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时数字音源最大的局限性(相较LP之类而言) [复制链接]

查看: 15542|回复: 86
41#

耳朵靠不住,你打算用什么来听音乐?
TOP
42#

suifengqingwu 在 2006-4-4 2:00:32 发表的内容
CD,22K处是被按一定斜率衰减了,而非“齐刷刷的截掉”;LP,虽说没有认为的故意削频(姑且这么称呼),但从整个录制及还原的机制来看,其频响高端并不见得超过CD,但削减坡度比较平直,其泛音表现与CD风格自然不同,但不见得比它高明。


我不知LP的频响是在什么电平测的,对于模拟信源,不同的信号电平频响是不同的。
如果现在所说的LP频响是0dB电平的频响,那-10dB电平、-20dB电平的频响是多少呢?音乐中的高频信号电平都比较低,用低电平的频响更有说服力。
CD因为格式所限,频响都是一样的。
一般的分析足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对于发烧的东西,需要全面的分析。其实,信噪比、失真也是一样,貌是指标高的,其实指标不一定好。
我们尊重专家、权威,但不要迷信。人人都有局限性。
TOP
43#

低温 在 2006-4-3 12:47:56 发表的内容
胡思 在 2006-4-3 12:31:34 发表的内容
有兴趣的人可以做一个实验:
听听方波和正弦波的区别,如果在8K还能听出区别,就能听到24K;如果在9K还能听出区别,就能听到27K。因为方波只有奇次谐波。


思路正确,这个实验很有必要。


好像没人想试一下,其实你的耳朵是很灵的,超过20K是没有问题的。
TOP
44#

耳朵灵不灵先不说,先测测你系统能否播放出来,是否有衰减.什么25khz, 30khz, 你们的音箱都能平直响应? DVD-A/SACD都可以记录20khz以上的信息,满意了吧.
TOP
45#

胡思 在 2006-4-5 12:40:53 发表的内容
我不知LP的频响是在什么电平测的,对于模拟信源,不同的信号电平频响是不同的。
如果现在所说的LP频响是0dB电平的频响,那-10dB电平、-20dB电平的频响是多少呢?音乐中的高频信号电平都比较低,用低电平的频响更有说服力。
CD因为格式所限,频响都是一样的。
一般的分析足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对于发烧的东西,需要全面的分析。其实,信噪比、失真也是一样,貌是指标高的,其实指标不一定好。
我们尊重专家、权威,但不要迷信。人人都有局限性。


"音乐中的高频信号电平都比较低"——对于20 - 20k范围内的信号有时候是,有时候却不见得是,尤其是高频成分比较多的弦乐器的合奏,这是Testament SBT1364舒伯特第六交第一乐章2分54秒左右的频谱分析:

[upload=jpg]Upload/2006451634343315.jpg[/upload]

左边的黄框的频率范围大概是4k - 9k中频,而右边的黄框则是18k左右的高频,从图中可见,高频段的能量并不小,甚至高频各频段能量的和似乎并不小于中低频能量的和。

要用足够的电平来测试是有根据的。因为有些敲击乐器在20k以上拥有很大的能量,由加州理工大学电子学系教员James Boyk的这份报告:

http://www.cco.caltech.edu/~boyk/spectra/spectra.htm

我们得知:对于管弦乐团常用的敲击乐器铙钹,它撞击发声的时候,有40%的能量是处于高于20k的频段的;另外还有不少乐器它在高于20k的频段内有不可忽略的能量。

所以用足够强的电平来测试一种播放格式是有根据的。另外,电平越大、频率越高的时候,一个电子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用足够强的信号去测试,更有利于我们评估到这个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信噪比、失真都是硬指标,指标高的必定比指标不高的那些更忠实于源信号;至于个人喜欢指标高或者低的(或者说喜欢某种失真或者不喜欢某种失真),那这已经不属于电声学的范围了。当然衡量一个系统并不只是常见的这几个指标,在更专业的领域里面早已有一大堆成熟的指标规范来全面衡量了——只不过普通消费者无法熟练掌握,也没必要去了解这些;这就好比我们使用电脑,但不必知道如何去制造电脑芯片。
TOP
46#

xinhuawang0 在 2006-4-5 18:09:11 发表的内容
老哥 在 2006-4-5 0:32:46 发表的内容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对其他信息或许是对的,但对HIFI,真的没有比耳朵更可靠的了。因为,无论你的测试数据多么好,如果耳朵不满意,你还听啥?    所以,眼见为虚、耳听为实。当然,这里的耳听专指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听器材发的声音,而非听别人传递过来的消息、信息或看法。


所以,非常主观。
TOP
47#

168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TOP
48#


好像没人想试一下,其实你的耳朵是很灵的,超过20K是没有问题的。


做这种试验需要一些条件,另外需要一定的样本量,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得出来的结果才有价值、有说服力。
TOP
49#

felixcat 在 2006-4-5 16:42:43 发表的内容
胡思 在 2006-4-5 12:40:53 发表的内容
我不知LP的频响是在什么电平测的,对于模拟信源,不同的信号电平频响是不同的。
如果现在所说的LP频响是0dB电平的频响,那-10dB电平、-20dB电平的频响是多少呢?音乐中的高频信号电平都比较低,用低电平的频响更有说服力。
CD因为格式所限,频响都是一样的。
一般的分析足够满足普通消费者;对于发烧的东西,需要全面的分析。其实,信噪比、失真也是一样,貌是指标高的,其实指标不一定好。
我们尊重专家、权威,但不要迷信。人人都有局限性。


"音乐中的高频信号电平都比较低"——对于20 - 20k范围内的信号有时候是,有时候却不见得是,尤其是高频成分比较多的弦乐器的合奏,这是Testament SBT1364舒伯特第六交第一乐章2分54秒左右的频谱分析:

[upload=jpg]Upload/2006451634343315.jpg[/upload]

左边的黄框的频率范围大概是4k - 9k中频,而右边的黄框则是18k左右的高频,从图中可见,高频段的能量并不小,甚至高频各频段能量的和似乎并不小于中低频能量的和。

要用足够的电平来测试是有根据的。因为有些敲击乐器在20k以上拥有很大的能量,由加州理工大学电子学系教员James Boyk的这份报告:

http://www.cco.caltech.edu/~boyk/spectra/spectra.htm

我们得知:对于管弦乐团常用的敲击乐器铙钹,它撞击发声的时候,有40%的能量是处于高于20k的频段的;另外还有不少乐器它在高于20k的频段内有不可忽略的能量。

所以用足够强的电平来测试一种播放格式是有根据的。另外,电平越大、频率越高的时候,一个电子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就表现得越明显,因此用足够强的信号去测试,更有利于我们评估到这个系统的非线性特征。

信噪比、失真都是硬指标,指标高的必定比指标不高的那些更忠实于源信号;至于个人喜欢指标高或者低的(或者说喜欢某种失真或者不喜欢某种失真),那这已经不属于电声学的范围了。当然衡量一个系统并不只是常见的这几个指标,在更专业的领域里面早已有一大堆成熟的指标规范来全面衡量了——只不过普通消费者无法熟练掌握,也没必要去了解这些;这就好比我们使用电脑,但不必知道如何去制造电脑芯片。

能量和电平是两个概念。图中18k的电平是-54dB,能量是总和,能量大不代表电平高。
TOP
50#

老哥 在 2006-4-5 0:32:46 发表的内容
古人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对其他信息或许是对的,但对HIFI,真的没有比耳朵更可靠的了。因为,无论你的测试数据多么好,如果耳朵不满意,你还听啥?    所以,眼见为虚、耳听为实。当然,这里的耳听专指用自己的耳朵直接听器材发的声音,而非听别人传递过来的消息、信息或看法。
最后编辑xinhuawang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