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上述事实我们大概清楚:对于高频或者超越人类听觉频率上限的信号,假如采用半速刻录的话,首先可以使得原来会衰减的信号的衰减程度减弱;另外,也可以使得原速刻录刻不下的那些频率,在半速刻录的LP上能够反映出来。因此假如母带完全包含原速能很好地刻下的信息(比如说母带含有的所有信息是窄频带的),那就不必采用半速刻录了。什么时候要用半速刻录呢?——大致来说是母带所含信息是宽频带的(也就是说同时含有低频和高频信号),并且高频段的信号超出了原速刻录能准确还原的程度;什么时候不必用半速刻录呢?——首先是假如母带含有的信号是窄频带的(最高频和最低频相差不大)并且最高频没超出原速刻录准确还原的范围;其次是只需要刻录某个恒定强度和频率的测试信号那一类,比如说现在我想刻一个-10分贝的28kHz的信号,假如原速刻录真能刻得下28kHz的话,那不管它有多大的衰减,反正我们把输入的信号增强到足够大,使得刻成的LP上的信号强度有-10分贝就行了;当然这个时候用半速刻录也可以,唯一不同的是可以给刻盘机省电而已——所以假如我们看到有些测试LP上写着要用半速刻录来刻极高频的单频信号的话,那多数就极大可能性地意味着这个信号假如用原速刻录的话,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很悬的,不可行的。
另外也算一个简单的推理:以33rpm的速度刻位于LP半径为6cm的音轨时候,刻的难度和以16rpm的速度刻半径为12cm的音轨,因为此两者的运行线速度是一样的。
说完了高频段,我们来想想:上述“非线性”性质能否可以推广到其它频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LP刻录来讲,它在中频段能够做到频响比较平直,也就是比如说它对于母带中5000Hz和2500Hz的信号,两者都能做到不衰减也不增加,准确记录下来;还有,33rpm速度来刻录5000Hz的信号的难度,跟16rpm速度来刻录2500Hz的信号难度几乎是相同的——因为5000Hz对于33rpm,跟2500Hz对于16rpm,两者都处于对应转速下能完全承受的范围之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