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其实对模拟录音而言,你基本上都会喜欢头版.这就是模拟录音的缺陷之一.这也是LP的历史优势的源来.
压根没道理!我发现讲lp不如CD或SACD的人,十个有十是用嘴皮子来证明。你连一个例子都讲不出。我现在要你按照你的前提举一个例子来表明CD在重播音乐上优于LP。不要把CD的技术的特点和它重播的效果混为一谈。你从开始就把这两概念混为一谈。
关于SACD,你的那个1%根本不成立。这是因为就是1%,但是他们不是Sony出一张SACD,他们就买一张。这个比例如果是1:10的话,那就是Sony出到10张SACD, 他们才买一张。这样,SACD的单位成本就会高,Sony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建议你读读这一期TAS,其中,HP 和Robert Harley的对SACD的生存表示极大的怀疑。读一读是很有启发。他们两人各自的hifi经历要比我们年龄还大。 |
LP基本上都是头版好于再版,这个需要争论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根本不存在狡辩,完全是客观事实.其实你不也是在拿Analog的技术特点,作为LP的重播效果吗,你和我说的差的更远.更何况,我没有说过CD/SACD好过LP,我历来说的是各有特点.请在我前面的帖子里面找个反例?
我是说即使1%的PS3用户群,也大于发烧市场,你发烧市场里面的用户也是发行一张发烧片,每个人都买一张吗?更何况1%是我十分保守的说法.5000万PS3用户,他们的1%就是50万用户,你发烧市场有这么大吗?那你究竟在说什么1:10呢?HP,当然他在器材评论界的地位很高,但他真的懂市场吗?如果不是有人慷慨解囊,他可能现在已经在什么地方钓鱼去了.
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录音/混音对最终音效的影响,远远,远远大于介质和模拟/数码技术差异的本身
好啊,举个例子出来。我现有近9000张lp,近2000CD, 近200张SACD。你能举出例子的话,我十有八九是有的。 |
我只需要举一个简单的,有说服力的天碟.DCC公司24K Elvis,他的金碟和LP是同时制作发行的,这张专辑也是在天碟榜上很长时间.音质不用怀疑.你去听听LP和CD的差别,是否有优劣的区别.
或者就用你自己举的例子,这次重发的Rolling Stones再版,总共22张专辑,你可以比较他们的LP和SACD.
或者就听听江河水SACD和LP,这个我本人也想聆听一下比较.
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记录模拟信号不代表就是记录声音本身.磁带也是记录模拟信号.物质的根本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音乐传递到你的耳朵的过程也是一个个粒子互相撞击后传递到你的耳膜.
这是狡辩. |
不是狡辩,离散取样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看为是连续的.
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曲谱上面记录的是一个个音符,而不是一根根曲线.
这个就荒唐了。曲谱上面记录的是一个个音符,但音乐不是一点一点的,音乐是一过程的艺术。
|
很简单,我说明的是记录音乐有多种方式,并非是只有LP上面记录是音乐而其他所有介质只是记录声音.
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模拟记录载体,由于无法解决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减,损失,无法解决复制过程中的信号衰减,损失,无法解决不易长期保持的问题,无法解决不易编辑处理的问题.想要起死回生有点难.抓紧时间享受历史财富,如果不是模拟技术的缺陷,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哄抬头版LP的价格了.
这和lp可更真实地重播音乐没任何关系。
|
怎么没有关系,你多次偷换概念,通过将模拟技术的优点,来偷换成LP的优点.同时又一味淡化模拟技术的缺点.我在前面已经说了.既然评论事物,就应该同时衡量优缺点.
JWang 在 2005-6-2 7:48:46 发表的内容 总之,
1. 不要把CD的技术的特点和它重播的效果混为一谈。 2. 按照你的前提,举个例子出来。 |
1.请不要把Analog和LP混为一谈.
2.请看上面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