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两声道重播音响设备条件下,单就重播效果而言,我觉得好的LP系统优点在于微弱的动态对比,这在表现乐器的质感和泛音上比较有优势,动态范围和讯噪比基本能达到家庭音响重播的要求;数码声源的优势在讯噪比和大的动态范围,但由于在家用条件下都有比较大的背噪,而器材及人的听觉系统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制作成唱片销售时,这个优势并不明显。
但在使用上,数码系统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放进唱片PLAY就可以了。但LP系统就非常麻烦,有许多东西要调整,而且很多参数只有个范围而没有明确指标,好声与否完全依赖经验。
但在录音的时候,数字技术的优势就相对较明显些,为什么这样说呢?模拟录音在记录弱讯号时有优势,但受制于母带的动态范围和背噪,这和家庭条件无异。但数字器材就不同了,虽然在记录弱讯号时有不足,但利用动态范围大的特点,可以先把讯号电平放大后再记录,这就可以部分抵消了记录弱讯号不足的缺点,甚至能记录下比模拟录音更微弱的讯号。但为什么只说“部分”呢?因为还有“微动态”(讯号间微弱的强度差异)这一环节目前应用的数字录音器材还未能完全达到或超越模拟技术。
这里提个题外话:“爆咪”现象。
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因为母带记录的动态范围有限,在录制大动态时很容易“爆咪”,要求在录制时就限制输入电平(动态)这个不难理解。但最近不少使用2496数字格式录制的“发烧人声”也频频“爆咪”,这些人声其动态通常也就10多个分贝,为什么有100多dB动态范围的数字录音会“爆咪”呢?原因很简单,在录制时录音师为了捕捉到更多的细节,把输入电平调得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