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欣赏的时代性及其它...... [复制链接]

查看: 10421|回复: 95
61#

我的理解:中国书法从物理表征上看,应该隐含了线条、架构、光、影、质感、搭配(包括纸墨笔间)、内容、思想、文字意思、等等等等的多维的信息。而从来,所谓艺术欣赏都存在一个公论与私论的问题,所谓各花入各眼,对于各人,能够心悦诚服的就能进补并进步,没有的就作罢,正如音乐的共鸣。但是,要产生这种感受,却又确实有待个人文化修养的提高,要提高,又必须深深地自问一下所处环境、个人生存状态的文化底蕴怎么样?时代特性如何?由此出发,方可发现自己的所在、所向了........音乐欣赏的时代性?"啪"一声,好,再"啪"多两声......
TOP
62#

丁启烈 在 2006-7-11 19:57:24 发表的内容
乐林8 在 2006-7-11 17:49:20 发表的内容
丁兄文彩妙趣横生!形容得准确!


乐林8兄,也谈谈您听音乐的感受!


肚子里“墨水”少啊!表达不出也:(
还是观看丁兄飞扬文彩吧:)
TOP
63#

哈奇奇 在 2006-7-11 21:48:35 发表的内容
呵呵,美声唱法是适合在大庭广众下唱的,以前没有电声设备都是张口就唱的.以前我的声乐老师一个人开声可以压倒全班4,50人的声音.但是美声唱法近听就很震耳,一定要有一定的距离,哪歌声才是醇厚,优美的.


哈奇奇兄是音乐圈内人!!
TOP
64#

丁启烈 在 2006-7-11 20:46:39 发表的内容
自那晚后,"感觉"教授."功夫"教授的雅号不径而走,不但传遍全校,而且传遍全地区.....
自那晚后,"感觉"教授的学生才明白老师平时上课,为啥三句话总离不了"感觉"二字......  
自那晚后,"功夫"教授的 学生才明白老师平时上课为啥总离不了"功夫"二字......          
  第二天,有位爱书法朋友来聊天,朋友说经过认真的书法研究和书法实践,发现书法的精髓是线条的组合........


我对朋友说,我不赞成你研究的结论,虽然这结论是你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实践得出的....但我认为书法的精髓若是线条的组合,那么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功力呢?线条组合得再好,只解决了一个问题____间架结构.字的间架结构再好,没有入木三分的功力.........
       就如俗话所说的,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TOP
65#

哈奇奇兄是音乐圈内人!![/quote]

丁老师夸奖了,本人只是肤浅的学习过一下,离专业水平差远了.目前的工作与音乐无关.不过倒是洗澡的时候偶尔练练声,把宿舍全栋楼都弄得受不了.哈哈.
最后编辑哈奇奇
TOP
66#

同时,我觉得:中国书法,根本上它应该同国画相通的。比起西方的艺术形式,这种文化形式间的师承关系甚为突出........
TOP
67#

丁启烈 在 2006-7-10 16:10:14 发表的内容
丁启烈 在 2006-7-10 12:58:38 发表的内容
丁启烈 在 2006-7-10 6:31:48 发表的内容
我区有座大学,学生有一万多,音乐系里有二个三十多岁的年青声乐教授,一男一女,男教授是唱通俗的,身高一米八二,那漂亮的大胡子配魁梧有形的身材,就别提有多帅了;女教授是唱美声的,身高才一米五八,娇小玲珑,却也靓丽有加.楚楚动人,如此一佳人,却被学生起个外号叫"功夫",而魁梧有形的男教授被学生起个外号叫"感觉".这外号起源于一次演出........


却说这年青声乐男教授平时给学生上课,三句话离不了"感觉"二字,"你看你,快找找感觉.......","你看,不是这样,把口腔打开,感觉!感觉!!,你感觉那里去了......".演出时,通俗歌曲的前奏通过高挡扩音设备播出,大都声场阔大,气势雄伟,在撼动人心的大鼓声中,男教授那纤细的歌声一出,愈发显得啊娜多姿,柔弱多情,使人回肠荡气,令人感到美得喘不过气来......



唱美声的女教授平时给学生上课,放声一唱,歌声声震屋瓦,大气磅礴,雄浑深沉......(当然是和男教授相比),常给学生讲,"功夫,唱歌就要有功夫......","我们练,就练的是功夫....."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型音乐会(平时小的演唱会,音乐会是三天一唱,五天一会),最隆重的当数校庆音乐会.光准备就要准备二个多月.在校庆音乐会上,这一通俗,一美声的男女双星教授当然是场上的主力,明星,王牌啦.



確實,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小時侯在家看木偶戲, 那時沒放大器 但是唱戲者足以讓廣場上的人聽的很清楚, 而不會"失真"!科技在進步現在基本上沒木偶了也耶很難再聽一場八音演奏,老覺得到處充滿味精,活脫脫包裝就變成"流行"曲了,...........再看看現在的名"藝校"都在.....
TOP
68#

拜读,受益匪浅。
TOP
69#

KENTRYFO 在 2006-7-12 15:59:25 发表的内容
[


书法精意我不太懂,可是,的确如丁兄所言:不仅仅包括线条组合,我自己如果有机会去“赏字”会审踱其气、势、力、意、韵、神,而如果亲自去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连线条的拿捏都不行!

KENTRYFO兄,看了你几贴,我只有连称"好好"!频频点首!!!
TOP
70#

好文之势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顶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