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501|回复: 241
181#

Raxel 在 2006-3-3 3:43:48 发表的内容
Real 在 2006-3-3 0:21:25 发表的内容
当音乐数码记录介质的解析度明显超过模拟记录介质的时候,现在这么多数码声,不自然之类的说法就不会出现了. ==========================================================================这句是典型的费话!!!


那么请问你在这个帖子里面说了哪些有用的话?前面那么多感叹号关于频谱分析仪的问题,你都还没有回答了.





。。。。。。。。。。。。。。
TOP
182#

Real 在 2006-3-5 16:35:52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6-2-28 8:23:53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6-2-28 4:40:40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伟大领袖说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现看到的是1千几百的菲林机优于2~3千的数码相机。




等待一位具备“超级”美人素质的小女孩,不如立刻约会一位现役美女。





!!!!!!!!!!!!!


我手上不到7K 的数码相机感觉就比我手上一万多的菲林机好,这怎么说?
TOP
183#

VV 在 2006-2-28 8:23:53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6-2-28 4:40:40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伟大领袖说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现看到的是1千几百的菲林机优于2~3千的数码相机。




等待一位具备“超级”美人素质的小女孩,不如立刻约会一位现役美女。





!!!!!!!!!!!!!
TOP
18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85#

我手上不到7K 的数码相机感觉就比我手上一万多的菲林机好,这怎么说?  
———————————没有话说!没有话说!

因为您是超人一类的~~,您DIY对几寸单元书架箱,就能过100  DB听轻松饱满交响(能到此境界能有几人),羞惭了多少用大箱的发烧友呀!
真个相逢恨不未购(箱)时!
最后编辑Real
TOP
186#

Real 在 2006-3-5 22:19:27 发表的内容
我手上不到7K 的数码相机感觉就比我手上一万多的菲林机好,这怎么说?  
———————————没有话说!没有话说!

因为您是超人一类的~~,您DIY对几寸单元书架箱,就能过100  DB听轻松饱满交响(能到此境界能有几人),羞惭了多少用大箱的发烧友呀!
真个相逢恨不未购(箱)时!


哈哈!!!!
——普通人。超人就不会到这里说话。
TOP
187#

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得罪了。
TOP
188#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6-3-6 19:42:35 发表的内容
今天借了一条朋友用西电老线做的非常粗壮的电源线用在音源上,发现整个音响系统的模拟味道增加了,中频变厚了,速度慢下来了,听感有点LP的味道,看样我们的数码需要老的产品的模拟支持啊,大家也都漫漫调自己喜欢的数码模拟味道吧。调整系统一定要大胆的尝试,不要被论坛所谓的论点吓住。


这个问题就可以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反方):如范登豪博士所言,这是典型的“用一个错误修正另一个错误”,很明显是因为原来系统的高频刺耳搞不好,干脆一律削掉,听感上的舒服是通过牺牲信息量来得到的,如果这样玩法,何必买这么高档的音响器材,当时买更低档的,声音肥蒙混浊得器材不就得了?
说法二(正方):邓伯伯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现有器材条件下,只要能使声音让自己觉得好听就是硬道理,毕竟家庭不是录音室,我们也不是录音师,买音响器材是为了用来享受音乐,享受人生的。


不过我自己就觉得上面两个观点都和模拟声,数码声无关,只是音色和平衡度的问题?否则如果把楼上这条西电接在用LP做声源的系统上,声音岂不是太“模拟”?哪会是什么声?
其实如果玩LP有足够的经验就知道,LP器材调整不当,完全有可能发比数码器材更冷更刺耳的声音,而且越是高档的器材这种现象就越常见。
我觉得好像不能因为刺耳就说这是“数码声”,因为柔和就说是“模拟声”?
TOP
189#

前段时间听了一下几千块卡带机放的母盘和6万多的cd机对比.唉!惨!不说也罢.
TOP
190#

用西电老棉皮线是有点温暖的感觉,但是毛刺感太多!两端延伸不好!毕竟哪个时候冶金技术不行啊!但是西电不惜工本的制造技术的确有不少好东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