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学:如何創造出理想的音響空間 [复制链接]

查看: 15054|回复: 79
1#

许多人往往有一种经验:花了许多经费购置的昂贵音响器材,却怎么也发不出想象中的音响效果,于是开始怪罪器材。其实大家应该有一个观念,音响器材在空间发出声音,除非该空间是个无响室(即房间任一面墙皆不反射声波),否则音效不佳,您可能得先检讨一下房间的问题。由于声音是一种波动,因此经墙壁反射后会形成波干涉,这种干涉会造成振幅加强或抵消。又因声音频率出现范围由 20Hz~20KHz 之间变化莫测,因此在一个完全未经处理规划的空房间中,声音的波动简直是乱七八糟,想在这种房间觅得好声无异缘木求鱼。本文将为您解说音响空间的基本概念,希望能让您的音响空间更上层楼。

  为您的音响器材觅新家。音响空间的选择,一般而言以长方形为佳,最忌正方形房间,因这种房间会产生很强烈的低频驻波,让整个音响器材的频率特性被扭曲,造成低频段模糊不清,轰声不止,通常这种情形在密闭的水泥隔墙的房间内会更明显。空间比例上约长:宽 为 3:2 为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再者如果您是极讲究的发烧族,那么依据音响黄金比的房间 高:宽:长为 1:1.6:2.5 肯定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音响器材的种类与数量,随个人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它的摆放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共振,假如您摆在专用的音响架是最理想的方式,不过音响架的材质最好能慎选坚固的如金属或硬质木制品,选购时不妨用手敲击置放板,如声音低沈不易起共鸣的即属上品。万一没有专属音响架,直接把器材放置在地上也是可行的方式,唯应注意防振,垫上空心砖或大理石板都是相当常见的作法。

  音响器材中最难搞定也最重要的当属喇叭摆位。任何喇叭不论大小,只要放置在一个空间中,它的特性就与空间发生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喇叭只要一移位或角度一改变,声音将立刻发生变化,因此许多音响玩家皆把喇叭的摆位列为最重要的进阶学习课程。喇叭摆位除了影响音场特性外,也直接会改变频率特性,摆位不佳的喇叭可能产生音场狭窄,低音不足等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摆位呢?老实说这个问题足够来写成一篇论文。不过

尽可能将喇叭摆在房间的窄边。

将房间长边分成三等份,而喇叭约摆在1/3的位置,如果您将喇叭向背墙移动则低频会增强,相反地把喇叭拉向聆听位置则低频量缩减,而高音增强,妥善地反复移动后,您一定可找到一个频率特性较为均衡的位置,记得多试听不同的音源,才会有较客观的结果。

两只喇叭间的距离与音场关系密切,一般人都以为距离越远越能产生好的音场,其实这种观念极不正确,因为该距离需与喇叭至聆听位置的距离配合。一般而言,您可以让喇叭至聆听位置的距离是两喇叭间距的1.5倍到2倍之间,而调整的方法是先让喇叭离侧墙约60公分左右,此时您可测量喇叭间距离再乘以2倍,将坐椅固定好之后,播放一些具有人声的唱片,若有独白或清唱则更佳,然后坐在椅子上欣赏,您应可感觉人声是由喇叭的正中间发出,接着将座椅慢慢向喇叭方向移动直到您觉得人声非常凝聚为止,这有点像是使用单眼相机拍照时的调整焦距一样,一旦您把声音聚焦后,您的音响系统就可以获得相当好的音场。假如依照上述的方式您还是无法找到满意的焦点,那么多半是因为喇叭系统的中高音相位偏移过多所致。

  音响室的布置。许多人一想到音响室的布置,都会觉得一定要大费周章地进行装潢。其实就像某一位名室内设计师说的:「最高明的室内设计就是把室内的家俱搬光后,就空无一物。」,居家音响室的布置准则也是如此,我们应尽量不要去动大工程,比如把墙壁打掉,或者把天花板装潢得奇形怪状,毕竟居家的空间要是能灵活运用的,因此,本文将带领您以最简单而有效率的方式将家中的音响室布置出来。音响室处理的是在空间中的声音,由于空间中布满了家俱,因此我们自然特别关心的是家俱对声的影响。

  首先我们简单地把家俱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柔性的家俱,例如布沙发、桌巾、地毯、窗帘。第二类是刚性的家俱,例如茶几、餐桌、没有门的书架。第三类是带韧性的家俱,例如有门的橱柜、钉有夹板的天花板。为什么要分成这三类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三种家俱对于我们音响系统所发出的高、中、低三个频段刚好可以发挥调节作用,一旦您因进一步去了解每个频段的特性及处理方式,那么您便可以充份的将室内原有的家俱用来调音,假如您的家俱够丰富的话,事实上您只要适当地移动它们,便可以布置出够水准的音响室了。

  我们把喇叭的两侧墙全部摆上了开架式的书柜,并且摆满了书籍,书籍对中频可以产生相当好的扩散作用,而对中高频也有些吸收作用,可使音场更明确,定位更佳。

  调音原理在调音之前我们先对高、中、低三类频段的声音特性作概略说明:首先是高音,高音的频率约从 2KHz~20KHz,这段频率的声音尖锐波长很短,因此它具有直进性,什么是直进性呢?就是像颗球直线前进,一遇到障碍物就发生反射,尤其是碰到玻璃、水泥墙等反射回来的能量相当强,但是如果遇到前述第一类的家俱,却很容易被吸收,而且随着频率增高,吸收也越好,因此第一类的家俱可用来吸收高频段。

  其次是中音,中音的频率约从 500Hz~2KHz ,这一频段是各类乐器,及人声出没最频繁的部份,也是非常重要的频率;这就像建筑物的骨架般,必需非常扎实,否则声音听起来必定空洞缺乏真实感,由于波长比高频较长,因此它已不太会被第一类家俱所吸收,因此,处理重点应由吸收转为扩散,市面上的扩散屏,最主要就是要扩散这个频段的声音。中音的波长是由约10公分到60公分,因此几乎所有的家俱都可以有扩散的作用,所以前述第二类家俱就可以担任扩散中音的重责大任。

  最后是低音,低音的频率由 20Hz ~ 500Hz,在这段频率中是最头痛的一部份,即使是专业的音响室,能把这个频段处理好的恐怕少之又少,为什么?原因是波长太长,由于波长长,举凡第一类及第二类家俱都拿它没办法,唯一比较可行的是使用一些会起共振的材料,借着材料共振消耗它的能量,而木材就是相当理想的调音材料,所以前述第三类家俱就可以有效地来处理低音段。

  您不可不知驻波,布置音响室的重头戏是处理驻波。驻波简单的说就是声波在两平行墙壁来回反射所产生的波干涉,而造成某频段的增强或凹陷,这种情形以低频段的驻波最难对付,例如有一处的能量特别强,初听之下很容易误以为音响系统的低频很足,不过再仔细听,您将发觉声音含混不清,这就是低频驻波的危害,解决的方式最重要就是不要使用正方形的房间或改变喇叭摆设方式等。

  喇叭系统实战经验最后,我们将以”音响积木”旗舰级MitE I 喇叭来实地调整如何布置音响室。首先简单描述 MitE I 喇叭高180公分宽80公分,每支喇叭使用高音单体16支、中音单体6支及低音单体12支,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大型喇叭,频率由20Hz~20KHz。而音响室长5M5、宽4M5,约7.5坪。首先这个音响室比例并不理想,我们希望它的长度再加长个1M 就很理想,不过在台湾这种弹丸之地,这种要求是太奢侈了,况且削足适履我们也不鼓励。经过几次调整后,我们把喇叭两侧的墙,全部摆上了开架式的书柜,并且摆满了书籍,这么一来可称一举两得,由于书架纵深约30公分,两边共60公分,因此长与宽之比便由5.5:4.5变成5.5:3.9,这样的比例,可避免低频驻波能量过份聚集,另外书架上的书籍对中频可以产生相当好的扩散作用,而对中高频也有些吸收作用,可使音场更明确,定位更佳。接着,由于四周墙面都是水泥粉刷的硬墙,因此对高频的反射相当强,因此除了原有窗户装上窗帘外,另在座椅背墙及喇叭背墙处,也都装上整面的落地窗帘,如此一来,高音的处理就更有弹性,我们可借着窗帘的开启量来调整高音,假如高太亮了,就把窗帘拉上,如果高音太暗有点闷,就把窗帘拉开,非常方便。在座椅背墙及喇叭背墙处,也都装上整面的落地窗帘,如此一来,高音的处理就更有弹性,我们可借着窗帘的开启量来调整高音,假如高太亮了,就把窗帘拉上,如果高音太暗有点闷,就把窗帘拉开,非常的方便。地板的处理以木质地板为佳,不过若是磁砖也无妨。我们可以在喇叭前面铺上一小块方地毯,但是整间都铺上地毯就不是很好的做法,如此一来高音有可能会被吸收过量。最后在每个墙角我们都摆上一些碍障物,藉此打散驻波,这些碍障物当然必需考虑到美观的问题。其实,整个音响室的风格是尽量简单、生活化,像天花板原先是石膏板,这种是最常见的天花板,我们并没有更动它,因为石膏板本身对高频有微量的吸收,对低频较无影响,不过原先有装设箝入式的日光灯,因为低频共振发生噪音,所以将它拆除,换上投射式的卤素灯。经过简单的摆设与调整,音响室已经让喇叭发出非常均衡的音响特性,高频亮而不刺,中频饱满细腻,低频约在 90Hz 处有些许驻波但可忍受。所以在此建议音响的发烧族,不妨花些时间好好地检视调整您的音响室,保证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布置一个既舒适又有好聆听环境的客厅 
  音响靓声不单是决定在音响器材方面,而是器材、调试和环境三分天下。由此可见 聆听的环境对整体音质的表现影响甚巨,如果能单独布置一个试听室当然是最理想的, 但发烧友中又有几个能够另拥有自己的试听室呢?就算有空间,也未必能符合所谓试听室的黄金尺寸。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客厅中听音乐的,客厅毕竟还是客厅,真的有必要为了听音乐,而把客厅弄得不像客厅样吗?如果只是为了听音乐的话,那未免太小题大作了,我们在这一篇所要谈的,是如何把现有的客厅稍加布置,除了让它成为一个较理想的聆听环境外,同时还能兼具舒适的客厅的功用。
一、处理门窗
  现在一般家庭的客厅都有大扇的玻璃窗,像落地窗等,这些玻璃的表面非常光滑,面积又大,它们对中高低频段的吸音系数都非常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百万的音响系统,在这种环境下播放大概也只能表现出几万元的效能,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标准的试听室一般都不开窗户四面都是墙壁的原因;它除了可以降低外界噪音进入试听室外,另外就是为了减低声音的反射。你既然无法把客厅弄得四面都是墙壁  ( 又不是监狱  ),只能针对现有的客厅布置一番,您可以在窗口挂上窗帘来调整吸音系数,最好是较为厚些的落地垂帘,而且要注意,不同材料做的窗帘吸音系数也不同,平绒做的吸声系数大概为  0.31 ~ 0.47,中长纤维做的窗帘吸声系数为  0.15 ~ 0.27,而双层丝绒做成的帷幔吸声系数最大,可达  0.69 ~ 0.82,这时就您可根据自己听音的习惯,来选取您所喜欢的窗帘。阳台的玻璃门也同样要挂上门帘,另外玻璃的安装也要牢固,免得听低频较为强劲的音乐时,引起玻璃振动而发出噪音,大门最好能安装厚重点的实木的木板门。
二、处理墙壁
  在墙壁处理上,可以掉些字画、悬挂工艺品等,但不要挂普通的胶纸画,而是用厚纸的水彩画(像张大千的国画等),最好是有镜框(但不要装玻璃镜片)的油画之类。若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在背墙采用表面处理得凹凸不平形状的木质材料进行装修,以形成声音的漫反射。不少家庭都有大屏幕彩色电视,开音响的时候最好能用厚点的绒布将其罩上。
三、处理墙角
  墙角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试听室里面一般都设计成突出的弧形,以形成凸面扩散。客厅里的墙角也可以用材料修改成这样,如果不想大肆修改的话,您可以在墙角摆上两盆高大点的绿色植物盆景。
四、处理天花板
  天花板上面可以安装吊灯等或饰物,但不要悬挂一些会因振动而容易发出噪音的东西;而且所有灯饰的螺丝都要锁得很紧,天花板不要有轻钢架,前面两种东西可能都会因为低频太强或声音太大而震动。如果您客厅的天花板中间是凹进去的,这时您可以在凹进去的部分吊满了各种饰物,看起来既美观又可以吸收声波。
五、处理地板
  现代一般家庭的地板都是硬质光滑的大理石、花岗岩、瓷砖材料或塑料地砖,再高级一点的是实木地板,这几种材料中,实木地板对听音环境是最有利的;但昂贵的实木地板并不是每位发烧友都舍得花的,我们可以在光滑的地板铺上一定面积的地毯,不需要整个客厅都铺上,只需在摆放音箱的那块地板铺满,然后在上面摆书架型的喇叭和落地型的喇叭,在地毯的上面两个音箱的中间,还要摆上一块厚毛毯,大约四五平方就够了,这样可以减少声波的二次和多次反射。
  经过上面听音环境与客厅融合的巧妙处理,聆听音乐时把门、窗关上,拉上窗帘,打开柔和的灯光,便是一个宁静舒适的听音环境,拉开窗帘、门帘,展现在你面前的又是一个清幽淡雅,与家人共处和会客的悠闲场所。
TOP
3#

音响器材摆放


每次在环亚饭店的音响展或者试听室播放完音乐之后,经常由有人问我说:为什么在你们这些厂商这边听那么好听,买回家听却没那么好听?其实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一些想发烧但还没发烧到一定程度的爱乐者,大多数刚玩HI-End的朋友,对音响的放置十分随意,殊不知,一套随随便便摆置着的音响,接通后其表现力最多只能发挥50-60%.其实在音响店试听之所以感觉不错,那是因为那里不管是聆听环境,音响器材及器材摆置完全依照着声学的原理精心规划及摆设,所以只要您好好的用心的摆放您一样可得到好音效(至少对我们所卖的音响系统,我们敢保证如此).

对于音响的摆放,并不一定要以很高深的物理或者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作为依据,您只要照着发烧友的经验谈,依样画葫芦,就可以很快的让您的音响发挥的淋漓尽致,以下我们要谈一些最基本的音响摆设提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扬声器的摆放:
对于扬声器的摆放,一般经常被大家采用的摆法大概有几种说法﹕
(1)将房间对角三等分,其三分之一的长度就是喇叭离后墙的距离.
(2)将房间的高度乘以0.618就是喇叭离后墙的距离.
(3)按"三一七"比例法,即先决定你的聆听位置,然后将喇叭摆到座位与对面墙之间三分之一处的距离,而两只喇叭相隔的距离是你与喇叭直线距离的0.7倍.
以上三种摆法,几乎都强调喇叭离墙的距离在1─1.5米为宜,据实际摆放的结果,音场表现确实会好很多.但这对专属的音响室或试听室或许可以,但实际上,对一般的住家的客厅很难可以如此摆法,尤其是喇叭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在怎么说,至少应有25公分以上的距离.
并且要注意扬声器的高度应以坐下时耳朵与喇叭高音单元齐高为宜.如果还想发烧一点的话,还可以考虑在与喇叭等高的墙面上贴上去吸音材料﹐如厚绒布﹑海绵等等.同时,喇叭不能摆放太高,更不能一高一低顺着家具的落差去摆.两只喇叭微微向内投射的角度一般是15度左右.

二.音响器材间的叠放
(1)将器材放进柜里:有人为了整体家居的装潢,将器材放进定做的柜子里,这会因柜内空间所引起的潜振使音色浑浊.另外音响器材都会有散热的效果,尤其是扩大机更会散出大量的热能,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空气无法对流,会导致无法实时散热,器材易于过热,老化.假如您把喇箱装入墙壁,会使声音效果变得生硬无趣.

(2)叠放器材.很多人爱将CD,DVD,扩大机,调谐器,DAC..等机器重叠放置,这会引起器材间互相干扰,尤是CD与大电流的功率扩大机之间的干扰更严重,会导致音色偏硬及产生压抑感,正确的做法是将器材放在音响架上或一字排开.如果您无法完全单独摆放,而且不得不摆放在柜子里时,应注意柜子内应尽可能保持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大电流的功率扩大机工作时,柜子的门不能封闭,须保持空气流通,好用来散发热量.另外在层与层间尽量用脚垫将其垫高使得散热的热能不要直接影响到上下层的器材.  

三.避震
如果您感觉您的音响的音场混浊,音质粗糙有毛刺,并且拖泥带水,那可能是避震不良所引起,我们可以用一些常用方法来改善器材的避震.

(1)避震器材的种类:
一般避震常用钉脚﹑防震板﹑防震架.
*钉脚,尖头触地,可将震动减至最小,一般与音箱配合避震.
*防震板用云石或玻璃承载器材.云石密度低,谐振高,会影响音响效果.玻璃密度比云石高,但却不厚实,谐振更严重.可用花岗石或麻石,尤其是麻石,密度最高,承载器材较理想,但厚度要3厘米以上.
*防震架一般采用金属或硬木制成,沉稳,坚固可充分避免系统中的各种震动,其每一层下都配有钉脚,避震效果更加良好.

(2)避震器材的材质:
不同材料的钉脚其听感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铁,钢质结像力强,极适合家庭影院.木,铜质音色柔润,适合听Hi-Fi.避震较好的器材听来低音结实不发飘,收放自如,层次感,解析力很强,且音场十分宽广.

(3)常用的避震方法:
钉脚,是发烧友普遍采用的避震材料,除了使用在扬声器上,它还能把器材的谐振有效地导出机外.比如,在大理石或橡木或铁架下垫放三枚金属钉脚(二前一后,钉尖朝下),然后将功放机或CD机放于其上,这会令音响的分析力和聚焦结像力大为改善.又或者为简便经济,也可以用鼓形的,大象棋,或者六七枚硬币(用胶带固定),老人茶杯,乐高积木...来充当钉脚垫放于扬声器,亦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总之,想要有好音效,绝对不是把器材买回去摆着好音乐就出来了,认清自己的聆听环境,了解自己的音响器材的优缺点,耐心的布置及摆设,美声就会来找你了
最后编辑leslie
TOP
4#

改善音质的初步  -  避震


音响系统讲究沉稳和厚重

  音响系统的各个环节上,都讲究沉稳和厚重,譬如说:要买扩大机和喇叭前,先看它们重不重。其实这论点是有理论根据的,针对扩大机而言,此论点是有较争议的,持此论点的发烧友认为,扩大机内部较重的材料应属变压器、散热片、机壳等,这些东西的重与轻,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扩大机的品质。变压器重,表示内部的铜线绕比较多圈,电流就会比较大,相对的输出功率相对也会大一点;散热片重,表示散热片大一点,散热能力会好一点,扩大机也比较能承受长时间开机;机壳重,表示整个机子会比较稳,避震能力也会比较好。以上是针对传统式的扩大机来说,但是,现在由于科技进步,新式的扩大机整体的设计理念,很多都已经跳脱出这些老式的设计观念,像 VT-3S 的重量只有 3.3 公斤,可是不管推力、散热及音质都很好,真是所谓”短小精悍”的最佳范例。(不好意思!臭屁一下喔!)

  有关喇叭越重越好的说法,买喇叭有句俗话:”论斤买”,喇叭箱体越重,代表使用的板材越厚,控制谐振的能力也就越强,抗干扰性也好,音染越小,声音会更厚实。选购音箱的第一步,可以用手捧起音箱掂一下重量,一般来说同等级的喇叭,重量越重品质越好。另外喇叭重,表示中、低音喇叭单体的磁铁比较大,低音会比较沉。所以有关”喇叭越重越好 ”这个观点,就比较没有争议性。就以我们的桌上型喇叭 ND-100 ,它的木箱是采用进口的六分密集板制作,中、低音单体后面的磁铁也蛮大颗的,所以 ND-100 的单颗喇叭实重就达 6 公斤。


震动对音响设备的影响:

1.  对扩大机的影响

  在扩大机中,有些组件如电解电容器,受到机械振动时,会产生噪声。鉴于扩大机内部的电源变压器等,都会产生机械振动,外部声波也会引起设备的机械振动。尽管这些振动是不容易觉察的,但对处理放大微弱声频信号的放大器而言,那些机器内部和外部的机械振动,都将对音质产生影响,使得分析力下降失去声音细节、透明度变差、 噪声增大。

2.  对音源的影响

  在  CD  player ( 激光唱机 )、 DVD ( 影碟机 ) 以及 Tape ( 录音卡座 ) 等设备内,都有机械驱动系统的旋转部分,由于这个旋转系统,是产生机械振动的根源,所以把旋转系统设置于机器的中心部位,并用若干只避震脚支撑,这是一种理想的克服振动影响的方法。此外,对电唱盘或数字模拟转换线路( DAC ),在受到设备内部和外来机械振动影响时,由于机芯或整机受到的振动,都将传递到唱片或磁带上,从而对声频信号产生调制作用,使声音变混,并增大了失真及噪声。可见这些声源设备受机械振动的影响更大。还有,当声源配备运转时,不仅会有噪声,还有震动,而 CD 片中的音乐信号轨迹又是那么微小纤细,因此,任何轻微的震动,都会对音质都有不良的影响,轻者出现音乐信号失真畸变,重者“跳槽”、“死机”。

  为了防止机械振动对音响设备的影响,就设备本身来说,主要通过增大整机重量,以及采用对称布局结构,保持重量平衡,取得高的稳定性。在使用上就须采取避震措施﹐如避免将音响设备重叠堆放,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错误放置形式,因为各设备间的振动将交互影响。正确的音响设备放置方法,应将各设备分开放置于坚固稳定的器材架上,各层间的搁板,对机械振动应具有足够的阻尼,并设置必要的避震脚钉和压板,务求将设备自发及外来的机械振动及共振减至最低。  

3.  对喇叭的影响

  对于喇叭系统更是如此。喇叭箱体振动时,会造成共振,而且箱壁辐射的声波,将直接干扰喇叭的直接辐射声波,这些都会导致音质的劣化。喇叭单体本身就是一个震动体,制成喇叭箱后,应使其整体稳重厚实,任音箱高歌劲舞,任音乐在箱体内荡气回肠,而箱体应不为所动 ( 就以我们的桌上型喇叭 - ND-100  而言,为了防震,喇叭箱体采用马来西亚进口的六分密集板,单颗喇叭的实重达 6公斤。)。另外,音响的音量太大时,也会使器材受震动,即使是轻微的震动,对音响的音质都有损害,因此应该对以上的器材,以及扩大机、喇叭等都有必要进行避震措施,以求得最佳的靓声。

喇叭如何避震

  扩大机、唱盘等本身不产生振动的器材,避震方式应与喇叭不同,扩大机的变压器与CD  唱盘马达,都会产生振动,此振动对整个机子而言,它会造成整个机子的轻微抖动,但扩大机是将微弱的信号放大,而  CD 唱盘的数字模拟取样电压,是几  mV,所以任何轻微的抖动,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它与喇叭震动的方式不一样,喇叭振膜向前运动时,同时也产生一个后座力,将箱体向后推动;反之,振膜向后时,又将箱体向前推。就好象国中物理课,在火车上发射炮弹,火车会往反方向移动。因此,喇叭播放时,箱体其实也跟着做同频率的振动,只是箱体质量大,相对的位移较振膜小很多而已。

  有人将箱体与沉重的脚架,以螺丝锁紧结合,其用意在于增大箱体的质量,使箱体位移减小,这是一种解决的方式,但前题是脚架的刚性要够。您也可以在箱体与脚架间放置角锥,其实这也是一种结合箱体与脚架的方式,但箱体与角锥间的摩擦力应够大,才有结合的效果,将力量有效的传导下来。这两种方式的目标,都是使箱体不产生位移振动 ( 共振是另一回事 )。

  有人在箱体与脚架间,放置橡皮垫或类似具有弹性的物质。因为当箱体向后震动时,底下的橡皮垫接触面会跟着先向后,然后有一个反弹力再推向前,然后再向后,向前,向后 ....... ,就像压一下弹簧再放手,它会来回弹一阵子一样。垫弹性的物质 ( 且只垫弹性物质 ) 会使高频变干涩,很可能与这来回弹动抵销了某一频段的高频有关。我试过后火车站买的,黑色表面有圆形突起的橡胶垫,及红色较软的橡皮垫等,效果都类似。

  有发烧友建议我垫厚毛巾,效果会很不错。我想可能是因为毛巾这样的阻尼物,将动能直接以摩擦方式转为热能,没有来回振动。但我推测应与喇叭的质量、高度与底面积等等都有关,垫的厚度也会不同。目前我很想试试类似黏土的物质。

  其实角锥的真正作用,主要是减少柜架接触面产生的共振,使较少振动传回喇叭,对于喇叭本身所产生的振动,并没有抑制或吸收的效果。所以如果要消除大部份喇叭因震动所产生不良的影响,大概就要并用各种避震材料,它们可以各司其职,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我推想这种喇叭垫材的组合由下而上应该是:

抑制振动:最下面用三个角锥,抑制台面的振动。

传递重量:角锥上面放一块硬板,尺寸约与喇叭底板相等,用以承接上面的垫材及喇叭,但须注意这硬板的刚度要够,才可有效降低共振。硬板与角锥间应可黏合,如此一般的地震都不怕。

隔绝振动:硬板上先铺一层橡皮等弹性物质,使经由角锥上传的振动能量被阻绝。橡皮层的作用,就像汽车的避震系统,轮胎(脚架或橱柜)动得厉害,车体(喇叭)相对动得少。

吸收振动:上面再铺一层类似厚毛巾的毛毡阻尼物,用以将喇叭本身振动的动能,经毛毡内部的摩擦转为热能,减少喇叭自身产生的振动。喇叭就摆在这层毛毡上。

  这几层东西的顺序应不能互调,1 与 3 负责压制由脚架 ( 或橱柜 ) 上传的振动,4 负责消耗喇叭自身的振动。我想,其中最可省略的是 3 的那层弹性物质,因为毛毡可能足以吸收上下传来的能量。

  至于为什么角锥上需要一层硬板,铺上与硬板等面积的橡皮与毛毡,而不在每个角锥上直接放上与其顶面积等大的橡皮与毛毡?我推想你若抱着一团棉被,由拳王阿里对着棉被挥一拳,你可能可以承受得住,因为棉被将冲击平均分散到大面积中;若你只是抱着一小团棉花,那后果可能就很难想象了。故前者应较佳。

避震材料

  由上述可知音响器材怕振动,振动会影响音质,对音响器材产生影响的振动源,有驱动电动机、变压器磁感应、扬声器重放声波等。为了避免振动对播放中的音乐产生影响,除器材本身所采取的避震、吸震措施外,各种外加的避震器材也就应运而生,而且种类繁多,但大体上有硬质角锥、脚钉和软性吸震垫两大类,它们都能进一步消除振动对音响器材的影响。各种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的避震器材,通过传导、隔离及吸收音响器材本身、承载体 ( 地面或台面 ) 及声波中某些频率的振动,从而消除振动对声音产生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每种物体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每种材料由于自身密度的不同,它们的固有共振频率也不相同,对各种振动频率的传导性能也就不同。所以对避震器材而言,选用制作材料的物理特性是l非常重要的。目前制作避震器材的材料大致可分五种﹕

高弹性系数低阻尼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及陶瓷等,这种材料的峰形尖锐,在40Hz 附近振动传递能力,随频率变化而有大幅度变化, 在高频时传递能力较软性材料为高。

中弹性系数中阻尼材料,如木材等,振动传递能力介于金属和橡胶之间。

低弹性系数高阻尼材料,如橡胶等,在 200Hz 附近振动的传递能力,随频率而起伏不定。

超低弹性系数材料,如海绵等,振动的传递能力,随频率增高而稳定下降,对频率的变化影响不大,但对高频振动不易传递。

复合材料,如不锈钢和橡胶等,对振动的传递能力兼有两者之长。

避震设备

  音响器材的避震,通常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使用质地坚实的木柜或金属柜,放置器材作承架,另一种是利用脚钉、吸震垫或其它东西,将器材与承架以及承架与地面作隔离。但音响器材的声音特点是设计者所赋予,所以,并不是每种器材都能适合使用各种避震器材,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何种避震方法。不管采取何种避震的方式,这些也只能算是调校的步骤,它只能改变效果,但不可能改变本质,所以各项投资都要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

   避震的常用器材有钉脚、脚架、防震架、吸震垫、角锥 ...... 等,以下我就针对这些器材防震的原理作个简单的说明。

1.  脚钉、脚架

  钉脚又称脚钉,是一个像钉子似的圆锥体,它有各种类形和各种材质,它可以单独放在器材或音箱下,也可以放在防震板、防震架下使用,它的尖头着地,能把有害的震动减至最小,很多音响都配带钉脚出售。

  脚钉、脚架等都是利用适当的介质和几何形状,将音响器材外壳与承载体的接触面减少到最小,造就一个声学高阻抗区,使产生隔离作用,或者说是将音响系统的振动“机械接地”。硬质角锥、脚钉除可将器材本身的振动导出,还能把器材与外界的振动阻隔,使音响器材内部及外部振动,对音质的影响得以减小。一个有效的避震脚钉,必须在传导振动的同时,将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热能散发掉。不同材料制作的角锥、脚钉都有其固定的谐振频率,各具优缺点,这在使用时是应该加以考虑的。

2.  吸震垫

  防震垫有大理石板、厚玻璃板、各种金属板及特殊工艺制成的硬木板,它的作用一是把器材压稳,二是配合钉脚支撑器材,或把叠起来的器材间隔开来以减震。

  吸震垫用以吸收器材的振动,因材料不同可分发泡垫、橡胶垫、塑料垫、绒毛垫等,为取得好的吸震效果,应选择能吸收造成主要干扰频率段的吸震垫,同时要对  10Hz 以下的超低频予以吸收,用以改善声音的清晰度。吸震垫特别适用于 LP 电唱盘、CD激光唱机使用,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如激光唱机下放置吸震垫后,音乐的音质会有明显提高,低音更紧、声像聚焦更好,人声更清晰。不同材料制作的吸震垫,对振动传导的频率及传导速率均不同,这是选用的关键。如以厚重的石料作底,再在其上放以软质吸震胶垫,就能有更好效果。

3.  角锥和吸震垫联合使用

  角锥和吸震垫群组合使用,可兼收两者之长,硬质的角锥使振动得到有效传导,当振动传导至吸震垫时,由于高阻尼夹层材料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振动的能量便不会积聚在锥体附近,而且,利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对不同频率有不同阻尼的特性,使这种群组合,能具有一个较宽频带的吸收和阻尼,从而收到更佳效果。

4.  角锥脚钉

  关于角锥、脚钉的使用,根据多方经验,因为材料上每一点的振动幅度都不一样,角锥、脚钉放置在音响器材底部的位置,当器材前后振动时,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通常角锥、脚钉使用三枚, 以三角形放置,由实验方法取得最佳位,角锥、脚钉的效果以 CD 激光唱机、喇叭最明显。

5.  防震架

  防震架也是用特殊方法及上等硬木制成,不仅美观,而且沉稳、坚固,它也可以配合钉脚使用,并分为放器材的架子,和放书架型喇叭的架子,放喇叭的架子最好用钢铁制作的,也最好配上脚钉。

6.  另类的避震

 音响爱好者,常使用倒扣的高脚玻璃酒杯、鼓形大象棋子、老人茶杯、乐高积木或数枚硬币以胶带黏在一起 ...... 等,置于音响器材之下,作为避震之用,也可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CD  还可以 用放两张唱片的方法来避震,也就是说在欣赏用的  CD 上,再压上一张其它  CD ,将两张对齐放进机内,这种方法也能使音乐的广度、乐器的摆位和细节,都有更好的表现,不妨一试;但一定注意唱片要对齐,放在唱片仓时一定要放平,以免卡死。现在也有专门压 CD 唱片的压片出售,效果会更好。

  实际应用时,应根据自己音响器材的多少,来选购或制作以上的用品。音响器材比较多的,以及有影音器材的朋友,应该采用防震架,架上还可以放置电视机。假如音响器材少的,可用防震板或脚钉即可。当您不得不把器材叠放起来时,它们之间最好用防震板及钉脚隔开,这时钉脚的尖头根据实际的情况,可朝上或朝下,最后在器材的顶部还可以压上一块重板,避震效果更好。喇叭下面最好都以钉脚来当支撑,不过应注意,不同材质的钉脚,会有不同的音质,一般来说,铁、钢质结象力强;木、铜质柔润;瓦、钢木结合等各有其特点,你的喇叭适合哪一种,自己可在实践中多摸索。很好的避震不仅会使你的音响低音结实、控制力强,层次、分析力提高,而且音场更宽广、定位更准、音乐味更浓。以上可以说是让你的音响既快捷又方便改善音质的经济方法,不可不试。如果以上物品买不到时,自己可动手制作,这样不仅更经济,还会乐在其中。

结论

  如果您组合了一套高文件器材,却难以聆听到 Hi-End应有的高贵、脱俗的传神音色,更难以达到“点滴不漏的细腻还原,金石为开的动人气魄”,那种令人震撼的至高境界,而是音场混浊、音质粗糙有毛刺,并且拖泥带水,归咎其原因,最大的“嫌疑”可能就是避震不良。在颓丧之余,不妨从器材的避震措施方面着手,进行“磨机”。您肯定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Hi-End 终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即便是麻雀也会变凤凰,音质肯定更上一层楼!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

如何避免烧喇叭


  甚么情况下会烧喇叭?一般人都会认为是开太大声了,喇叭承受不了才会烧坏,其实不尽然,现在就分别列举几个可能的情况及理由。

一、太大声
A. 瞬间太大声
  扩大机的输出功率,大于喇叭的承受功率;譬如说:扩大机的输出功率 100W ,接到承受功率 100W 的喇叭,假如您的音量大小,是摆在最大的位置,当您开机后瞬间的大音量就会把喇叭炸破,所以当您搭配扩大机和喇叭时,要特别注意双方功率的协调,但不管怎么说,使用扩大机必须养成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  开关机时,要先确认音量的旋钮在最小的位置。

B. 连续太大声
  用大功率扩大机推动大喇叭时,如果一直都以大音量播放时,假设曲子中间有动态较大的音节,或突然间的噪音,它瞬间所发出的音量,就有可能烧掉喇。所以习惯听大音量的发烧友经常会烧喇叭。

二、使用麦克风时所产生的高频正回授会烧喇叭
  我们使用麦克风时,常常拿着麦克风太靠近喇叭,或对着喇叭,直接开很大的音量,此时会产生高频正回授的咻声,此咻声会烧掉您的喇叭高音单体,这是因为音频信号经分音器之后,绝大部份都会从高音单体发出,当这种高能量的信号,全数通过线圈极细的高音单体,就会把喇叭烧了。所以当您使用麦克风时,千万记得音量由小慢慢转大,别一口气开大,其实使用任何扩大机都一定要”在关机前,把转音量大小的旋钮归零,在开机前,记得一定要确定音量旋钮在零的位置再开机,开机后再把音量由小慢慢转大"。

三、扩大机硬推低效率的喇叭时
  当您在推动低效率的喇叭时,虽然音量已转大,但是声音还是没有明显变大,或是扩大机的功率不足,没办法推动喇叭时,若硬把音量开大声,导致所输出的都是不正常的切割信号,这种情况下也会烧喇叭。

四、扩大机有直流输出
  扩大机如果有直流输出,那一定会烧掉低音喇叭,甚至连高音喇叭都会烧掉。原因乃是低音(或其它音路)喇叭的分音线路上,没有电容器隔离直流,因此只要有直流输出它就会直接灌到喇叭中,有时候连分音器内的线圈都会一起烧焦。因此,选购扩大机时或觉得扩大机怪怪时千万注意,要先用三用电表,测量扩大机的喇叭输出端是否有直流输出。

五、纯真空管机的高频振荡
  有输出变压器的真空管后级,不会有直流输出的,但纯真空管机比较容易有高频振荡或干扰,万一您没有发现有此状况,也有可能烧掉您的喇叭。

六、随便抽拔 / 插入喇叭线
  抽拔 / 插入喇叭线,一定要在扩大机关机时,不要在扩大机开着时,否则瞬间的信号响应也有可能烧喇叭。

七、输入音源不正确时
  有些刚踏入 Hi - Fi 领域的爱乐者,会把手提音响、 CD 随身听或计算机声卡拿来当音源,而这些音源的输出端,并没有正规的”Line Out”,而只有耳机连接端 (  Earphone  ),这种情况下,大家会将耳机连接端,拿来当音源的输出端,而从这种输出端取得的音源,通常已经被音源本身内部放大电路放大了,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干净的音源,这种音源即使再用像”VT-3S + BS-5.1W”这一套高传真的系统放大,声音也好不到那里去,甚至有些基于匹配的问题,还不能拿来当音源。假如您以这些音源来接”VT-3S + BS-5.1W”,当播放音乐时,依经验,音量旋钮约在  12  点钟的位置,音量就应该会很大,如果声音还是小小的,即使再调整音量旋钮,声音也没有多大的改变,此时我建议您赶快关机,更换其它的音源。
最后编辑leslie
TOP
6#

还没修炼到如此境界,什么时候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啊:)
TOP
7#

好文,我等初哥大大受益啊!顶顶顶!!
TOP
8#

议题:要听好音响一定要花大钱吗?
转贴

  站长我天生酷爱音乐 , 从以前在台北工专读书的时候 ,就喜欢买一些电子材料自己DIY ,往往几个月省吃俭用攒下几两银子,就跑到以前的中华商场买材料,自行装配及测试,记得第一部扩大机的完成是在专二,后来陆陆续续又装了数台,学校毕业自己开始赚钱后,就脱离 DIY的行列,直到自己从事音响制造,匆匆又过了数十个年头,这中间也换了数套音响,直到有一天头壳坏了,学着发烧友买了发烧级的百万音响, ( 在此顺便解释一下,甚么叫发烧级的音响。以音响本身而言,这类的音响大部份是属A类放大,而A类扩大机的特点就是机子很烫,所以叫发烧级音响。如果指消费者而言,会花那么多钱去买一套音响,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会认为您发烧头壳坏了。 ) ,而这套百万音响也是我外购的最后一套音响,现在已存放在库房里;也是这套百万音响缘由,促使我推出一系列超值音响;因为,我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听好听的音响,不一定要花那么多钱;也想证明一件事:好音响不一定都是进口货,台湾也有高超的音响技术,能提供超值的音响给爱乐者。所以本公司音响部门的英文 LOGO 叫”MITE”,取自“ Made In Taiwan Efficient ”或” Made In Taiwan Enough”英文字的前缀。

  由于经常到国外,所以有机会了解一些天价的音响器材,在原产地的价格,这不看还好,看了真是感触良多,为甚么同样的机种,在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差那么多,有时甚至差2or3倍的价格,这要怪代理商还是消费者呢?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这是代理商利用消费者月亮是外国的圆,及虚荣心的心态,顺势推舟的结果。

  我有个香港的朋友,他从国外取得某厂牌音响代理权,想来台湾开拓音响市场,起初他不了解台湾音响市场的生态,所以不知道要如何订定售价,几经盘算后,将价格定在十万元,并在杂志上登了广告,过了将近一年,广告费花了近佰万元,结果却是乏人问津;在调整广告杂志时,新的杂志将价格误植为二十万元,广告刊出后,效果意想不到的好,他很高兴的打电话告诉我这件”奇”事,并且恍然大悟地说:他终于知道要如何经营台湾的音响市场。坦白说,我知道该为好友能在台湾的音响市场打出一片天而高兴,还是要为自己的同胞被当成冤大头而悲哀。同理于微软的软件,在台湾的价格是全世界最高的,足见比尔盖兹对台湾的市场的特性,应是了若指掌。

  至于是甚么原因,造成台湾一些天价的进口音响,我做了下面几点的分析:

国内一些音响类杂志大力炒做的结果。鱼帮水,水帮鱼,代理商向他刊登广告,而这些杂志的主编,针对这些产品测试评论,将所得的资料数据大肆吹嘘一番,将其优点渲染夸大,将其缺点轻描淡写,甚至将它描述为特色之一。其实翻开杂志  95%  的广告,都是代理的商品,可见代理商与杂志社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其实以 为了让公司能永续经营的立场,他们所采取的任何做法,都是可理解的,但是他们或许忘了,很多消费者都把这些报导、评鉴,当作采购器材的圣经,因此这类偏颇的报导,对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当他们高兴的数着广告费的同时,另一方面因为看了他们的器材评鉴,而去购买天价产品的消费者的银子,也大把大把的流入了代理商的口袋里。

有时主编太忙没时间测试,就把这重责大任交给一些新进人员测试,而这些主编再将此测试的结果,以自己的名义在杂志上吹嘘一番,有些主编甚至连测试都没有,就直接以代理商所提供的数据,再加上 自己的专业知识,大肆报导一番,让读者以为,它卖那么贵,是因为它的功能特性好。

有些杂志的主编,不懂如何客观的去评鉴,只好依价格的高低,来判断音响器材声音的好坏,这使得内行的音响玩家,即使拥有数万元的超值音响器材,却不敢告诉 别人,怕被人取笑。

代理商利用消费者的虚荣心大赚一票。有些消费者对一些广告做得很大,价格很贵的器材情有独钟,最好这种天价器材的价位,全天下的人都晓得,当他告诉别人他的器材型号号时,他希望看到对方羡慕的眼神。最近听说有位土财主,花了将近千万买了一套超级的发烧音响来听流行音乐,为了将这套音响的特殊性能展现给朋友看,还依代理商的建议,花了将近百万买了一套测试仪器,测试音响的特性曲线,来证明这套天价音响价格的真实性。

  以上几种原因,都是造成台湾进口音响的价格,几乎是全世界最贵的原因,杂志某些不实的报导,直接或间接的误导单纯的消费者,”音响器材是愈贵愈好”的观念,这一类的音响杂志为了争取广告,而完全忘了媒体公正报导的社会责任,不惜昧着良心替高价的进口产品炒做,虽然这种推波助澜的做法,非常投代理商所好,但无形中也使这些主编在音响专业上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逐日的糟蹋磨损。以台湾的音响市场而言,有些开始想进入专业音响领域的人,随便一翻广告音响杂志,发现原来  HI-END 的音响器材,竟然都是天价;加上拥有不错音响设备的朋友,可能为了虚荣心又将价格膨风灌水,造成台湾绝大部份的音响消费者,不敢投入专业音响的领域。以前景气好股市万点的时候,音响市场还能蓬勃发达,但现在百业萧条的时刻,台湾的音响市场,只有愈来愈萎缩。当然也不能完全怪不景气,长久以来留在大家内心深刻的印象,”好听的音响,一定要花大钱”,景气好不敢进来,景气差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床头音响变成他们唯一的选择。很多人不了解,其实只要花比床头再多一点的钱,他们就可以拥有一套很棒的专业音响。

  从事音响的销售后,接触了许多音响迷,其中不乏使用过高价音响器材的,因而也得到一些讯息:其实高价的音响器材,其声音的表现,并不一定与价格成正比;只不过是附加价值比较高而已。也就是机箱内部塞满了发烧的补品,像是高价的电容、环型变压器之类,要不就是机箱做得很大、又镀金又镀银的,又有使用的零件较多 ( 其实多余的零件用的愈多,音质就愈差,尤其是主动零件。)。

  其实声音是很主观的东西,买音响要量力而为,先确认自己的状况,需要的是何种价位的音响,想试听系统的价格,是不是在预算范围内,如符合,再进行试听的步骤。试听前要知道自己常听何种类型的音乐,古典呢?还是爵士 ...... ,到试听室先听厂商展示的,不要听电子合成乐或一些特殊音效的音乐,可以听一些管弦乐大合奏、人声等,再试听自己喜欢听的乐曲,最后再听自己准备的  CD,反正要选一套自己满意的音响,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前的准备工作用点心,可以减少日后后悔 的机会。

  买音响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想买到超值的音响,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如果一定要像专家一样,靠耳朵来判断声音的好坏,那除了需要一段长时间训练自己的耳力外,还需要很多器材的辅助,也就是说您要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这对一般的爱乐者来说谈何容易。所以刚开始,一般的爱乐者可以凭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因为音响器材是自己要听的,自己听得舒服习惯最重要,再者,现在的网络很发达,而网友也坦率直言,由于买卖双方并无利益关系,因此好的会加以夸赞,不好的也会大肆批评,一点颜面也不留,其立场会比杂志器材评论客观多了,因此现在的网络评鉴,也成为购物者的最佳参考依据。

  总之,玩音响千万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好音响”,这并不是说高价的音响都没有好的,在佰万音响中也有超值的,就像杂志也不是每一本或每一篇的报导,都是言过其实,至于报导的是公正还是夸大,那就要靠消费者理性的判断,但是不可讳言的,在高价的器材中,是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当然天价的音响器材,可以让消费者提高自己的身价,满足自己的虚荣感,但话说回来,音响是摆在家里听的,是内服不是外用的,并不像双B的车子可以开着满街跑,所以也虚荣不到那儿去,所以原则上还是务实最重要。
最后编辑leslie
TOP
9#

谢谢L版指点,受益非浅!

[upload=jpg]Upload/200462513384888768.jpg[/upload]
TOP
10#

一起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