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欣赏的时代性及其它...... [复制链接]

查看: 10471|回复: 95
81#

丁启烈 在 2006-7-17 18:25:49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7-14 15:47:47 发表的内容
近一段时间以来,朋友常问我的态度:这么多的新歌手,以柔美之声去取听众的宠,却似乎难得有气壮山河的歌声了,有何看法?考虑再三,不得不回答如下:能够因此自己共鸣的就赏听呗。实际上,电声器材的出现会影响歌唱艺术的发展,洪声之下毕竟还有纤细感情、感觉表达的要求,并不能一概而论“声不洪歌不出”,柔美中但求发现节奏、旋律、音色、内容之美与和谐,甚至由于环境的变化出现人声在低音压下得更为细致、饱满的表达也不能不说的艺术水平的提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及作为歌者的他们都不应忘记:歌之美态还有许多!不能让柔美绝对地侵占雄奇的地盘!


前段时期,有位烧友拿了盘竹笛专辑,兴冲冲跑来,要和我享受笛曲大餐,我忙把音响系统整好,微闭双眼,屏声静气享受大餐,笛声莆出柔美无比,再一细听,感到演奏潇洒自然,但骨格不鲠,有软熟之感......这种无内刚,少外柔,有软熟之感的风格已走出传统的刚,柔审美观.......


:"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明书尚态".后面还有一句:"学书不学晋书,终成下品",何也?我国书法以唐宋之际为一分水岭,故有宋书尚意,意乃神魄之表者,明书尚态".态乃骨体之表者.....明清科考时,皇帝和官僚喜欢"黑大圆亮",把这种字标为考卷,书法的标准,所以用软毫笔,写出来的字,没有锋棱芒角,而有软熟之书风,由硬毫笔转为软毫笔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时代的变迁,审美感的转化......
           据此来看,我们歌坛的歌声由壮美而柔美,歌星由功夫型向感觉型转换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82#

丁启烈 在 2006-7-5 10:42:33 发表的内容
没人看?算了,不发了!!

晕~~也要看个大概才好发表意见啊.
呵呵~~那就先顶.继续啊.
TOP
83#

KENTRYFO 在 2006-7-16 22:46:56 发表的内容
恐是闭门思过去了。


是啊,吾日三省吾身!
          这几天考试,要监考,阅卷,忙!!!!
TOP
84#

好文,有嚼头.得慢慢的品.不错.
TOP
85#

KENTRYFO 在 2006-7-14 15:47:47 发表的内容
近一段时间以来,朋友常问我的态度:这么多的新歌手,以柔美之声去取听众的宠,却似乎难得有气壮山河的歌声了,有何看法?考虑再三,不得不回答如下:能够因此自己共鸣的就赏听呗。实际上,电声器材的出现会影响歌唱艺术的发展,洪声之下毕竟还有纤细感情、感觉表达的要求,并不能一概而论“声不洪歌不出”,柔美中但求发现节奏、旋律、音色、内容之美与和谐,甚至由于环境的变化出现人声在低音压下得更为细致、饱满的表达也不能不说的艺术水平的提高。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及作为歌者的他们都不应忘记:歌之美态还有许多!不能让柔美绝对地侵占雄奇的地盘!


前段时期,有位烧友拿了盘竹笛专辑,兴冲冲跑来,要和我享受笛曲大餐,我忙把音响系统整好,微闭双眼,屏声静气享受大餐,笛声莆出柔美无比,再一细听,感到演奏潇洒自然,但骨格不鲠,有软熟之感......这种无内刚,少外柔,有软熟之感的风格已走出传统的刚,柔审美观.......
TOP
86#

丁启烈 在 2006-7-18 6:28:46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兄,快来说几句,别让我唱独角戏.......
                        大家都来说几句!!

丁兄,独脚戏可不是儿戏哦!本来,那就是非胆大包天着所能为!却极究功力,哈哈。仅因为太想思考、学习的人多了去了,故:老丁的独角戏是注定要有......我只是其一........
    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商隐的《无题》写得感情真挚而咏叹入微,可是,的确很隐晦地透露了身世和面对事业的无奈吧!我以为是一首寄抱负于儿女私情的名作.......
        相应地,我认为:不妨以细腻真挚的情感演绎波澜壮阔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中国古代诗词,似乎就自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音乐章法的主要力量......然后,从我对老一辈风流文人的观察中,领悟的是:他们从小诵经背词中掌握了一种通向遗传天分的节律、音韵的把握、领悟能力,因着词韵、对仗的音乐化印象,他们更多的拥有一份对音乐的理解,前辈文人,他们面对中国音乐时,竟然普遍拥有自然的理解,从而非常地enjoy!!!那么,联系您对柔美的理解,亮鹭的方式也的确可能引导着歌艺发展的方向?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87#

KENTRYFO兄,快来说几句,别让我唱独角戏.......
                        大家都来说几句!!
最后编辑丁启烈
TOP
88#

又:礼崩乐坏......该如何理解?联系现时代能否套用?......
TOP
89#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100735&page=13
甚或???是音乐冲破了政治与个人感情的藩篱——形成了共通的语言?然后,是中西音乐形式的不同解释了文化底蕴的差异?
TOP
90#

很用心,支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