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595|回复: 241
121#

名琴LP 在 2006-2-22 19:57:46 发表的内容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zejin_wang 在 2006-2-25 11:20:09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所以,我认为盲目崇拜LP,认为LP一概比CD好,或者几百元
打败万元CD等等都是非常可笑的言论!
模拟也好,数码也罢,其实很多在于制作者的态度,优秀的
制作跟差的制作的差别,可能才是真正我们听到的差别!
还有个个人观点,不要拿音响论坛的那篇"LP为什么好声"说事,
那更是篇可笑的文章,LP用数字技术“测量”的结果,不可能
好过SACD的“测量”结果!那不是用鸡蛋碰石头么?这么比较
肯定最好的是SACD!



松香味 在 2006-2-26 1:03:40 发表的内容
既然zejin_wang 兄弟提到了“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我也谈谈自己的体会;
其实,我为什么喜欢以前的老录音?也是因为以前的老录音耐听,好听的原因,但是我选择的是CD版本。好的CD老录音版本加好的CD机出来的声音,以前的老录音确实耐听,好听。有时候我就想;难道12.5KHz以上的高频是不是人们说的“数码声”?因为以前的老录音在12.5KHz以上的高频已经是明显衰减了(受到当时的麦克风技术和录音技术的限制),这也是以前老录音的重要特征;但是CD在12.5KHz时是没有衰减的,它完全可以忠实的还原老录音版本原有的所有频率范围。而现在的录音完全可以轻松的达到30~40KHz,甚至更高的频率范围,两者声音的不同,以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老录音比较,这个“高频上限”的差别是最突出的,大概也是部分人认为的“模拟声”与“数码声”的主要差别。假如是这样,CD高达20KHz的频率上限是不是就多于了?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CD的格式不够高,这就非常矛盾。
吃惯了甘蔗,当然不喜欢工业生产出来的白糖;所谓的“模拟声”与“数码声”,是不是这个原因?


12.5Khz 以上是数码声?那现场的频响是多少?现场有数码声吗?
TOP
122#

zejin_wang 在 2006-2-25 11:20:09 发表的内容
名琴LP 在 2006-2-22 19:57:46 发表的内容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所以,我认为盲目崇拜LP,认为LP一概比CD好,或者几百元
打败万元CD等等都是非常可笑的言论!
模拟也好,数码也罢,其实很多在于制作者的态度,优秀的
制作跟差的制作的差别,可能才是真正我们听到的差别!
还有个个人观点,不要拿音响论坛的那篇"LP为什么好声"说事,
那更是篇可笑的文章,LP用数字技术“测量”的结果,不可能
好过SACD的“测量”结果!那不是用鸡蛋碰石头么?这么比较
肯定最好的是SACD!



既然zejin_wang 兄弟提到了“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我也谈谈自己的体会;
其实,我为什么喜欢以前的老录音?也是因为以前的老录音耐听,好听的原因,但是我选择的是CD版本。好的CD老录音版本加好的CD机出来的声音,以前的老录音确实耐听,好听。有时候我就想;难道12.5KHz以上的高频是不是人们说的“数码声”?因为以前的老录音在12.5KHz以上的高频已经是明显衰减了(受到当时的麦克风技术和录音技术的限制),这也是以前老录音的重要特征;但是CD在12.5KHz时是没有衰减的,它完全可以忠实的还原老录音版本原有的所有频率范围。而现在的录音完全可以轻松的达到30~40KHz,甚至更高的频率范围,两者声音的不同,以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老录音比较,这个“高频上限”的差别是最突出的,大概也是部分人认为的“模拟声”与“数码声”的主要差别。假如是这样,CD高达20KHz的频率上限是不是就多于了?但是,大多数人却认为CD的格式不够高,这就非常矛盾。
吃惯了甘蔗,当然不喜欢工业生产出来的白糖;所谓的“模拟声”与“数码声”,是不是这个原因?
TOP
123#


名琴LP 在 2006-2-22 19:57:46 发表的内容
这次全球通HIFI音乐会能够听得出有胶质感的只有老录音的LP,新出的数字录音的lp基本上与CD没有多大区别。


zejin_wang 在 2006-2-25 11:20:09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了!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只有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这段时间
出的LP才有所谓“胶质感”,才耐听,好听,有比CD好的
听感!我听80年代后的LP,尤其是数码制作的LP也是数码声
很重,最近我买了几张新出品的180gLP,不说节目是什么,
它是对60年代末的一些录音,使用DSD技术重新制作后,制成
LP的,我也有这些录音的CD版,两相比较,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
所以,我认为盲目崇拜LP,认为LP一概比CD好,或者几百元
打败万元CD等等都是非常可笑的言论!
模拟也好,数码也罢,其实很多在于制作者的态度,优秀的
制作跟差的制作的差别,可能才是真正我们听到的差别!


严重同意!
但在此声明,必须是八二年以前至七十年代的好录音,特性在20KHz的频率上限的。
TOP
124#

主题:“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在我的“鸡”系统而言,数码声有干涩、冷冰冰、尖......等感觉;
模拟声来得亲切、自然、温暖圆润的感觉。
所以我现在在家听数码声越来越少,只是热机时或听陈mm之流的口水歌时偶然听下
TOP
125#

开心果 在 2006-2-25 20:40:14 发表的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是不是这样:LP简直跟CD一模
一样“保真”,连DSD技术的数码声都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了?


实际上CD并不能“简直跟LP一模一样”,毫无保留的重现60年代LP的韵味。

由此证明;LP比CD更“保真”?
TOP
126#

dr kuang 在 2006-2-24 17:37:18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2-24 16:50:17 发表的内容
我所见过的、听过的几乎所有从事过录音这一行的工程师,叙说他们以往的经历,都无一例外地说过:之前他们用的是模拟式录音设备,但是某一天他们试用过新式的数码录音设备之后,都把模拟式设备处理掉,换上数码设备。

说真的,现在还真的很难找到仍然用模拟式录音设备进行录音的唱片公司呢,全都用数码了。


我和国内录音师的接触中他们的观点也是这样的。但在重播的时候,结果就会有所出入,这个正是音频CD格式的悲哀之处——好的录音没有提供好的载体,音频CD格式不足以代表数码录音的技术水平。
记得有一年网友聚会上,录音师陈璐现场比较了DAT母带和同一录音的CD唱片,大家都觉得声音差距非常大,其实当时很多网友忽略了,DAT上播的是2496PCM文件,CD机播的是1644音频CD格式文件,音源根本不在同一级别上。
如果现在的新录音,强调是模拟而最终以音频CD发行,那可以说是集中了模拟和数码缺点的产物,AAD和ADD是最失败的唱片模式。



“这个正是音频CD格式的悲哀之处——好的录音没有提供好的载体,音频CD格式不足以代表数码录音的技术水平。”
支持!
但为何他们不联盟推出新格式?
TOP
12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128#

有啥好的单端鸡
TOP
12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30#

我觉得上面的各位大虾说的各有各的道理,但似乎都没留意到,LP时代的人文风尚与CD时代的人文风尚对音乐的理解和解析造成了大不相同,才是LP和CD不同的最主要原因。纯技术原因并不能解析结果,因为不管是CD或LP都不是所有出来的片子都达到了它们应有的技术水平,而且技术只能是音乐的载体而不会是音乐本身。从上面的讨论好象在研究LP的技术和CD的技术谁对音乐的重播更精准,却忽略了人文风尚对音响的影响。其实大家都一定听到过录音和制作都很差的LP或CD,也一定听过两者都很优秀的LP和CD,说明人的因素才是第一位的。无论数码技术如何发展,以现在急功近利虚伪庸俗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风尚,怎可能录制出来5、6十年代那样的作品,即使现在有好事者用模拟录制LP出来,只能是模拟的“数码”声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