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04305306307308309310311» / 33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老版、古典、流行。每日新增! [复制链接]

查看: 1329515|回复: 3355
3071#

2024.09.03
今日唱片
华语珍藏/**宣言Vol.1 &2/周慧敏/陈慧娴/关淑怡/黎瑞恩/王馨平/2CD/日本本土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26758774/[/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6509159[/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538771.html[/url]
[url]https://m.tb.cn/h.goeOm6F?tk=LUEu3guMpEN[/url]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2#

2024.09.04
今日唱片
PHILIPS 莫扎特-第1、2、4小提琴协奏曲/格鲁米欧 日版JVC金线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29454060/[/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7125631[/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555294.html[/url]
[url]https://m.tb.cn/h.gLXKMqU?tk=lQsP3TXJE4S[/url]

戴维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 格鲁米欧 -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全集 *《唱片艺术》最佳名片;三星带花
莫扎特六七岁的时候就是周游列国巡回演出的小提琴手了。他父亲本来的愿望也是要他更多地往小提琴方面发展,以便在皇室或大主教的宫廷乐队中谋到个乐手的职位。或许就是要讨老人家的高兴,19岁那年,莫扎特一气写出5首小提琴协奏曲(翌年又写成第六首,K.268)。
除了前两首稍嫌稚嫩外,后四首都是莫扎特的重要作品,光辉,典雅,而且甜美如歌。
D大调的第二号是这五首协奏曲里最风雅、最洛可可化的一首,因而也略显雕琢。首乐章似乎有点宫廷戏般的戏剧味,可以想象为调皮的宫女们在戏弄着古板的大臣。
一个略带伤感的主题使得慢乐章的歌唱楚楚动人。
......譬如第三首协奏曲的首乐章里,有一段模仿意大利歌剧宣叙调的独奏,惟妙惟肖。慢乐章的主题句,如丝般地柔顺、秀美,让人听起来颇觉沉湎。
《第四首小提琴协奏曲》是造诣更深、更成熟的,尤其它的首乐章,乐队引子虽是借用一个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军乐般的老套套,却被小提琴的进入将这个主题发挥出极为丰富而新颖的变化,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了!
《第五首小提琴协奏曲》更是风光迷人!而且这也是唯一保持原貌,不曾被人篡改过的一首。末乐章居然是用小步舞曲作开头,新样儿的!非常别致。
在这个乐章的中段,忽然又转到很显对比的一支民间色彩加异国情调的舞曲上,豪放中带点诙谐。小提琴热辣辣的风骚、娇媚,乐队则推动起阵阵亢奋。右边的大提琴组发出一片齐齐的击弦声,好像是乡村聚会上人们拍手跺脚伴奏一位女郎独舞的意思,真是要多美妙有多美妙。
除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这套唱片还有莫扎特另外两首单乐章的小提琴和乐队作品《E大调柔版》和《C大调回旋曲》。(李抗育《唱片经典(增补本)》)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3#

2024.09.05
今日唱片
DENON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殷巴尔 天龙3000元1MM1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34375111/[/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8476704[/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571882.html[/url]
[url]https://m.tb.cn/h.gou9jTa?tk=Ki0e3TRzvLl[/url]

以利亚胡·殷巴尔(Eliahu Inbal,1936-),以色列籍著名指挥家。指挥风格细腻而不失激情,长于欧洲晚期浪漫派交响作品,尤以马勒及布鲁克纳为其擅长。曾担任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4-1990)、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首席指挥(2001-2006)、捷克爱乐乐团首席指挥(2009-2012)。自2008年起担任日本东京大都会交响乐团(Tokyo Metropolitan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指挥。
殷巴尔的指挥风格强调管弦乐的色彩,对马勒的诠释有也深入研究。他曾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录制了全套马勒及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得到很高的评价。1990年起开始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著名交响乐团担任荣誉指挥、常任指挥,并且与多个世界著名乐团合作录制了马勒、布鲁克纳、伯辽兹、舒曼、贝尔格、勋伯格和勃拉姆斯作品的唱片,获得德国和法国的多个唱片奖。(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4#

今日唱片
VICTOR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佛兰切斯卡/穆拉文斯基82现场神演 JVC长城标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38675587/[/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8716028[/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588252.html[/url]
[url]https://m.tb.cn/h.gLsxVNy?tk=9Ycv3Ts6qZ1[/url]

穆拉文斯基晚年最著名的柴交演出。82年的柴六知名度极高,窃以为80年代的这场都是名副其实的神演,无论是音质还是演出效果都完胜60年在DG的录音。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74 "Pathétique"

I.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II. Allegro con grazia  
III. Allegro molto vivace  
IV. Finale: Adagio lamentoso  

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EVGENY MRAVINSKY
17.X.1982, Grand Hall, Philharmonia, Leningrad, USSR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5#

2024.09.07
今日唱片
ALTUS 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大卫/康德拉辛/东京现场/三洋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42188006/[/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796907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03664.html[/url]
[url]https://m.tb.cn/h.gLr9ARy?tk=R8nf36YI0PQ[/url]

肖斯塔科维奇《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于1939年,当时作曲家33岁,这部作品相对于肖式的其它交响曲音乐要清澄明晰得多,按照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是想“表现春天、喜悦和生命的气息”。
苏俄指挥大师康德拉辛(1914-1981)年青时就学于莫斯科音乐院,是著名教授凯金的高足。他担任过波修剧场、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和莫斯科爱乐的音乐总监,首演过肖斯塔科维奇《第4号交响曲》、《第12号交响曲》和《第13号交响曲》,1978年投奔自由获荷兰政治庇护,出任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可惜在接掌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前夕因心脏病去世。
  康德拉辛是苏俄指挥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同代人,对作曲家的经历及生活环境有深切的了解。因此他以粗犷、厚重及充满戏剧化的手法诠释出来的音乐有让人身临其境之感,他对肖氏交响曲中许多弱音和强音的处理相当独特,也善于运用内在具体意象来达成特殊情调和效果。
  与海廷克(Bernard Haitink)的全集版比较,康德拉辛给人更多的是感官的体验;海廷克的诠释则是留下更多让人思索的空间。同样的作品,因各自的切入点不同,最后都能殊途同归用音乐对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揭示,或许这就是古典音乐唱片版本比较的奇妙魅力所在。(魔术号角)
肖斯塔科维奇的《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7年,这一作品是为他的朋友兼室内乐搭挡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而作。但是由于苏联当时的政治因素,他的这首协奏曲被认为含有“形式主义的危害”而未能公演,因此在那段人心惶惶的岁月中,他只能将手稿埋藏在抽屜的最底层,直到斯大林去世,即1955年才得以公演并获得空前成功。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无疑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部。小提琴演奏者将面临“技”与“意”的双重挑战。指法方面,各种不协调和弦,造成了演奏时需要大量的,伸张和紧缩的非常规指法,这无形中造成了左手手指的紧张;这部协奏曲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单双音滑奏及连续的八度十度进行,而且这种技巧均出现在密集紧凑的节奏当中,这对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体力,都是一大挑战。(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6#

2024.09.08
今日唱片
ECM KEITH JARRETT-FACING YOU 日3300元凸字CSR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44477897/[/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8339857[/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19127.html[/url]
[url]https://m.tb.cn/h.gpBjjJn?tk=46gD36iQahI[/url]

Keith Jarrett在ECM唱片發行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就是鋼琴獨奏專輯《Facing You》。而當時正萌芽發展的新世紀音樂,那群音樂人聽到Keith Jarrett的一系列鋼琴獨奏專輯和獨奏會音樂,特別是科隆音樂會,便起而效尤模仿而形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新世紀音樂的樣貌。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在新世紀音樂中聽到Keith Jarrett獨奏的片段或碎屑,國外有一本專書《Keith Jarrett's The Köln Concert》,便是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及討論。總之,又是一個爵士樂影響啟發後來的音樂類型發展的例子。
Keith Jarrett在20世纪70年代的十年中,Keith Jarrett最具标志性的音乐就是他的钢琴独奏作品。在《The Köln Concert》和《Sun Bear Concerts》等专辑中,Jarrett基本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乐器演奏形式,一种基于自发即兴的创作,这一刻还是充满起伏、无调性,下一秒却完全有可能变成令人惊叹的抒情。1971年的专辑《Facing You》至今仍是他最好的唱片之一,内容密集而丰富,每个时刻都充满不确定。Keith Jarrett用两场音乐会定义了他在钢琴上的惊人范畴。《Lausanne》美得让人难以置信,从某种意义上说为the Köln Concert铺平了道路。而《The Köln Concert》淡化抽象性,更倾向于抒情性,绝对是Jarrett最好的作品,名副其实。(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7#

2024.09.09
今日唱片
CBS Miles Davis-'Round About Midnight/迈尔斯戴维斯 日3200元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4714070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944126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34583.html[/url]
[url]https://m.tb.cn/h.gKfBhNe?tk=1LuP36qqPlA[/url]

1955年7月,新港爵士音乐节中一首'Round Midnight让曾因毒瘾淡出爵士乐坛的Miles Davis又重新站稳脚步,获得唱片公司一纸优厚的合约。隔年,Miles Davis便以此曲为专辑名发表了他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第一张作品《'Round About Midnight》。
  参与制作专辑的乐手是Miles第一个经典五重奏,现在看来绝对是梦幻组合,包括爵士乐精神导师、当时尚未成名的萨克斯风手John Coltrane,琴艺精湛细腻的钢琴手Red Garland,两位与无数爵士大师合作过的节奏组:贝斯手Paul Chambers和鼓手Philly Joe Jones,五人在当时都还只是二十来岁的青年。Miles冷静的音色与John Coltrane爆发力十足的演奏风格虽路数不同,但两人的乐思与技巧都颇具大将之风,这张专辑让乐迷窥见了两位大师的首次合作是如何精彩动人。
  综观而言《'Round About Midnight》是张承先启后的专辑,延续Charlie Parker以降的咆勃(Bop)风格,并以Miles Davis独特的音乐思绪、出色的编曲和各乐手深厚的即兴演奏技巧,为爵士乐打开了酷派(Cool Jazz)与硬咆勃(Hard Bop)两扇全新的大门。首曲'Round Midnight是钢琴怪杰Thelonious Monk最著名的作品,Miles将酷派和硬咆勃演奏风格融入其中,疏离绝美的弱音小喇叭音色将乐曲欲呈献的午夜萧瑟和孤寂感表露无遗,堪称此曲首选版本之一。Bye Bye Blackbird和Dear Old Stockholm皆是爵士标准曲目,也常出现在Miles的作品之中,两首中快版的歌曲在辑中採常见的爵士编曲形式,中段乐手轮番上阵独奏,除了两位管乐手外,Bye Bye Blackbird里Red Garland轻巧摇摆的琴音、Dear Old Stockholm中Paul Chambers难得一见的贝斯独奏都让乐曲更为丰富精彩。1950、60年代爵士乐发展的轨迹、Miles Davis勇于开创的精神和John Coltrane洋溢的才华都含藏在《'Round About Midnight》中。
  本专辑获得《企鹅爵士评鉴》三星带花评价,原始发行于1957年。(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8#

2024.09.10
今日唱片
发烧天碟 喇叭花 Sheffield Lab THE USUAL SUSPECTS 美W.O.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50386372/[/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68784305[/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52449.html[/url]
[url]https://m.tb.cn/h.gpQ7QS2?tk=7hXx3h01DXN[/url]

Sheffield Lab (俗称喇叭花)唱片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唱片公司。由钢琴家马约尔加LINCOLN MAYORGA和一位热爱高保真技术的同学DOUG SAX创立于1960年代晚期,1970年1月出版第一张唱片。在理念上追求自然、透明,使用传统方式,直接将现场录音制成唱片,一切以“实时”为标准,不加任何编辑修饰,创造出了最真实、最接近现场的声音。其录音包括了古典音乐、爵士和流行乐,以及试音碟等。品种虽然不多,但音质与音色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一直在高保真标准方面有着非常知名的地位,传统电子学的技术运用到了唱片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其“live to two track”技术,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其出品的《MY DISC》、《The Sheffield Drum Record》等CD,都是发烧友测试音响的常用CD。
美国Sheffield Lab (俗称喇叭花)唱片公司,规模小得可怜,却受到TAS榜单的大力褒奖,但每一张都是精品,而且为全世界发烧友争相购买、收藏、聆听。从70年代创立直到90年代停止运营,这一朵绚烂的喇叭花向我们展现了各种类型、多种题材的录音瑰宝,将永远在发烧友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79#

2024.09.11
今日唱片
TAS名盘 CBS 马勒 -第一交响曲/瓦尔特 日3500元细字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53375800/[/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70063850[/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69116.html[/url]
[url]https://m.tb.cn/h.gKaH6Ke?tk=VzB73hhH5Cm[/url]

瓦尔特在CBS的立体声录音简直张张宝贝,听到现在还没有失手的。这张马勒一号的弦乐甜到无伦,但到大音量时又能保有相当好的动态,只是大鼓不如前面那张那样让人震撼。奇怪,录了这么多发烧录音的CBS工程师到底是谁?其成就绝对不会输给 Layton、Parker 和Wilkinson,怎么从来没听过大名?(刘名振)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3080#

2024.09.12
今日唱片
LONDON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波莱罗等/安塞美 日版大伦敦 三洋首版
[url]https://book.kongfz.com/446413/7356828648/[/url]
[url]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7270714816[/url]
[url]https://www.997788.com/pr/detail_607_102687751.html[/url]

《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尔于1907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夜的前奏曲》《马拉加舞曲》《哈巴涅拉舞曲》《市集》。拉威尔将富有魅力的民间音乐融化在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并在配器手法上大胆而成功地创造,以如画般的手法描绘出浓郁的西班牙气氛和西班牙精神,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情趣。这部作品是作曲家第一部成功的管弦乐作品,在作曲家的创作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波莱罗》(Boléro)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是拉威尔受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三四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该曲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安塞梅(Ernest·Ansermet,1883年11月11日—1969年2月20日),又译欧内斯特·安塞美,瑞士指挥家,20世纪重要的指挥大师之一,早年曾为数学教师,1918年创建瑞士罗曼德乐团并担任指挥直到去世,29岁代替因病不能登台的大指挥家蒙特上台指挥而走上漫长而辉煌的指挥生涯;在好友斯特拉文斯基的推荐下,安塞美担任俄罗斯芭蕾舞团指挥,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安塞美和Decca唱片公司录制了一百多张唱片,他指挥的《天鹅湖》、《睡美人》、《三角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一直奉为最佳演绎,完美地展现芭蕾舞台上的兴奋感和音乐推动感。(网摘,感谢原作者)

有意微信:fpc1962973064,可闲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