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味、HIFI性、数码声、模拟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815|回复: 39
31#

我个人理解“油”兄对音乐味的理解很好,我本人认为音乐味是离不开HIFI性的,但看到这里很多人在对立的谈音乐味和HIFI性,所以我才有前帖的观点。也就是为他们的“对立”观点找些“注释”
TOP
32#

谢谢夸奖!
理论永远只是理论,在付之实践时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无绝对的理论可以指导,所以“发烧”现象便产生了。所以说:发烧音响不只是技术,还有工艺,甚至后者的比重更大些。
TOP
33#

马远 在 2006-3-3 4:18:53 发表的内容
数码声音处理的形象解释

比如拷贝一张人脸肖像

模拟的办法就是直接照着重画
画好了很象,画不好,可能画瘦了、胖了,眼睛稍微大些,鼻子稍微高些。仅此而已。
就是由原作者来画,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是“模拟”失真。

数码的办法是将原画分成很多个小方格,对应的将每个小方格按位置、编号直接描过去就可以了。
不是画过去,是描过去,就象填图,整个方格是要填满一种颜色的。
但是,每个小方格的颜色成分、轻重按固定的若干种对应。比如,65536种。
不论原画是什么颜色、轻重,都必须在这65536种中找一个对应。

这样复制的画在大的比例、尺寸方面绝对保真。
但在细节上就是由“有数”的点阵构成了,或者说,越近看颗粒越粗
同时一幅自然的画,它的颜色不可能只分成65536种。
所以就有一些“不自然”

当然如果我们分无限多的小方格、无限多的颜色种类,那就能做到“完全保真”
显然这是理想化的,是目前无法实现的。
只要方格数、颜色数有限,就有“数码”失真。

65536种就是16BIT


这个比喻虽然不敢完全赞同,但也有点形象。
画家手上永远不会有65536种颜色精确地选择使用,靠眼睛观察和手去描绘,永远也没有仪器复制精确;但是同样可以画出动人的画卷。
仪器复制精确毫无疑问,提供了65536种颜色精确地选择使用,最厉害的画家也无法调制出65536种颜色;理论上仪器复制完全应该超过靠眼睛观察手工描绘的效果,关键是复制设备是不是用足了这65536种颜色来精确还原原来的复制对象。
如果CD真正发挥了这“65536种颜色”来精确还原原来的复制对象,毫无疑问会更加精彩。
其实CD的格式根本不是主要问题,CD片制作过程损失和CD还原过程损失是最应该讨论的问题。
TOP
34#

一点 在 2006-3-4 9:38:03 发表的内容
我感觉模拟味和数码味设计上不管模拟声是胖还是瘦,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在与高中低频的圆润,也就是在大音量下不会出现明显的刺耳(通俗的讲),模拟声的低频一般表现比较松弛(在一定价格内的器材表现),而所有音响的追求实际上就是1、更真实的还原原有的声音和声场(我叫他们为求真派,代表是盟主、EGGLESTON等)。2、再现更加美好的声音(我叫他们为唯美派,代表是LINN、瑞宝等)。但不管目标是那个,都要消除数码声。

都想要模拟味,都是为了消除数码声!
TOP
35#

[upload=jpg]Upload/20063242243260634.jpg[/upload]

谁见过这个,最好的退烧伴侣
TOP
36#

所以,只有采用的点阵数超过人的分辨率,那时数码和模拟才能统一,可是谁知人的真实分辨率是多少呀
TOP
37#

松香味 在 2006-3-4 19:20:58 发表的内容
马远 在 2006-3-3 4:18:53 发表的内容
数码声音处理的形象解释

比如拷贝一张人脸肖像

模拟的办法就是直接照着重画
画好了很象,画不好,可能画瘦了、胖了,眼睛稍微大些,鼻子稍微高些。仅此而已。
就是由原作者来画,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是“模拟”失真。

数码的办法是将原画分成很多个小方格,对应的将每个小方格按位置、编号直接描过去就可以了。
不是画过去,是描过去,就象填图,整个方格是要填满一种颜色的。
但是,每个小方格的颜色成分、轻重按固定的若干种对应。比如,65536种。
不论原画是什么颜色、轻重,都必须在这65536种中找一个对应。

这样复制的画在大的比例、尺寸方面绝对保真。
但在细节上就是由“有数”的点阵构成了,或者说,越近看颗粒越粗
同时一幅自然的画,它的颜色不可能只分成65536种。
所以就有一些“不自然”

当然如果我们分无限多的小方格、无限多的颜色种类,那就能做到“完全保真”
显然这是理想化的,是目前无法实现的。
只要方格数、颜色数有限,就有“数码”失真。

65536种就是16BIT


这个比喻虽然不敢完全赞同,但也有点形象。
画家手上永远不会有65536种颜色精确地选择使用,靠眼睛观察和手去描绘,永远也没有仪器复制精确;但是同样可以画出动人的画卷。
仪器复制精确毫无疑问,提供了65536种颜色精确地选择使用,最厉害的画家也无法调制出65536种颜色;理论上仪器复制完全应该超过靠眼睛观察手工描绘的效果,关键是复制设备是不是用足了这65536种颜色来精确还原原来的复制对象。
如果CD真正发挥了这“65536种颜色”来精确还原原来的复制对象,毫无疑问会更加精彩。
其实CD的格式根本不是主要问题,CD片制作过程损失和CD还原过程损失是最应该讨论的问题。



我倒认为这个比喻不仅是形象,而且非常准确。
画家调出的颜色不仅可以达到65536种(只是没有人专门做这件事而已),而且是无穷的。因为画出来的颜色和影调中间的过渡是连续的、渐变的,有无限可分的中间状态。我想这就是模拟和数码的根本区别。
以上观点不知是否准确,请高手指正。
最后编辑zhongruchao
TOP
38#

其实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现在那为喊着“不要发烧了”的兄,就是忽略了这个问题。因为现实世界总有无数的“变数”,无数的不确定。所以最后结果会有无数种可能。
TOP
39#

马兄有点哲学家的味道,能不能以后多说点具体的,例如搭配,新品试听等
TOP
40#

Atlases 在 2006-3-2 15:16:16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没有人认真回答楼主的问题,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请尊重楼主,请尊重楼主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