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已经有了什么成熟的观点,而是希望大家讨论.
不过我先列出几个前提和我观察到的现象.
1.我说的原版碟是正规公司发行的状态良好的原版碟.排除原版碟本身碟面状态差,影响正常读取的情况.
2.原版碟上面本身的数字信息是可以正确拷贝的,这个我本人做过试验.把原版碟抓成wav,然后刻盘,再抓成wav,然后用EAC里面的“compare wav"这个功能比较,两个文件是相同的.当然你不能用FC这类两进制文件比较工具,因为WAV的开头和结尾可能有些描述字节不同.根据这点,我们可以排除刻录碟上面数字信息有损失这点,如果有怀疑的话,建议你自己试验一下.
3.听到过数次,(不仅是是国内的雨果公司,国外的工程师也有提到),送到压片厂的母盘,和经压片厂生产出来的CD,声音有偏差,更准确的说是有损失.压出来的CD不如母盘的声音好.
在数字信息没有损失的前提下,那么原版盘和刻录盘的差异就在于盘的本身反射材料,和碟上面表示数字信息的pot的质量.因为这两点造成读盘的时候,CD机转速的改变,影响到CD机内部电流,影响到时钟,产生大家提到的jitter.影响音质.
但问题是为什么刻出来的盘质量一定差于原版碟呢?虽然也有个别人说刻出来的碟,和原版碟相比听不出明显差别.但为什么没人说,刻出来的碟声音比原版碟好呢?
同时,再附带个问题.
jitter会累积吗?原版碟,抓wav,刻成盘A,盘A抓wav,刻成盘B,盘B抓wav,刻成盘C.以此类推,是一个音质逐渐劣化的过程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数字信息是可以正确传递的.只要盘本身没有读取问题,那么就是盘Z仍然可以有和第一张盘完全相同的wav信息.如果刻录盘和刻录机,以及刻录软件是相同的,那么盘A,B,C,D...音质应该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