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末常州烧事 [复制链接]

查看: 29875|回复: 266
151#

johnleeh 在 2005-6-23 16:12:43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6-23 15:39:42 发表的内容
网上论坛吹水多呢!!!
J兄您是MSB用家,有人说用几百的DVD当转盘用MSB解码,配什么CXX箱。好声得如何如何,您可否借台几百DVD的试试!!!



VV兄,你还别说,我倒还真试过。不过不是用的MSB,而是用的CHORD DAC 64。
不然也不会干这事,主要是因为当时有一位本地的朋友想接手我的CHORD DAC 64。但他一时没有再上转盘的预算,就想拿个DVD当转盘先顶着。就在我家用我的先锋DVD当转盘试了试。

一开声,就知道不对了。4个字:一塌糊涂!两个人面面相觑,我说:算了,你还是别买了,浪费,还没好声!

最后我介绍他买了个英国之宝507,挺好!




原安德森的和约翰兄一样的MSB在我的系统上试用过一周,以我的CD22作转盘,结论是毫无改善!
这并不奇怪,因为一般的CD机机心的素质不够,更主要的是其没有对数字电路的输出作优化设计、往往处完全无屏蔽状态而且输出线路紧靠电源变压器,以至于输出波形严重变形,(是后来实测了CD22的输出波形才知),DVD乃至一般CDP的数字输出接口只能算有这么个功能而已。
最后编辑wxs
TOP
152#

johnleeh 在 2005-6-23 14:10:06 发表的内容
香港人传统上喜欢听粤剧,粤剧的声音特点比较高亢明亮,语速较快,节奏铿锵,因为乐队编制一般不大,所以低频不是很有要求。声音能量比较集中于中高频,对发音的清晰度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听不惯的人甚至会觉得有点吵。而现在的丹拿的声音特点,是比较接近这些特点的。所以香港人要比较能接受丹拿一点。


同意。雨果出的几张广东音乐我就听不惯,一查,原来乐队里没有象样的低音乐器啊。
TOP
153#

有些是会听‘会’说(你听不明而矣)
有些是“不”会听‘会’说(你信了而矣)
TOP
154#

Real 在 2005-6-23 21:26:29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在 2005-6-23 21:10:00 发表的内容
哈哈,两位兄台可能是有点误会.一笑置之算啦,咱们还是来谈HIFI,可别动了意气.

下面我会谈谈REVEL和丹拿的对比.我的箱子就是在富盛让他们兄弟大战了一翻后定的.都是富盛的箱子,谈不上对谁有偏啦.

具体战况,且听下回分解.




小弟搞了局,怡笑~~怡笑~~

实在看不惯一些XX作为,气不过

小弟发烧修为末到家,抱歉!




阿弥陀佛,REAL兄,且让我们再来同念念发烧洗髓真经.,以求大超脱,大觉悟也!
TOP
155#

johnleeh 在 2005-6-23 15:28:42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5-6-23 15:20:44 发表的内容
写手靠得住,猪母会上树!!!不如信自已去听听!

写手用XX有很多猫腻的。
这好比某女名星用穿某品牌。。。。。。。。。。。



哈哈,商业社会的职业人士,也很正常的。写手都可信,网上论坛就没人看了。

有些写手的商业味道是看得比较明显的,有些倒还能听了参考参考。

相对而言,我还是喜欢刘汉盛的〈音响论坛〉多一些。香港的杂志,现在当商品信息汇览看的的功能多一些。
特别是香港陈XX的文章,读者看完脑袋会冒问号!
TOP
156#

网上论坛吹水多呢!!!
J兄您是MSB用家,有人说用几百的DVD当转盘用MSB解码,配什么CXX箱。好声得如何如何,您可否借台几百DVD的试试!!!
TOP
157#

ELECTA AMARTA II、ANIMATA应风挌多于本质。ANIMATA轻盈亮丽不泛细腻高贵。听惯A难接受E颗粒。推动ANIMATA功放音色胆味少不了,推动E功率估计要求不低。用瑞宝锒参考比较ELECTA AMARTA II就相当。
J兄先用YD还是瑞宝
另多能仕"声韵"胆石混血机可能因档次末能高攀1.3SE,就象MF配起来也是惨不忍睹
最后编辑Real
TOP
158#

写手靠得住,猪母会上树!!!不如信自已去听听!

写手用XX有很多猫腻的。
这好比某女名星用穿某品牌。。。。。。。。。。。
TOP
159#







不然也不会干这事,主要是因为当时有一位本地的朋友想接手我的CHORD DAC 64。但他一时没有再上转盘的预算,就想拿个DVD当转盘先顶着。就在我家用我的先锋DVD当转盘试了试。

一开声,就知道不对了。4个字:一塌糊涂!两个人面面相觑,我说:算了,你还是别买了,浪费,还没好声!




                                      同感!
TOP
160#

johnleeh 在 2005-6-23 17:14:07 发表的内容


呵呵,再说几句天神兄所说的题外话,几本音响杂志,我还是《音响论坛》反复翻看和认同的比较多一点,《新音响》的有些文章也可以当资料收集。

《音响技术》倒真是看得不大认真,大草的文章写得还不错(你信不信他就自己做主啦),其他有些写手的器材水平和写作水平,也不见得比我等高多少,所以就有点漫不经心啦。

《HIFI音响》何森写得不错,其他人就有点千人一面,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是谁写的呢。这一点上,香港人就真不如台湾人的文字功底了。刘汉盛,刘名振,陆怡昶,赖英智等,就是不看名字,也能从文字风格上判断出哪篇是谁写的。并且也能客观地说出器材的一些不足之处和搭配要点。信息量也大一点,文笔优美,耐看。
呵呵,老兄这次的看法我非常认同!所以我现在也很少买香港杂志了,近来只是在啃那本《胆机圣经》,原来陈XX在那个年代已经大言不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