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415161718192021»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594|回复: 241
171#

DSD的优势并非是指标上面如何,其实它只相当于大约24/96.优势在于和PCM多bit相比,解码过程简单.


那请问有些很高级的还有普通CD机怎么不读DSD的信号,尤其是SACD2层的CD的DSD信号?
TOP
172#

古典音乐888 在 2006-2-28 16:03:35 发表的内容
请教Dr kuang版,老的LP模拟录音和新的数字录音LP在封面文字上怎么样区别多谢?


欧美唱片主要公司在80年代初开始全部转用数字录音,而且一般古典音乐唱片都会在唱片上明确地以DIGITAL字样标示出来。
流行音乐的情况就有点混乱,唱片公司经常不标明,一般欧美除了个别小公司,82年后基本都采用了数字录音。港台就更加混乱,各公司在80年代后期开始数字录音的时间都有所不同。如果是在过渡时期,唱片上又没有提供资料的LP,只能参考一下相同录音的CD唱片提供的资料了,ADD者是模拟录音,DDD者是数字录音。
还有种情况比较特殊,在数字录音早期的LP唱片,即使是模拟录音的,有时也搞个“DIGITAL MARSTER”,这是模拟录音的母带用数字制版后再做成LP,也就是ADA的唱片。
至于现在新录制(不包括再版)的LP唱片,情况刚好和80年代相反,如果是用模拟录音的,唱片公司会生怕消费者不知道,一定会强调的。如果没有标明,必是数字录音无疑。

最后,如果实在查不到准确资料,就只能靠听了。其实如果听不出来,那么是数字录音还是模拟录音对我们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好听就足够了。
TOP
173#

比如说实测保利剧院的演出的交响乐低频下限为30HZ,但是在LP或者CD的制作过程中低频到了25HZ,是不是说LP和CD都失真了那?也可以这么说各有长处那?
TOP
174#

zhongruchao 在 2006-3-1 15:29:23 发表的内容
其实数码和模拟的最大区别在于,数码的东西即使很廉价也和最贵的差别不是很大,而模拟的真正体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且往上没有极限。所以,其他的就不用我说了吧。
而所谓数码味和音乐味,我的理解是:因为不论模拟还是数码离真正的保真还有距离,所以不妨比喻为有明显颗粒感的照片,粗颗粒的模拟照片别有一番味道,这类似于音乐味;未加任何加工的粗颗粒的数码照片实际就是马赛克,类似于数码味,但有很多方式柔化或特殊效果化,最终也和模拟照片差不多,不过细看之下总不自然,也就是音乐味要差些。


事实上,说到底就是一个带宽的问题.不论模拟记录方式,和数码记录方式,都是对原始信息的一种压缩.所以不同的模拟记录介质,33转,45转,母带等音质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的数码记录介质,CD,DVD-A等音质也是不同.模拟方式如何好,但现在有多少人仍然在使用VHS为了那种迷迷糊糊的感觉,有谁觉得DVD画面太清晰了不自然?当音乐数码记录介质的解析度明显超过模拟记录介质的时候,现在这么多数码声,不自然之类的说法就不会出现了.
TOP
175#

Raxel 在 2006-2-28 4:40:40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卫星照片的原始片子就是胶片,一般即时传回的数码图像质量并不好,等到卫星回收后取出的胶片才是最高标准,你看到的地图就用到了许多这样的胶片的图像,只不过合成后最终的存在方式是数码的而已。
最后编辑zhongruchao
TOP
176#

zhongruchao 在 2006-3-1 15:01:35 发表的内容
卫星照片的原始片子就是胶片,一般即时传回的数码图像质量并不好,等到卫星回收后取出的胶片才是最高标准,你看到的地图就用到了许多这样的胶片的图像,只不过合成后最终的存在方式是数码的而已。


卫星照片,数字就传输回来了.那些卫星上面本来就没人操作,还专门有飞船来来回回运胶片?侦察卫星是24小时工作的,大哥你的消息准不准?

我看你说的是侦察火星之类的科研飞船,侦察卫星上面工作很长时间了,等到回收,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编辑Raxel
TOP
177#

其实数码和模拟的最大区别在于,数码的东西即使很廉价也和最贵的差别不是很大,而模拟的真正体现了一分价钱一分货,而且往上没有极限。所以,其他的就不用我说了吧。
而所谓数码味和音乐味,我的理解是:因为不论模拟还是数码离真正的保真还有距离,所以不妨比喻为有明显颗粒感的照片,粗颗粒的模拟照片别有一番味道,这类似于音乐味;未加任何加工的粗颗粒的数码照片实际就是马赛克,类似于数码味,但有很多方式柔化或特殊效果化,最终也和模拟照片差不多,不过细看之下总不自然,也就是音乐味要差些。
最后编辑zhongruchao
TOP
178#

当音乐数码记录介质的解析度明显超过模拟记录介质的时候,现在这么多数码声,不自然之类的说法就不会出现了. ==========================================================================这句是典型的费话!!!
TOP
179#

Real 在 2006-3-3 0:21:25 发表的内容
当音乐数码记录介质的解析度明显超过模拟记录介质的时候,现在这么多数码声,不自然之类的说法就不会出现了. ==========================================================================这句是典型的费话!!!


那么请问你在这个帖子里面说了哪些有用的话?前面那么多感叹号关于频谱分析仪的问题,你都还没有回答了.
TOP
180#

Raxel 在 2006-3-1 16:11:57 发表的内容
zhongruchao 在 2006-3-1 15:01:35 发表的内容
卫星照片的原始片子就是胶片,一般即时传回的数码图像质量并不好,等到卫星回收后取出的胶片才是最高标准,你看到的地图就用到了许多这样的胶片的图像,只不过合成后最终的存在方式是数码的而已。


卫星照片,数字就传输回来了.那些卫星上面本来就没人操作,还专门有飞船来来回回运胶片?侦察卫星是24小时工作的,大哥你的消息准不准?

我看你说的是侦察火星之类的科研飞船,侦察卫星上面工作很长时间了,等到回收,黄花菜都凉了.


我用过一批号称世界一流的135ISO50-Kodak正片,当时是115元一个(普通的135ISO100-Kodak正片60左右元一个),拍照后邮到北京新闻图片社冲洗;把它用幻灯机放大到100英寸的屏幕上时,走近至一米处时大多数还可以观察到“比较明显”的“颗粒”(当然比普通的135ISO100-Kodak正片好很多);如果以现在800万象素的数码照片放大到100英寸的屏幕上,你就无法观察到“比较明显”的“颗粒”。高质量36英寸的高清数码电视不过相当于100万象素,播放高质量的DVD片(不到100万象素),你就不容易观察到“比较明显”的“颗粒”了。至于普通的135负片,谁能够把他放大到36英寸又观察不到“比较明显”的“颗粒”?以我的经验——难。可以说普通(民用)的135负片,象素肯定小于100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