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写的是自己在系统搭配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原来在一个14平米不到的封闭房间内听音,在采取了刘汉盛推荐的房间处理方案,在与系统相结合下,把声音尽力朝平衡方向靠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遇到的问题有声音不够饱满、声场定位展得不够宽阔、高频不够细腻、低频较空等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最大呢?有什么共性?这就成为当时玩音响遇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停的找相关资料和请教高手,坚信这个问题迟早会解决的,只是时间问题。


那时蒙蒙胧胧的、潜意识的认为一般情况下当然是想从线材、道具避振上下手调整,调整些两端延伸好的线材,由于自己一直喜欢较真实的声音走向,真实!可行不通哦!在很多人眼里,那么到底如何调整才有真实的感觉呢?接着到商家那里分别买来声美丽、敏力、小蒋的黑檀木避振钉,还有黑檀避振木棒,分别不停的方式搭配用在各大件器材之下,包括给信号线、电源线、喇叭线加上磁环,再接着取下部分磁环,在线材上加上有一定重量的谐振环,只是想让线材的震动少一些,让弱信号过得多一些,听到的细节多一些。慢慢的发现房间隔音远远不够,整个屋内电源不够纯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到了晚上特别是深夜,诶!那时的声音会很纯净,音乐打起了精神,变得好上几条街,经过一番了解,原来白天环境噪音应该有30分贝左右,而晚上则低很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纯净度和细节的表现,这时明白在强调吸收与扩散处理听音环境的同时,隔音被忽略了,由于房间尺寸限制,不可能再加上厚厚的隔音层,也没那个能力去调整整个房间的平衡性。把问题记下做了妥协2,妥协1是什么?就是听音环境不够大,希望最少也有30平米的黄金比例空间,是妥协1。那么电源为何不够纯净?在玩蛋鸡的时候,每次开关房间内的照明灯开关时箱子里都有轻微的劈啪声,于是弄来当时流行的怪兽大型滤波排插,上面有网络、电视等滤波接口,还提供4个220V滤波电源插口和4个不滤波电源插口,很实用受欢迎,声音呢?毛刺少了、润泽了、低频更有弹性了,但是劈啪声还会跟随着每次开关照明插座,地线检查了也没问题,接着又买了清华G&W的5D滤波,朋友说有用,回来还是没解决,在不停的折腾后发现这些都对重播的音乐有压缩问题,可大可小,大动态时总是欠那么一点点,当时认识不够,要求很低,所以认为欠一点点,可笑!不久系统全部推倒重来,上了晶体管前后级,变化很大,对电源很敏感,特别后级对大电流供应相当需求,而此时开始关注独立供电,拉专线,于是关注网上与朋友间的调整,没事后来把自己的专线改粗了,2.5变成了4平方,还不够,声音饱满了快一圈,呵呵!
在最初玩音响的一年多里就围着上面这几个很单调的问题打转转,而遇到的问题有声音不够饱满、声场定位展得不够宽阔、高频不够细腻、低频较空等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最大呢?有什么共性?没有实质的进展,该做的工作也做了,问题还是无动于衷,意识到肯定出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