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的高频究竟能到多少?提供一些客观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 5773|回复: 38
21#

但 60、70 年代的黑胶可以到 25K 或以上命中率反而会比现在高,一来纯模拟母带没因数码采率一刀截止高频的上限,都是自然滚降,在不太低分贝值,例如 -6dB,要超过 25K 反而比数码母带更有先天优势,二来当年黑胶是主流软件,销量是足够补偿优化压片上的额外投资,这也说明厚度/材质不及新版的头版为何声音总较好。

只是也因 60、70 年代的黑胶是主流软件,唱片公司为了方便销售会拷贝压模分区自行压碟,什么美版英版欧版也是从此而来,那里压片较好,或那里才是用第一个原模,又或那区不会过了压模寿命超量压片,就成了质素关键。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TOP
22#

我觉得22khz, 25khz, 30kzh的差别不是可以通过"效果正常,音色不遑多让"来说明任何问题的.你真能这么容易听出25khz, 30khz的差别?心理作用吧.

因此,只要拥有当年靓声LP黑胶唱片(例如:美国RCA),和一个有水准的MM唱放,高频伸展和空气感是手到拿来的哦!


这就是我说的,查无实据的说法.

高频伸展和空气感不是需要达到25khz以上才能感受到的.

另一方面,70年代的录音Master带,它的转速达到每秒9寸,在规格上来说,频应随便可以达到30K Hz以上,瓶颈口就是当年所谓的MM唱放名器,例如:麦X涛C22,马X士7……等等,它内置的RIAA和LFP(低通滤波)限制了高频的伸展……


具体哪款母带,用什么播放机.既然讨论了,还是希望各位能够提供一些客观资料,这也是这个帖子的目地.
最后编辑Raxel
TOP
23#

小弟想补充一下过去的实践,当年SHIBATA 针 要好几百元才能买到,有一次我顺手拿了一个美国Gardo的MM唱头(4.95美金,型号忘记了)。接上JVC的CD4解码功放,效果正常,音色比SHIBATA 针不惶多让,这说明了LP高频伸展其实还有很多发挥空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JVC的CD4解码一定要接收了唱针从唱片槽拾取15K Hz-40K Hz才能正常工作,这不是已经明确说明了你的问题了么?

你不是连上Google收集资料的任务也要我代劳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2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70年代的香港,玩LP黑胶并不是什么Hi -End的玩意,那个时候尖子们都是玩开卷式磁带录音机,比较著名的有利获时,Ampex,Uher,较次一级的就玩日本的雅佳,Teac等等。所播放的都是限量版原声母带,不过这个事实并不是你们全部可以相信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25#

csdam 在 2006-4-24 20:02:29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70年代的香港,玩LP黑胶并不是什么Hi -End的玩意,那个时候尖子们都是玩开卷式磁带录音机,比较著名的有利获时,Ampex,Uher,较次一级的就玩日本的雅佳,Teac等等。所播放的都是限量版原声母带,不过这个事实并不是你们全部可以相信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不是相信不相信,那个时候用开卷母带并非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Pulp Fiction里面不还用开卷母带吗.但这个并没有回答我原来的问题.
TOP
26#

资料多的是,但因不少资料含不少商业元素,纯是业内名家分享的,例如某些录音师,又过於主观,抽几段出来断章取义我又不想,我也要先花点时间重新温习看那篇会较客观中肯。
TOP
27#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播放机系利获时,Ampex,Uher,较次一级的就玩日本的雅佳,Teac

母带是德国的AFFA(牌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28#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非常感谢威马兄对JVC的CD4的解说。

小弟想补充一下过去的实践,当年SHIBATA 针 要好几百元才能买到,有一次我顺手拿了一个美国Gardo的MM唱头(4.95美金,型号忘记了)。接上JVC的CD4解码功放,效果正常,音色比SHIBATA 针不惶多让,这说明了LP高频伸展其实还有很多发挥空间。

另一方面,70年代的录音Master带,它的转速达到每秒9寸,在规格上来说,频应随便可以达到30K Hz以上,瓶颈口就是当年所谓的MM唱放名器,例如:麦X涛C22,马X士7……等等,它内置的RIAA和LFP(低通滤波)限制了高频的伸展……

因此,只要拥有当年靓声LP黑胶唱片(例如:美国RCA),和一个有水准的MM唱放,高频伸展和空气感是手到拿来的哦!

欢迎有此经验的DX多多交流,谢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29#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虽然CD4并不是大家平时聆听,收藏,谈论的常规双声道LP,但它在唱片槽拾取的绝对不是数码讯号,这已经足够解释了你的问题吧。如果你有条件,找一张比较发烧的黑胶唱片在播放的时候接上频谱分析仪(示波器也可),测试一下,就会明白了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30#

csdam 在 2006-4-24 21:06:04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虽然CD4并不是大家平时聆听,收藏,谈论的常规双声道LP,但它在唱片槽拾取的绝对不是数码讯号,这已经足够解释了你的问题吧。如果你有条件,找一张比较发烧的黑胶唱片在播放的时候接上频谱分析仪(示波器也可),测试一下,就会明白了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DTS CD上面是24/48或者24/96 DTS音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们平时谈论的CD高频可以达到24khz或者48khz呢?拿不是我们谈论的对象来讨论,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如果在CD上面存放一个24/96的PCM数据文件,需要电脑,或者一些支持mp3,wav播放的DVD机器播放,是否可以认为现在音频CD可以达到48khz的高频输出?

2.这就回到原来的问题.当生产厂商宣称他们生产标准是最高可能到25khz,而你就算是有25khz以上信息,如何知道是有效信息呢?一个没有低通滤波的CD机,也可以有超过22khz的信号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