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版主所言不虚----我亦买了8700! [复制链接]

查看: 30290|回复: 152
121#

黑海一舟 在 2005-5-16 9:30:33 发表的内容
不知何故,俺不偏不倚的观点,也被人浇粪,气不过,说了上述话。


黑兄,你也别太认真了.受一些人的启发,我准备把我的小车给拆了,看看它为什么能在高速路跑到180公里/小时.另外准备再买一辆差一些的,也拆了,好做一个对比,呵呵!
TOP
122#

大烧 在 2005-5-17 15:46:06 发表的内容
我看lipton兄也别太认真,无论你说什么,都有人挑到一些刺
出来,你说了个SACD机,有人就说你说的那个机子不存在.
你说了你的听感,就有人说你老了,听力不行;你说了你买的是8700,就有人说,你买错了,应该买3K价钱的,干吗买8700?
最后,还有人说,你根本什么都没买,不然干吗没有图?等你上图了,(先预测一下),就会有人说,这是不是你的啊?或者,你的机器挡次不行,或你的房子正好弥补了EVD机的缺点,又或者,你的机器太好了.根本不是EVD的功劳,......................
不胜枚举,各位补充!

呵呵………是这么个理。记得鲁迅先生写过父子俩与驴的故事。如果这驴是外国驴或者父子俩是老外,国人就不挑刺了。
TOP
123#

笑天下可笑之人a,

哈,
我觉得你好可笑。 真的, 而且越来越可笑。
HIFI168的各位DX心里都清楚, 您还在这里重复那么多你的话做啥?
*******************************
同意!
TOP
124#

[upload=jpg]Upload/20055201124125003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52011254450730.jpg[/upload]
TOP
125#

从发烧友们的心态看出,不管你科技有多先进,就是要以价论声,以进口排辈,要是让EVD真的成为神话,发烧友是死活不肯,也死不甘心啊。
TOP
126#

呵呵,看来他是一股热情被冷水浇了,图片我来帮他发吧!其实论坛同社会一样,什么人都有的。就我而言,对谩骂、诋毁有两种态度,一是向周星驰一样,兵来将档,一个个骂回去,一种是当作耳边风。这两种虽然表现不同,其实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不动气,不往心里去。lipton却是太认真的人,把人都想得很理想~
听音乐是很个人的东西,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听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快乐,而不是争个是非对错。自己觉得好,就好,没必要强求他人都与你一样,不是吗?这才是我们所希望呼吸的自由空气
TOP
127#

有没有朋友认识交响乐团里的指挥、乐手又或者音乐学院的教师等那些真真正正从灵魂上懂得音乐的神髓的人(而不是那些“唯器材论”的所谓发烧友),请他们盲听对比器材,让他们来发表一下看法。可以吗?
TOP
128#

[upload=jpg]Upload/200552011194761555.jpg[/upload]
最后编辑lurebb
TOP
129#

我在E版那贴子里回过,JITTER的解决才是问题的关键.
SACD原理我不知道,不知道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是对时位纠错码的改进,然后播放机加个缓存,成本花不了多少,只是CD的格式要变一变.
JITTER的存在根本不是"数字"的罪,而是机械部分的原因,换句话说,CD不是纯数字的媒介,因为没有解决掉机械部分的问题.
新的编码格式才是奋斗的目标,CD出来了20年,SACD才出来.就算SACD已经解决了这个数据流的时位误差问题,凭日本厂家的实力,它的出生也是太晚了些,而国内的厂家呢,就更是可怜了.可能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运气好的人也许能从我的贴子中得到启发.
TOP
130#

世界上首个电脑中文键盘输入法——“仓吉”输入法的发明人(——对不起,我居然忘了这位中文电脑伟人的名字),由于种种原因跟行业(商业活动)隔离了近10年后,捶足顿胸,坚持一个观点:自从intel与microsoft联盟,ibm pc架构确立以后,电脑技术就没有发展过,现在的电脑和电脑应用,从技术上、创新上,简直就是不知所谓!一切所谓的技术,无非就是通过商业化的专业保护政策与策略把根本没有创新性的东西重复叠加为“专利”,通过“创新——专利”的概念偷换形成的欺诈性的产品!!因此,目前的数码技术发展已经被商业完全主导!!!!!!!!!这种状况是人类技术进步史上乃至史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罪错!!!!!!!!!!!!!!!!!——原意就是很深刻,我文字表达只能这样,感叹号是我加的,但从表达意思和情绪来说,必须有这些感叹号。
    反观现在的电脑升级换代——除了所谓的“通道”“内存”“速度”(也许还有随着产出高额利润的再投入形成的“生产工艺”)还有什么?而根本的算法有没有发展???
    为何cd格式(包括一脉相乘,仅仅靠提高解码运算速度,提高光碟打孔密度提升的储存量的dvd audio 和sacd )就能统治20年,而不允许用新的算法来处理声音信息??
    没有其他了,要想象和理解这些已经太累,今晚就不去东方宾馆了。
    吵和争是没用的,期待ecd能实现我的梦想!并希望不同听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人听音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