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唱片
LONDON 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夜莺之歌/夏伊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7962058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7421906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807433.html[/url]
[url]https://m.tb.cn/h.grbD5IS?tk=E1vh37Aes7t[/url]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性别:男,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第一次大战期间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为法国公民,1939年开始定居美国,从事指挥和创作活动。他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诗篇交响曲》是二十世纪的音乐巨作之一,也是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巅峰之作。斯特拉文斯基通过它竭力挥洒了自己在创新音乐建筑术与宗教信仰两方面的热诚。这是一部合唱与乐队交互辉映的、艺术和信仰相互交通的精神文献。
产生这部作品的具体因缘是波士顿交响乐团成立了50年,作曲家要创作一部精品作为献礼。斯特拉文斯基在《我的一生纪事》中写道:“写一部气势庞大的交响乐作品这一念头,我蓄意已久,因此我很乐意接受一个和我的愿望完全吻合的建议,我有选择乐曲形式和采用乐器的完全自由。”他在完成的总谱上用法语写道,“本交响曲为赞美上帝而作,献给波士顿交响乐团,庆祝乐团成立五十周年。”
《诗篇交响曲》虽然用了“交响曲”之名,但与古典交响曲式可以说毫无关系或只有很少的关系,“交响曲”在这里主要意味着十分古老而简单的“音响结合”的意义。全曲分3个不间断演奏的乐章,代表了祈祷、感恩和赞美诗。
歌词取自拉丁文《圣经》,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乃是因为拉丁文在宗教仪式中早就相沿成习,作曲家可以放手大胆地发挥歌词的“语音”价值。三个乐章的歌词分别选自《旧约全书》中《诗篇》的第39、第40和第150篇。
在音乐技术方面,斯特拉文斯基在乐队编制和配器上特别花了一番功夫,他没有采用充满感情的小提琴和中提琴,也放弃了音色迷人的单簧管,从而让其他木管乐器那较为朴实的音响得以在乐队高音区域炫耀,而长笛被增加到了四支,还包括进了两架钢琴,合唱队定为包括童声的混声合唱队,从而使乐队的色彩显得既严肃又感人至深。而该曲内含的音乐语汇尤其丰富多彩,包含了固定音形、泛自然音阶体系、打击乐器效果、清澈的织体、常常出现变更的节拍、镶嵌工艺般的结构,特别是巴赫风格的复调被大量运用,突出表明了作品的新古典主义特征。
里卡多·夏伊(1953年-),意大利指挥家,早年以指挥歌剧而成名,近年开始指挥更多的纯交响乐作品。曾任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82-1989),并长期担任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88-2004)。2005年至今,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音乐总监。
在世界指挥艺术中,大器早成的杰出人物一般是比较稀少的,因为指挥家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表演艺术家,它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它必须需要艺术阅历丰富和音乐思想成熟的音乐家来担任,因此许多指挥家原先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器乐演奏家和歌唱家。然而在指挥发展史上,也的确出现过一些天才的少年指挥明星,例如美国指挥家马泽尔、前苏联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本文中的夏伊等。马泽尔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作为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神童”指挥家,曾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震惊了整个世界,20 世纪中后期中威名显赫的指挥大师,而里卡多·夏伊则是**转入到20 世纪中叶才诞生出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新兴巨星。他的出现,使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马泽尔式的天才人物的特殊魄力,因为夏伊本人身上早熟的天才能力,已经使世人尽情地领略到了他那大器早成的绚丽风采。(网摘,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