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619|回复: 241
141#

Raxel 在 2006-2-28 4:40:40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精辟!
TOP
142#

如果---------------------------频率响应、信噪

能代表声音(音乐)全部的话人类就可悲了!!!!
TOP
143#

Raxel 在 2006-2-28 4:40:40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太空卫星使用数码相机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难道找人在太空上换菲林,然后座飞船把底片带回来?只能说明数码摄影的精度已经达到了某一精度要求,而且在远程影像传输时比模拟摄影有更好的实用性。
TOP
144#

其实DVD---A比CD数码味已少了很多,仅仅因为不如卖CD赚钱,唱片公司就宁可卖CD,音乐爱好者也没有办法
TOP
145#

支持楼上,所以我从不认为超高频宽是影响数码和模拟声源听感差别的原因。
道理非常简单,很多音箱的高频响应根本上不了这么高,比如说老版的ATC音箱,14KHz就有—3dB的衰减了,但在这对箱上仍然能清楚分辩LP和CD的声音差别!
TOP
146#

felixcat 在 2006-2-28 13:19:45 发表的内容

邝版请勿误解我引用Ampex资料的用处。通过Ampex的一些技术指标我只是想在某个方面表明:对于某些早期的立体声母带,CD格式是足够不加压缩地容纳下来的。


是否真的足够了吗?
除了频宽和动态范围,还有采样精度,DA转换的误差,音频CD格式还要再加上多一次的不同数字格式间转换时的误差。
关于DSD技术的诞生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几大唱片公司都一直在寻找能替代早年模拟录音母带的数字化保存方法,一方面是成本,另一面是模拟母带的自然蜕化。PCM技术从1648一直发展到24192,唱片公司都认为未能代替模拟母带,最终开发出了精度更高的DSD技术。
TOP
147#

felixcat 在 2006-2-28 14:23:26 发表的内容

世上不可能存在100%足够的方法。

排出所有硬件的因素,在设计频宽内,PCM理论上的唯一、仅有缺点便是量化误差,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缺点。

DSD使用的Delta-Sigma技术很早便有了(60年代就产生了,只是没有用于音响领域而已)。两者都有量化误差,PCM的是1/(2^n)数量级,而Delta-Sigma则是1/n这个数量级的,两者各有优缺点。


赞同!
但各有优缺点是建立在24192PCM格式(两声道DVD—A)和1BIT2.8224MHz(SACD)之间,对于1644格式的PCM,两者根本不具可比性。尤其是音频CD在制作和重播过程中还要经过比SACD最少多两次的数字格式转换,由于不可避免的误差,甚至无法达到1644这个PCM数字格式的应有精度。
TOP
148#

再说上面的数码相机和传统底片的模拟相机.数码相机问世5年来,从最初的1.3M到现在8M以上的分辨率(家用机).几位朋友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却拿它和传统商业用相机相比.什么数码等于印刷的,模拟等于洗印的.这只是特定设备的差别.

大家来比比顶级的.美国,苏联外太空侦察卫星拍摄的,可以细微到街道,甚至汽车车牌号码的照片都是数码照片,你模拟胶片行吗,可以达到这个信息量,分辨率吗?上面胶片照相机的支持者,拉出最顶级的出来遛遛?

现在只不过数码相机在家用,便携机这个档次上还在发展,芯片还在进一步进化.不看到数码相机的飞速发展,反而怀疑数字技术的能力.我实在不能认同.
TOP
149#

古典音乐888 在 2006-2-28 15:17:54 发表的内容
那请问有些很高级的还有普通CD机怎么不读DSD的信号,尤其是SACD2层的CD的DSD信号?


光头波长不对?就像VCD机读不了DVD一样?SACD用的是DVD介质.只不过特定的文件格式.而且DSD信号也是加密的.你放在DVD机里面也是读不了的.
TOP
150#

恩,手头有一份Ampex 351开盘母带机的使用手册,现在把其中技术性能那一页贴上来:

[upload=jpg]Upload/200622810533537328.jpg[/upload]

大家不妨亲眼看看其中的频率响应、信噪比这两项指标。这里暂时先不拿CD和模拟母带比,先比CD和LP。看完上述Ampex的官方技术指标之后,哪位觉得制作一流的AAD和ADD的CD音质不够LP忠实于开盘母带的话,请举举手好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