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喇叭摆位的要诀
发烧友玩Hi-Fi的最大问题是喇叭摆位不佳﹐想取得靓声﹐最重要的关键是在房间内为喇叭摆位会影响音色平衡度﹑低频质量﹑音场深阔度﹑中频清晰度以及结像力。正确的摆位方法是最先比较大幅度地移动喇叭位置﹐然后逐步轻微地称位﹐直至觉得声音圆滑为止。摆位正确时﹐整套体系会活起来﹐而它只不过花你几个钟头时间。 让我们先列出摆位影响声音的6大因素﹐然后再逐一详细研究。 1﹑喇叭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两只喇叭与聆听者之间应构成三角形的位置﹐否则你永远不能听到良好的音场与结像。 2﹑喇叭至后墙的距离会影响低频分量﹐喇叭越是接近墙壁与角位﹐低音越多。 3﹑喇叭与聆听者在不同位置会听到不同的房间谐振。谐振越少时﹐低频与中音才会更清晰 4﹑将喇叭拉离后墙越远﹐音场越佳﹐特别是深度。 5﹑聆听位置的高度对音色平衡度有影响。 6﹑将喇叭向内拗(英文中的toe-in)会影响音色平衡度(特别是高频份量)﹑音色场度及结像力。 我们以下逐一分析: 1﹑喇叭与聆听者之间的关系 想取得靓声﹐聆听位置(俗称“皇帝位”)与喇叭之间的距离应比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大一些﹐见图1。在此处﹐乐器有结像力及声音最好﹐至于两个喇叭之间距离应该多远﹐其中有妥协存在﹐两个喇叭拉得过近时﹐音场又太窄。聆听位置摆得好时﹐中间音像最佳﹐同时又有宽阔音场﹐你可将皇帝位移前移后来试听﹐多数会找到一个听到靓“定位”的位置﹐试音时可用一些中间定位明确的录音作为准则。 喇叭与皇帝位的关系还涉及到房间因素﹐你可以将喇叭拉得很近﹐而坐得离喇叭很近来聆听﹐但也可将喇叭拉得很开而坐得很远来聆听﹐假如采用后者方式﹐房间对声音的影响会较大﹐因为你坐得越近﹐听到的直接声便越多而反射声越少﹐一般来说﹐坐得越开来聆听﹐声音会更开放﹐坐得越近﹐则声音更为直接到耳﹐有些喇叭要你坐得较远来聆听﹐以便喇叭不同单元的声音可以温和。 2﹑喇叭越近墙壁﹐低音越多 房间四周墙壁对喇叭的整体音色平衡度有很大影响﹐喇叭靠近墙壁会加强低音﹐令音乐回放更具份量感﹐有些喇叭设计上是要靠近墙壁才取得自然的音色平衡度﹐如果把它们拉出﹐声音便会偏薄﹐另外有些喇叭则起码要离墙3英尺﹐否则声音变得又厚又重﹐如果阁下在摆位方面有所限制﹐买喇叭时应有抉择。 喇叭靠近墙壁时﹐低音能量撞向墙壁再反射回房间中﹐所以低音增强﹐表1显示喇叭的频率在无反射室与正常房间的分别﹐你可以看到﹐后者的低音不但更多﹐而且也伸展得更低﹐喇叭靠近任何一面墙壁(地下﹐后墙﹐侧墙)都会加强低频份量﹐喇叭越是接近墙角位﹐你听到的低音越多。 喇叭摆位与墙壁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到频率的峰值点﹐摆位摆得好﹐不但可令喇叭的频率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蹭出现谷峰。摆位不佳的话﹐低频会有渲染。 很多喇叭厂家证明产品应离后墙和侧墙﹐你听到的侧墙反射声越多﹐这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侧墙上用调音材料处理过﹐当然侧墙反射声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3﹑不同的喇叭与聆听位置﹐会听到不同的谐振模式 房间谐振模式指某些频段出现峰值﹐或称“驻波”即某个低音频段特强﹐令声音有泻染﹐驻波的模式是取决于房间的尺寸及发音点的位置﹐只要将喇叭与聆听者放在最佳位置﹐低音便会出得比较圆顺。 根据实际体验所得﹐想取得最佳的低频响应﹐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如果这样摆位不可行﹐可以试试房间长度的五分一﹐这两个位置都能引发驻波﹐帮助喇叭与房间结合﹐可能的话﹐聆听位置最好是在房间长度三分之二处。 用以上方法作起步﹐播放一些有大量低音的音乐﹐然后将喇叭及皇帝逐步(一英吋一英吋)移位﹐直至听到低音伸展圆滑及与其它频段混和有致为止﹐当你听到低音最圆滑之际﹐便会发觉中音的清晰度与分析力也有所改善。 用来评测低音与中音的最佳测试信号简称MATT(Music ArticulationTestTone),是由一段段的信号组成﹐信号之间有一段沉寂﹐如果用耳筒或将耳朵靠近喇聆听﹐有声与无声的段落一清二楚﹐绝不含糊﹐但如果部分频段受房间影响﹐那么某些信号便会变得含混﹐表示此一频段有问题﹐你便可对症下药﹐这种MATT信号在Sterophile试音碟CD2之内可以找到﹐而且CD说明书内有更详尽的说明。 想知道如何找到喇叭与皇帝位的最佳位置﹐最好方法不如买一份名为TheListening Room的计算机软件─IMB机种合用﹐售价47.50美元﹐Sitting DuckSoftware发行(美国电话503-935-3982)﹐它先向你房间尺寸和喇叭及皇帝位的位置﹐然后就会用图表显示有关的房间谐振的变动模式﹐直至你找到认为满意的喇叭摆位和皇帝位为止。 4﹑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影响音场表现 一般来说﹐喇叭离后墙越远﹐音场越深﹐喇叭接近后墙是很难营造出深阔音场﹐将喇叭拉出几英尺﹐音场表现之差别有如天地﹐可惜的是﹐很多客厅都不可能让你把喇叭拉到很近﹐如果你一定要把喇叭摆事实近后墙的话﹐便要在墙上作适当的吸音处理。 5﹑聆听高度与音色平衡度 大部分嗽的音色平衡度会随着聆听高度而改变﹐但改变的只是中音与高音﹐高音单元同一高度或位于两个高音单元多数会位于离地32英吋至40英吋之间﹐以配合一般人的聆听高度﹐如果阁下坐在可以调校高度的办公椅下﹐便可轻易听到其中的区别。 聆听高度影响声音效果有多大﹐也要视不同喇叭而定﹐有些喇叭具有颇大宽容度﹐区分并不那么明显﹐有些却有显著区别﹐你伸一伸懒腰都可听到不同的声音﹐想取得良好的音色平衡度﹐请选用一张坐上去可以令耳朵与高音喇叭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6﹑喇叭拗入(Toe-in) (腑视图) 相对喇叭平衡而言﹐喇叭的拗入是另一种摆位方式﹐见上图。但其中并无规则可言﹐拗入多少要视喇叭与聆听环境而定﹐有些喇叭需要拗入﹐有些则需要平摆﹐喇叭拗入摆放对声音有多方面影响﹐包括中高音﹐音场结像力﹐空间感及压迫力等。 大部喇叭在三角形聆听位置听到高音最多﹐于是将喇叭拗入时会接收到更多高音能量﹐所以一些本身过份光辉的喇叭在toe-in时就会听到过多高音。 Toe-in也影响到你听到的直接声与反射声的比例﹐喇叭拗入时﹐会将主要的声音能量射向聆听者﹐如果聆听房间的墙壁反弹声音较强﹐将喇叭拗入明显有好处﹐因为侧墙的反射声会较少﹐相反地﹐减少Toe-in角度会令你听到较多的反射声﹐但也可得到更佳空间感﹐音场也更阔大。同样地﹐toe-in可以改善结像力﹐很多喇叭在toe-in可以有更佳的音场表现﹐音像更为立体清晰。最佳toe-in角度往往是一种妥协﹐toe-in多时﹐音场够靓﹐但高音过多﹐没有toe-in时﹐高音顺滑很多﹐但中间结像又比较含糊﹐空间感亦然﹐喇叭平摆时音场开放阔大﹐但不够精确﹐toe-in之后音场缩窄﹐但结像力更佳﹐总而言之﹐toe-in多少要视喇叭﹐房间和个人口味而定﹐唯一的办法是不断移位﹐不断聆听。 两个喇叭toe-in角度一致非常重要﹐最简单的方法是量度后墙至喇叭背面的距离﹐量完一边再量另一边。另一方法是从皇帝位观察喇叭的toe-in角度﹐凭你看到喇叭声箱侧面多少便能决定两个喇叭的toe-in角度是否一致。结论 喇叭摆位是改善声音效果的最佳方法﹐它不用花钱﹐也可以提高你分辨声音质素的能力﹐而且可以令平凡的效果变得出色(就算器材与喇叭不变)﹐在你花钱将器材升级或进行吸音工程之前﹐请先肯定你是否已经利用喇叭摆位将体系的潜质发挥尽致。 你为喇叭找到最佳位置之后﹐便要加上钉脚﹐四个(或三个)钉脚都应该负担同样重量﹐这样喇叭就能站稳﹐不会左摇右摆。我们可通过喇叭摆位来控制声音效果﹐改变喇叭至后墙或侧墙的距离可控制低频质量﹐改动喇叭及聆听者的位置可以减低房间谐振的影响﹐高速聆听高度及toe-in角度则可改善音色平衡度﹐改变toe-in角度可轻易改动结像力与空间感﹐而将喇叭拉离后墙可增加音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