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历在目”的诱惑…… [复制链接]

查看: 15083|回复: 71
41#

孤独!老鹰 在 2005-6-24 23:15:48 发表的内容
eric 在 2005-6-24 7:54:50 发表的内容
[quote]安德森 在 2005-6-24 1:16:28 发表的内容
我到过许多经过刻意吸、扩设计的发烧房,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存在声音呆、笨、滞、死的弊病,缺乏音乐的灵性的鲜活度。



非常对。只要房间不是钻石型的,而又比例对称的话,一些简单的吸音、扩散设备就已经很好效果了,甚至如果摆位好的话,一切都不需要。[/quote

晕。e版也这样看。那音乐厅的吸引设施看来没啥用。在一个空荡荡的大礼堂演出就可以了。声音很有活性,来回乱跳。绝对是绕梁三日。

我有这样的经验,新房子没搬进去时,讲话时会有非常明显的回音...只要搬进去住了,绝不会有在空礼堂的感觉,各式家俱的吸银效果不可小瞧..我也同感在居家环境中不必刻意追求吸音
TOP
42#

什么是“房间本身不会发声”?——我的看法是:房间本身也是发声体!
TOP
43#

首先恭喜楼主,没花什么力气就取得大家梦寐以求------“历历在目”的效果。

我认为这么好的效果得益于三点:

一  是采用三角形摆位法,这种摆位受环境影响较小。
二  是得益于音箱后面的玻璃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玻璃反射厉害吗?其实玻璃窗的基本特性是吸收低频,反射高频。大面积玻璃窗,使楼主无意中解决了最难搞的低频吸音问题。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  沙发后面没看到,不敢乱猜了。
TOP
44#

声场的正确再现,声音的活跃度,历历再目是发烧的终极目标。
TOP
45#

啊!
我常去江苏常州出差,有空去你家坐坐.
(最重要系去偷,捱,拐,骗)或者打劫
TOP
46#

我也觉得房间处理好,比没调整好.关键是一开始不能把什么都固定死,那就没得玩了.
TOP
47#

KENTRYFO 在 2005-6-25 11:46:19 发表的内容
什么是“房间本身不会发声”?——我的看法是:房间本身也是发声体!


共鸣体。
TOP
48#

开心果 在 2005-6-25 18:48:19 发表的内容
首先恭喜楼主,没花什么力气就取得大家梦寐以求------“历历在目”的效果。

我认为这么好的效果得益于三点:

一  是采用三角形摆位法,这种摆位受环境影响较小。
二  是得益于音箱后面的玻璃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玻璃反射厉害吗?其实玻璃窗的基本特性是吸收低频,反射高频。大面积玻璃窗,使楼主无意中解决了最难搞的低频吸音问题。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  沙发后面没看到,不敢乱猜了。

第二点的看法很新颖。

TOP
49#

摆实例,听音场,看定位:

今天听薛伟加盟EMI后推出的第一张CD:《爱的致意》,由李小沛于2002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录音棚录制。先听听李小沛本人对本录音的解说:“这个录音从拾音到处理和后期制作,可以说是既专业又带有发烧色彩,象动态、细节、质感、空间感、空气感等等都有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想法、新的追求,希望发烧友在唱片中能体会到这些东西”。



在我的系统中,钢琴前部边缘位于离音箱前面板连线后约2M处,整架钢琴在纵深度上几乎完全穿墙而出,演奏家侧面面对皇帝位,钢琴横跨整个音场,音场宽度几乎就是房间宽度。独奏小提琴定位于左音箱右侧约1M,深度约1.2M,小提琴本身的长、宽、厚度较接近实际尺寸,形体不偏瘦也不臃肿。薛伟在演奏到动情处时,小提琴会随着他的身体左右、前后、上下不停地摆动,其中以左右摆幅较大,达0.3—0.5M之多,弓接触弦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分辨力高的系统能轻易“看”到这些变化。

真正的高难度在于重播第10首:《拔弦间奏曲》,大家可以复习一下,大提琴在什么位置,演奏者拨弦的轻重缓急的力度变化你能捕捉到多少;小提琴与大提琴同时拔奏时你可以分辨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薛伟是站着还是坐着呢?……


明天继续。
TOP
50#

KENTRYFO 在 2005-6-25 11:46:19 发表的内容
什么是“房间本身不会发声”?——我的看法是:房间本身也是发声体!



你要这样理解,我也不反对。

但准确点说,应该是房间的尺寸和布置能影响声波的反射,从而对声音重播产生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