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531|回复: 241
151#

dr kuang 在 2006-2-28 12:19:25 发表的内容
声音最终是靠耳朵来听的,找两台同档次的胆机和石机功放,比较一下频响范围,讯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是否就能不通过耳朵就认为技术指标高的那款声音更“保真”?只要有一定经验的玩家都知道这个道理——音响器材指标中很多部分是工业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音质,音色等差别,我们现在手头上甚至没有指标能准确标识出两对音箱的分析力差别。
如果全部根据音响指标而不加分析,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同一母带制作成CD唱片的效果优于复制一盘开盘母带的结论?实际上呢?





-------------------------------
如果我说(您奈何得了吗):

我就喜欢机械分解声音,我听的就是范围就是讯噪比就是。。。就是。。。
TOP
152#

应该这样说,LP的伟大之处在于再现已成为过去的录音时;数字技术的伟大之处是在高速发展的未来。
历史没有把机会留给现代的数字录音去记录40多年甚至更早的声音,而随着模拟母带不可逆的老化,甚至没有给数字机会去完全再现它,LP的真正意义正在于此。
至于现在的数字录音,虽然有不少情况下制作成LP效果比CD好,但并不能就说LP比数字格式好,只能说音频CD这个格式不好,不能代表数字录音的应有水平。
TOP
153#

多谢楼上两位,还的是168啊,音响人才太多了。
TOP
154#

请教Dr kuang版,老的LP模拟录音和新的数字录音LP在封面文字上怎么样区别多谢?
TOP
155#

dr kuang 在 2006-2-28 12:19:25 发表的内容
声音最终是靠耳朵来听的,找两台同档次的胆机和石机功放,比较一下频响范围,讯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是否就能不通过耳朵就认为技术指标高的那款声音更“保真”?只要有一定经验的玩家都知道这个道理——音响器材指标中很多部分是工业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音质,音色等差别,我们现在手头上甚至没有指标能准确标识出两对音箱的分析力差别。
如果全部根据音响指标而不加分析,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同一母带制作成CD唱片的效果优于复制一盘开盘母带的结论?实际上呢?


邝版请勿误解我引用Ampex资料的用处。通过Ampex的一些技术指标我只是想在某个方面表明:对于某些早期的立体声母带,CD格式是足够不加压缩地容纳下来的。
TOP
156#

dr kuang 在 2006-2-28 12:19:25 发表的内容
声音最终是靠耳朵来听的,找两台同档次的胆机和石机功放,比较一下频响范围,讯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是否就能不通过耳朵就认为技术指标高的那款声音更“保真”?


邝版如何定义“保真”呢?——是指耳朵觉得好听,还是指和真正的声波一模一样呢?
TOP
157#

dr kuang 在 2006-2-28 13:43:44 发表的内容
是否真的足够了吗?
除了频宽和动态范围,还有采样精度,DA转换的误差,音频CD格式还要再加上多一次的不同数字格式间转换时的误差。
关于DSD技术的诞生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几大唱片公司都一直在寻找能替代早年模拟录音母带的数字化保存方法,一方面是成本,另一面是模拟母带的自然蜕化。PCM技术从1648一直发展到24192,唱片公司都认为未能代替模拟母带,最终开发出了精度更高的DSD技术。


世上不可能存在100%足够的方法。

排出所有硬件的因素,在设计频宽内,PCM理论上的唯一、仅有缺点便是量化误差,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缺点。

DSD使用的Delta-Sigma技术很早便有了(60年代就产生了,只是没有用于音响领域而已)。两者都有量化误差,PCM的是1/(2^n)数量级,而Delta-Sigma则是1/n这个数量级的,两者各有优缺点。
TOP
158#


开心果 在 2006-2-28 12:56:38 发表的内容
15K,-2dB。20K,25K,多少dB?虽然比-2dB还小,但毕竟还有啊。

felixcat 在 2006-2-28 13:15:2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兄之前都提到过,由于自然声音在高频段的分量的振幅是很少的,因此PCM格式的量化误差在那个时候是不可忽略的——那么,对于模拟母带来讲,它在高频段的衰减同样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失真——何况现在的衰减是几分贝的数量级了。

由于现在没有Ampex的官方测试数据表明Ampex 351在高于20kHz以上能够保留多少信号,但是我找到了由Performance Recordings用现代技术和元件改造过的Ampex 351,它们测试了这部改造提升之后的Ampex 351,对于30kHz的信号,它有6分贝的衰减——好了,现在不妨想想:既然大家都知道乐器的声音在超声波频段的振幅已经很微弱了,假如Ampex 351真能够捕捉到这些信号,它还要在这上面衰减6分贝,那么这些信号是否会被完全淹没在背噪中呢?——请注意Ampex的信噪比只有55分贝哦。


音乐信号里,20K以上的信号的确没有准确的数据。
TOP
159#

声音最终是靠耳朵来听的,找两台同档次的胆机和石机功放,比较一下频响范围,讯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是否就能不通过耳朵就认为技术指标高的那款声音更“保真”?只要有一定经验的玩家都知道这个道理——音响器材指标中很多部分是工业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音质,音色等差别,我们现在手头上甚至没有指标能准确标识出两对音箱的分析力差别。
如果全部根据音响指标而不加分析,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同一母带制作成CD唱片的效果优于复制一盘开盘母带的结论?实际上呢?
TOP
160#

felixcat 在 2006-2-28 13:38:03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2-28 12:19:25 发表的内容
声音最终是靠耳朵来听的,找两台同档次的胆机和石机功放,比较一下频响范围,讯噪比,总谐波失真等,是否就能不通过耳朵就认为技术指标高的那款声音更“保真”?


邝版如何定义“保真”呢?——是指耳朵觉得好听,还是指和真正的声波一模一样呢?


指和正常声波一样。
实际在重播时,没有任何方式是可以做到真正的“保真”,也就是说任何录音或者音响系统都存在着失真。但失真的方式有非常多的形式,而我们现在所用来衡量这些失真的音响指标只是其中用现在的仪器能较准确检测出来的那部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