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BIT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6914|回复: 112
91#

谢谢Dr kuang版的精彩分析。
TOP
92#

开心果 在 2006-3-5 21:25:16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6-3-4 2:19:2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6-3-3 23:00:46 发表的内容
这些操作中,哪些是属于放大呢?


这就看后台软件如何具体实现了.这里讨论高bit是否有意义.如果你铁了心,认为高bit没有意义.那么就这样吧,我说服不了你,但其他玩家大家都明白.


这些问题与软件无关,软件只执行人的操作命令,所以不必扯到软件上。实际上,正常情况下,这些操作都不是对信号进行放大,只是调整其衰减量而已。
我否认高比特的意义了吗?前面我已说过了,一条龙才有意义。不过我们讨论的是比特与混音结果的问题,不要把问题混淆了。
我铁了心?,在哪一步铁了心了?你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仅引用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就能说明问题吗?
你不能说服别人,就说别人是铁了心。这是什么逻辑?




我觉得关于这个问题,在JVC的XRCD制作流程图,雨果的LPCD制作过程介绍都可找到明确的答案。国外如CHESKY,SHEFFED LAB,CLASSIC CAOMPACT DISCS的唱片上也可找到答案——它们都是用高BIT来制版的。高BIT技术确实是后期制作的利器,但必需使用得当,否则因为增加了数字格式转换的次数,得不偿失。

有些高BIT制作过的CD效果不如原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使用不同的原始母带,不同数字设备间的时钟误差,制作人对频响曲线的调整风格等。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用一张音频CD作母盘,用PC抓轨成2496格式WAV文件,然后再压缩刻录成1644音频CDR,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这样制作出来的CD会比原来的母盘声音好吧?但现实上市面上就竟然真有不少这样“发烧2496制作”的CD唱片,而且还加多了制作人对频响曲线调整粗劣。但这并能就代表高BIT不好,只是使用方式不当。

那么成功的公司是怎样做的呢?细心阅读XRCD的流程图,可以发现在制作过程中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们非常注意对设备供电的严格控制,其次整个过程不同的数字设备使用同一的高精度的主频时钟,这两点对减少高BIT处理时格式转换所带来的误差非常重要。而且这些唱片公司在制作CD时,都要求使用模拟母盘或高精度的数字母盘。以JVC为例,他们只接受模拟母盘或者24BIT以上格式的母盘;德国的老虎鱼甚至还要求使用比CDR读取精度更高的DVDR作为母盘,他们才进行后期制作;CLASSIC CAOMPACT DISCS更加只使用模拟母带来制作。
TOP
93#

无论音源是高低BIT,其失真在数量级上都无法和最终的扬声器来比呢
TOP
94#

leslie 在 2006-3-6 12:04:52 发表的内容
无论音源是高低BIT,其失真在数量级上都无法和最终的扬声器来比呢


非常正确。但是扬声器确定以后,音源的“失真”表现是非常敏感的。
TOP
95#

在音响器材中,失真大小依次为音箱,后级,前级,声源;但非常奇怪,音响器材技术发展的速度却正好相反。
TOP
96#

leslie 在 2006-3-6 12:04:52 发表的内容
无论音源是高低BIT,其失真在数量级上都无法和最终的扬声器来比呢

同意
TOP
97#

因为喇叭是最模拟的?
TOP
98#

leslie 在 2006-3-7 12:19:37 发表的内容
因为喇叭是最模拟的?


否!!
因为喇叭是最不能按照理论设计的“定义”去“工作”的元件。
TOP
99#

CD是越做越差,这些年的CD没进展.难怪有人敢拿1K不到的旧CD,连摩都不摩就说比数K的CD都要好.
TOP
100#

松香味 在 2006-3-7 12:39:07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6-3-7 12:19:37 发表的内容
因为喇叭是最模拟的?


否!!
因为喇叭是最不能按照理论设计的“定义”去“工作”的元件。


喇叭是机械器件,其制作工艺水平直接影响理论设计指标的实现,
模拟器材原理简单,制作材料和工艺要求高。
数字器材原理复杂,制作材料和工艺要求较低。
所以模拟器材带来的失真要比数字部分的失真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