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dragonboy
scfan 在 2006-2-28 9:12:16 发表的内容 dragonboy 在 2006-2-28 8:42:24 发表的内容 声音是越密越好吗?恐怕还是要看整体的表现吧密度是级别,但是不是鉴定的唯一标准。打个比方,密度好比年级,一般的比较都是同年级来比的,这里年级(密度)就不是比较因素了,而是比德智体等等其他因素。但是不到年级(密度),怎么比?
dragonboy 在 2006-2-28 8:42:24 发表的内容 声音是越密越好吗?恐怕还是要看整体的表现吧
xinhuawang0 在 2006-2-28 13:50:27 发表的内容 只掌握机电或电子工程的理论是做不好音响的,他们都认为我们是疯子。我们公司的通讯电缆设计专家就绝对不相信达到一定层次后(如果以前用的是铁线,后来换成镀银的,他认可有很大改变的)换线如换机,更不相信1万元一米的的纯银线和他做的10-20元一米的镀银线在信号传输上会有多大区别(可是有理论依据和测试数据的啊)。
xinhuawang0
scfan 在 2006-2-28 14:21:43 发表的内容 请设想,如果你器材的音乐表现力和设计师的音乐修养休戚相关,那么再检验一下你所有器材的设计师或者制作者,你有何结论?
54888
skywalker
xinhuawang0 在 2006-2-28 14:48:04 发表的内容 我到很赞同设计师的音乐素养是设计好器材的前提的观点,这也是我不太欣赏国产器材的一个原因:他们的设计师可能很懂电子,DIY些器材自己听可以(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可啊),但他们听了几百场现场古典音乐啊?别跟我说听了很多唱片,如果唱片演绎不好就白听了的。先有高音乐修养的设计师,知道什么是好的,然后才可以有好的产品的。一个设计师必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特色是什么,才可以设计出有生命力的东西。 如果有的设计师说他可以根据我的需要设计,我是不敢要的(2年前敢要,而且买了),他怎么能够根据我的语言描述判断我的爱好呢?语言是无法表达音乐感受的。 啊,我的话跑题了。
cdwu
38度5
skywalker 在 2006-2-28 21:38:06 发表的内容 照各位的意见B&W用音乐丝带应该也是很好的。
hongkong
xinhuawang0 在 2006-2-28 7:18:22 发表的内容 hongkong 在 2006-2-27 22:04:23 发表的内容 的確, 我起初新線的時候插上電的時候, 聲音聽上去是怪怪的, 高音暗淡了, 低頻變鬆變散, 當時我也抓抓頭, 毫無頭緒, 不過唱多幾天聲音就成形了, 聲音得到控制, 我就不再擔心了.我的白色的喇叭线很可能是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它经受低频考验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 我当时买它时是为了搞双线分音,元旦是拿到它时发现中频比蓝色的信息量大很多,细节多、韵味好,虽然低频有点肥,但考虑又不用在低频上,就直接把它接到了中高频上。因此,它始终没有经过低频的褒炼的。那天在JEFF家,54888兄听了半个小时后就说比他刚近来时低频控制力好多了。如此看来,在系统上褒一段时间也许就好了(在我这里无这个机会了,因为我不会把低频和中频共用一条喇叭线的,而蓝的在中频密度上明显不如它的)。我本来对一对蓝的 退SP9/1就非常满意,只是感到如果中低频在丰富些更好;双线分音后确实加强了这两方面的。我目前的信号线是TYR平衡线。 我个人非常喜欢手中丝带的风格,高频飘逸、解析力高、速度快、细节丰富,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有种分毫毕现的感觉;对SPENDOR之类的容易发蒙的箱子是很合适的。如果问我在我的系统上,用AUDIO NOTE还是丝带?我会选择丝带,因为它多一份清爽。丝带在保持了高解析的同时,保留了优美的韵味,是难得的好线。但任何线都需要和自己的系统配合,否则未必出好声音,也就是它不是万能的。 它不是不好,但并不万能,这是我这个帖子要表达的。我现在只对SPENDOR和HARBERH的箱子,推荐用丝带,其他的都不敢的,没听过吗。
hongkong 在 2006-2-27 22:04:23 发表的内容 的確, 我起初新線的時候插上電的時候, 聲音聽上去是怪怪的, 高音暗淡了, 低頻變鬆變散, 當時我也抓抓頭, 毫無頭緒, 不過唱多幾天聲音就成形了, 聲音得到控制, 我就不再擔心了.
SMERT
38度5 在 2006-3-1 0:49:05 发表的内容 skywalker 在 2006-2-28 21:38:06 发表的内容 照各位的意见B&W用音乐丝带应该也是很好的。陈兄,非常正确,我的802用起来很对路,所以我现在找二手的M801或者 N801,如果有看到合适的请通知我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