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半速刻录 [复制链接]

查看: 9027|回复: 65
1#
之前提到过要专门说说半速刻录,这些天刚好有空,不妨讨论一下。

半速刻录是LP制作里面的一项技术。自从磁带录音发明之后,人们发现对于LP刻制里高频段所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可以通过以半速播放源信号,同时以半速刻录此信号至LP母模上这种办法来得到改善。据我所了解,此方法并非70年代才出现,事实上之前某次我看到网上一位对此方面熟悉的网友介绍过,40-50年代单声道LP时期,由于刻录设备性能有限,那时多数的LP都是采用半速刻录的方法刻制的(以上信息我不完全保证准确,具体来源我寻找一下,希望能够找到),当然那个时候半速刻录技术比起70年代复兴的半速刻录技术,没有那么成熟。

具体理论就不多说了,我们不如从感性上认识一下半速刻录为何能够改善LP的高频段。这里所说的改善,大致上是说使得母带->LP这个工序中,高频段的频响能平直一些;或者说,母带中有些高频的信息,原速刻录下来在LP上衰减了很多,但假如半速刻录的话,这些信息能够不衰减这么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模拟式媒介都有“非线性”性质,具体来讲,比如说假如某15ips带速的磁带平直的频响上限能达到25kHz,那带速增倍(30ips)的磁带平直的频响上限并非是25kHz的两倍(50kHz),而一般是30kHz - 35kH;同理逆推一下,带速30ips的磁带上面30kHz的信号,假如半速播放的话(15ips),那此信号就变成是15kHz的了,因此LP刻录中的“非线性”也就是说,33rpm刻录30kHz的难度,跟16rpm(半速)刻录15kHz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难,所以半速刻录成的LP,其高频信息能够和母带更为接近(当然这里假设磁带机能在30ips和15ips给出等价的性能,现实中这是不一定的,但假如仅讨论高频表现的话,15ips带速播放磁带能给出更好的性能的话,这无疑更支持半速刻录对于LP的高频更有利)。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

JWang大侠,请你注意你的用词,否则可能被封ip。谢谢。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其实大多数“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科学理论原理”的发展提高,才能真正的解决一些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
TOP
6#

因此,有上述事实我们大概清楚:对于高频或者超越人类听觉频率上限的信号,假如采用半速刻录的话,首先可以使得原来会衰减的信号的衰减程度减弱;另外,也可以使得原速刻录刻不下的那些频率,在半速刻录的LP上能够反映出来。因此假如母带完全包含原速能很好地刻下的信息(比如说母带含有的所有信息是窄频带的),那就不必采用半速刻录了。什么时候要用半速刻录呢?——大致来说是母带所含信息是宽频带的(也就是说同时含有低频和高频信号),并且高频段的信号超出了原速刻录能准确还原的程度;什么时候不必用半速刻录呢?——首先是假如母带含有的信号是窄频带的(最高频和最低频相差不大)并且最高频没超出原速刻录准确还原的范围;其次是只需要刻录某个恒定强度和频率的测试信号那一类,比如说现在我想刻一个-10分贝的28kHz的信号,假如原速刻录真能刻得下28kHz的话,那不管它有多大的衰减,反正我们把输入的信号增强到足够大,使得刻成的LP上的信号强度有-10分贝就行了;当然这个时候用半速刻录也可以,唯一不同的是可以给刻盘机省电而已——所以假如我们看到有些测试LP上写着要用半速刻录来刻极高频的单频信号的话,那多数就极大可能性地意味着这个信号假如用原速刻录的话,就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很悬的,不可行的。

另外也算一个简单的推理:以33rpm的速度刻位于LP半径为6cm的音轨时候,刻的难度和以16rpm的速度刻半径为12cm的音轨,因为此两者的运行线速度是一样的。

说完了高频段,我们来想想:上述“非线性”性质能否可以推广到其它频段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LP刻录来讲,它在中频段能够做到频响比较平直,也就是比如说它对于母带中5000Hz和2500Hz的信号,两者都能做到不衰减也不增加,准确记录下来;还有,33rpm速度来刻录5000Hz的信号的难度,跟16rpm速度来刻录2500Hz的信号难度几乎是相同的——因为5000Hz对于33rpm,跟2500Hz对于16rpm,两者都处于对应转速下能完全承受的范围之内。

(未完待续)
TOP
7#

felixcat 在 2006-6-4 11:51:04 发表的内容
以上说的事情在听觉里体会,就是所谓的“音染”,这是录音界所熟知的现象。

比如说著名的录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就亲身体会过,他对半速刻录的评价是,它产生了他所不喜欢的音染(“it colors the sound in a way that I don't like”), 具体来讲便是:它破坏了原录音的中频段,使得低音变瘦,在强调高频的时候牺牲了录音的中频(“It plays havoc with the midrange, causes the bass to be thinned out too much and place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top end while sacrificing the midband (the heart and soul of the music).”),Hoffman所描述的现象原因便是我上面所说的,Hoffman还举例:“Think about it. You slow a tape down by half and a bass note that was once 40 cycles is now 20. Ouch, tough to reproduce.”(原来40Hz的低频音符在半速刻录的时候变成20Hz,很难做到的)。以上信息可以在这里获得:

http://www.stevehoffman.tv/forums/showthread.php?t=13321

(未完待续)


辛苦了,关注中。
TOP
8#

轻松一下气氛,给大家斗个乐.让Stan Ricker单挑Steve Hoffman怎么样?

http://www.googlefight.com/index.php?lang=en_GB&word1=Stan+Ricker&word2=Steve+Hoffman
TOP
9#

再进一步,看看中低频段。首先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在母带->LP这个过程里,频响在中低频段是逐渐衰减为零的(比如说假如其频响下限为20Hz,那么频响曲线会从100Hz或者几百Hz那里开始衰减,一直到20Hz为零)。并且我们也知道:转速高的LP,其对中低频信号的还原能力也就越强,比如说45转LP比33转LP在中低频更能接近于母带的样子(也就是说45转没有衰减33转衰减得快),这一点可以由Angel在80年代推出经典录音45转系列的封背说明能得知,因为它上面在介绍45转LP的优点的时候说,45转的LP对于100Hz以下的信号还原能力更加好。

因此我们知道,比如说同样是100Hz这样的低频信号,假如用45rpm的速度来刻(这也是一般45转LP的刻录方法)的话,其还原效果绝对比用33rpm的刻速要好;更进一步总结如下:假如用越低的转速来刻越低的频率,效果越糟糕。于是这就是说:半速刻录对还原中低频是有不利的,比如说100Hz的信号,假如用33rpm来刻的话,那输送给刻盘机的信号当然是100Hz;那半速刻录就意味着要用16rpm的转速来刻50Hz的信号——这时效果就不好了,因为半速刻录在把高频段信息“移到”LP刻盘能更好还原的减半频段同时(这是有利的一面),还把原速刻录可以平直记录下来的中低频段的那一部分,“移到”了LP刻盘方式所不能很好覆盖的低频段,更要命的还要用一半的速度来刻这些频率减半的低频,这真是火上浇油。因此我以前说过:半速刻录是一把双刃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不利的方面。

(未完待续)
TOP
1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