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半速刻录 [复制链接]

查看: 9034|回复: 65
61#

松香味 在 2006-6-12 20:12:05 发表的内容
精彩的分析!

据我了解,磁带机的带速制定,与磁性材料颗粒大小(u)和磁头磁间隙(u)是分不开的。因为磁头磁间隙(u)一般不能小于磁性材料颗粒大小(u)的两倍,否则记录磁化损失明显。又因为磁带上的磁性材料颗粒不可能做到无限的小,所以磁头磁间隙也不可能做到无限的小;一个磁头磁间隙的距离(长度)就是这个磁带机的一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如果你要记录20KHz的频率,那么一秒钟时间里磁带机的带速至少就要等于20000乘上这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半速播放时的带速同样至少也要等于20000乘上这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所以正常录音必须提高到这个最小“带速”两倍以上的带速。
为什么高速录音的效果相对比较好?为什么磁头磨损磁间隙增大后高频损失?这都是磁头间隙(u)与相对带速在着怪。因为最小的带速,至少是你需要记录或者需要播放的最高频率乘上这个最小记录(磁间隙长度)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事實:

高級的錄音机都是三四个以上磁頭的!就是因為錄/放音需要不同的磁头间隙.......一般放音磁头间隙比錄音磁头间隙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62#

精彩的分析!

据我了解,磁带机的带速制定,与磁性材料颗粒大小(u)和磁头磁间隙(u)是分不开的。因为磁头磁间隙(u)一般不能小于磁性材料颗粒大小(u)的两倍,否则记录磁化损失明显。又因为磁带上的磁性材料颗粒不可能做到无限的小,所以磁头磁间隙也不可能做到无限的小;一个磁头磁间隙的距离(长度)就是这个磁带机的一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如果你要记录20KHz的频率,那么一秒钟时间里磁带机的带速至少就要等于20000乘上这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半速播放时的带速同样至少也要等于20000乘上这个最小记录(长度)单位;所以正常录音必须提高到这个最小“带速”两倍以上的带速。
为什么高速录音的效果相对比较好?为什么磁头磨损磁间隙增大后高频损失?这都是磁头磁间隙(u)与相对带速在着怪。因为最小的带速,至少是你需要记录或者需要播放的最高频率乘上这个最小记录(磁间隙长度)单位。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63#

在半速刻录LP的制作中,另外一种起效果的因素是磁带播放机。很明显,磁带原速播放,跟半速播放记录下来再原速播放,这两种途径是有区别的。Stan Ricker认为这种区别是造成半速刻录LP的音质跟原速刻录有区别的主要原因。

因为Stan Ricker在这方面只是列举了一些磁带机原速播放时遇到的器件上的不足之处,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有数据得到的确凿的分析,所以这里我给出一些怀疑如下,只是我个人的怀疑,并不是定论:

1. 根据Ricker的说法,原速刻录的LP因为要原速播放母带,而磁带机原速播放母带将会有失真,因此半速刻录时磁带机只需要半速播放,从而能改善这一环节的失真,因此刻出的LP能更好地记录磁带中应有的信息。

按照这样的思路的话,我们不妨假设磁带上本身记录的、应有的信号为F1;磁带机原速播放的时候有失真,因此导致播放出来的结果为G1(跟F1有不同了)。好,按照Ricker的思路,半速刻录的LP能够更好地记录磁带上的信号,那做到最好的也就只能和源信号一模一样吧,所以假设LP上能刻出信号F1,LP播放的时候总会有失真吧,不妨设原速播放此LP的时候得信号是G2。Ricker说能在半速刻录LP上听到比磁带机原速播放母带更好的效果,那明显就是说G2的效果好过G1了。

于是Ricker也就是说,假如说磁带上和LP上都含有同样的声波信号的话,那原速播放磁带的效果,比不上原速播放此LP的效果。

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尽管具体实现的过程可能有不同,但磁带的本质是直接的磁-电转换;同时LP播放的本质是首先唱针机械振动,然后才是磁-电转换。LP播放里多插进了“唱针机械振动”这个环节,却反而能比少了这个环节的磁带播放更好?——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系统里所涉及的环节越少,失真源也就越少,保真度就越高。

再说,假如半速播放磁带真有这么大的改善,那么母带拷贝(磁带转磁带)的时候,半速播放母带,然后半速录制备份磁带,这样做的效果,肯定要比原速播放母带同时原速录制备份磁带要好,对吧。但是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还真没听说过谁在母带拷贝的时候是用半速播放的;我只知道,对于高带速的母带拷贝的时候,1:1的方式是最保险的。

2. Ricker或许是把半速刻录LP里影响音效的其它因素,都当成是磁带机所造成的了。因为半速刻录的LP制成可以播放聆听的成品,整个环节里影响音质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而磁带播放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同时我们不可能单独地对每一个因素进行测试,因为它们是共生的。比如说你不可能只是播放磁带而不刻碟,因为这样你试听不了,因此假如你想测试磁带机的话同时也就一定要捎带进刻盘机、刻盘材料、刻针等因素,你想躲避刻盘机等因素的话就意味着你没有LP可以听;同时,你也不能单独测试刻盘机而不测磁带机——你没有磁带机给出音乐信号,刻盘机刻啥给你听呢?

因此,Ricker那样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无法得出正确答案,也无法验证的命题,只要整个环节里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可分离的因素的话,那我们就无法判断哪个因素占主导地位。

另外,Ricker似乎把“声音不同”跟“声音改善”等价起来了,他觉得听到的效果不同了,就意味着音质更加保真了。我这里不是说他的判断一定错,但是我肯定不会说他这样的看法一定对。声音“好不好听”跟“保不保真”是两回事(比如说电子管功放就是一个好例子,它有明显的偶次谐波失真,但是它的声音却很好听),“好听”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感觉来说,随便怎么说都可以;但“保真”却是需要确凿的数据定量的比较来证实的。

因此我觉得,就像半速刻录一样,任何一样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好处与不足之处是同时存在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不足之处,学会如何尽量避免、改善它的不足,才能使得这个事物的优点更有保障、更能体现出来。

(全文完)
TOP
64#

请认真看明白了才回答,看不明白,就“答非所问”。
TOP
65#

录象机六磁头的我用过,三四个以上磁頭的开盘机有些什么型号的?这方面我确实不了解。
TOP
66#

csdam 在 2006-6-12 21:09:02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事實:

高級的錄音机都是三四个以上磁頭的!就是因為錄/放音需要不同的磁头间隙.......一般放音磁头间隙比錄音磁头间隙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能不能详细举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