乐感,与其他乐器交织成一幅美丽的音画,管风琴极低的频率能令人感动和着迷。

[upload=jpg]Upload/200581618505413549.jpg[/upload]

“冲击力”应该最容易理解了,最直观就是用你(包括器材)能承受的音量播放阎学敏“天下第一鼓”(或炎王第一鼓)第1Tract,播放时应能听到象现场那样的很接近真实的鼓声,极具冲击的震撼性,每下鼓声还伴随着鼓皮振动若干余韵。我比较过低频特别是超低达不到要求的音响系统,鼓声有点象敲打木箱,完全缺乏冲击与余韵。

[upload=jpg]Upload/20058170595285056.jpg[/upload]

能测试低频的碟子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另外,低频特别超低,毫无疑问质数相同的音箱,环境、功放、线材等条件相同,落地大箱一定好过书架箱,大的低音单元一定好过小的低音单元,对此我是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的。但是,真正达到高质量的重播,对环境、音箱、功放乃至线材的要求又的确是比较高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