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LP的一个奇特现象,本人百思不解 [复制链接]

查看: 30206|回复: 233
1#

dr kuang 在 2006-4-22 20:14:44 发表的内容
三分频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分频方式还有些是中低音,高音和超高音的三分频;有些是低音,中高音和超高音高音三分频,而且分频方式和分频点并不一样,有的甚至是在二路分音上为超高简单地串个电容,断开高音的影响会有较大差异,所以楼上所说的试验不能完全一概而论。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关于LP和CD之间欣赏音压差异现象和高中音的平衡度关系不大,因为是在同一套系统内进行比较,除非是LP系统调整严重不当,否则两种声源的平衡度应该是非常接近的,不应该存在太大差异。


这样吧,分频点在4K左右的,把4K以上的单元断开听听。
分享 转发
TOP
2#

溪秀兰 在 2006-4-22 12:56:24 发表的内容
想像的天空 在 2006-4-22 10:15:14 发表的内容
l-k 在 2006-4-22 9:45:50 发表的内容
邻居都听得出LP的区别?发烧小区!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幽默一笑!!!!
TOP
3#

扑通一声 在 2006-4-22 19:09:02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2 17:41:27 发表的内容
我这里有一个建议,玩三分频箱子的朋友可以试验一下,把高音断开,只听中低频单元,听了后请上来谈谈感受。关注大家试验的结果哟。到时候再分析上面的问题。


呵呵,和我小时候用CD转磁带效果一样?


希望多一些朋友试验一下,并发表试验听感的结果。
TOP
4#

南海十三郎兄说的的确是实际使用操作中存在的情况,理论上去解析完美的东西,实际上还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支持才能达到理论上解析的“完美”,我喜欢DIY,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体会,各方面的条件支持不到位,再好的设计也不能发挥“威力”。
TOP
5#

我这里有一个建议,玩三分频箱子的朋友可以试验一下,把高音断开,只听中低频单元,听了后请上来谈谈感受。关注大家试验的结果哟。到时候再分析上面的问题。
TOP
6#

建议堆堆兄弟也试验一下,非常有趣的现象哟。
TOP
7#

为何说CD ————其实都和压缩/存量/频宽限制/锯齿波形有关而令大量谐波及泛音掉失,………… CD 其实就一点都不传真。
有什么证据吗?不要说是你的耳朵听出来的“证据”呵。
本来不想参合进来,已经反复讨论过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正确对待呢?
这里是过去的讨论。进去看看吧。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7972&page=11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8#

提取其中精华,自己看了想想吧。
CD所谓的采样,是你想象的那样——锯齿波形吗?

而采样是高于插值的, 他们是不一样的. 正如Felixcat 兄所说,如果我定义一条直线,那么有两个点就可以了. 前提是我已经知道了他是一条直线. 那么对于第三个点来的时候, 我已经知道了直线的方程式,就可以算出第三个点的函数值. 对于一条抛物线 (二次曲线) , 只需要三个点就可以了. 因为对于二次曲线, 有三个点就可以完全复原出曲线的方程式. 对于正弦信号也类似, 只要连续间隔采样,并且采样频率大于正弦信号频率的两倍,就可以算出正弦信号的方程式. 也就是说,对于周期是 T 的正弦波信号, 最少 T/2 时间采一次样,就可以根据采样值完全算出正弦波的方程式.


采样频率 f 确定以后,就已经做了一个假设,就是假设目标的频率都低于f/2, 然后下面的事情都是可以精确计算的了,而绝不是像插值那样仅仅是用已知的点去推算未知的点.

所以采样定律不是根据已知推测未知,而是根据已知,算出模型, 根据模型,算出未知. 只要模型精确度足够高, 未知就是可测得. 如果被采样的信号频率100% 的落在采样频率f 的一半以下,那么模型就是100%的正确.
TOP
9#

我不针对任何人,只想说明CD的采样不会出现“锯齿波形”这样的结果。你说的不错,CD频率还原有明确的“采样率上限”(频率上限),这是采样定律决定的。

Wilmer威馬老哥,其实我一直都非常尊重你的,看看过去评价你的发言就知道了,完全没有“挑战”的意思。你应该知道,我不是喜欢“挑战”的一类。
得罪的地方多多包涵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