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LP与CD的差别 [复制链接]

查看: 33032|回复: 286
221#

petershao 在 2005-6-2 22:43:20 发表的内容
玩儿SACD不见得比玩儿LP少花钱,倒不一定是玩儿不玩儿得起,还是要看喜欢玩儿什么。



-------------------------------

请问这位朋友  您衡量一件事物的可行性  除了钱这个字眼  您还有别的概念吗

千百年脉脉涌动的人文艺术驻扎在世代人骨子里的高贵血统   永远是暴发户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私下里照猫画虎了以自慰在社会上同存共异也就罢了 却偏偏要口沫横飞跳梁阴暗人性的嫉粪 

呵 缺德啊~
最后编辑一瓣
TOP
222#

桃花岛主一世 在 2005-6-3 10:38:22 发表的内容
如果对新录音同时发行的SACD和LP在一套系统上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有答案?
Raxel兄,《江河水》的SACD和LP能否做个比较?


这个也是我感兴趣的.拿一些近期录音,模拟录音的,DSD录音的,24/96录音的都可以,拿相同混音版本,同时制作发行的LP/SACD/CD做一个比较."江河水"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至于数码方的播放设备,我觉得ABC公司演示会那台meitner机子就不错.其实"江河水"是DSD录音的,它被公认为中乐天碟,本身就是对数码技术的一种肯定.在录音/混音过程中,始终是人的因素大于技术的差异.不知道那些认为数码技术是人造声波的玩家,对待数码录音的天碟是怎么一个态度,我很有兴趣聆听一下.
TOP
223#

桃花岛主一世 在 2005-6-3 10:38:22 发表的内容
桃花岛主一世 在 2005-6-2 23:04:21 发表的内容
请教各位大侠:新录音如果同时发行SACD和LP,那么在听感上,SACD和LP孰优孰劣?

如果对新录音同时发行的SACD和LP在一套系统上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有答案?
Raxel兄,《江河水》的SACD和LP能否做个比较?

先放开理论和理想的探索,就此问题,我看:1、要搞清楚是模拟还是数码录音?2、您是欣赏音乐还是欣赏音响?
    第一个问题好办,查一下就知道。第二个问题难堪,或者问个直接一点的,您是欣赏音乐重播的完整性还是音响器材的音响效果?
    模拟录音的,由于LP的不确定性和模拟特性形成的信息完整的可能性,可能欣赏到sacd根本不可能重现的音乐概貌。
    数码录音的,不考虑制作缓解产生的瑕疵,SACD肯定地能重播录音的信息,但是声音的“数码特性”仍然存在,而LP,无论怎样的制作过程,由于其物理机制上让模拟性提前介入了对数码特性的抑止,对于系统的重播,数码特性可以得到更多的抑制,听感上“可以”更自然。但是,因为其易磨损,并且材质控制的不确定,数码录音上的一些信息可能会丢失。
    数码与模拟音源,就目前来说,LP与现有光盘比,是一种肯定与可能之间的对比,没有意义吗?未必!对于产品,我们买的时候,当然是要肯定,但对于思维、思想......感观......难道我们不需要可能、不企求更重要的享受?
    同时,什么是数码记录的优点?——对于确定信息的记录可保万无一失。当今的数码记录音乐的方式正确吗?——它根本没有以音乐的确定信息为依据,所以当用数码信号企求播放音乐信息时,客观世界给它开了个玩笑——JITTER!^_^
        什么是音乐的确定信息?作曲家用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记录,但仍然没有记录下演奏的现场,现场信息那些是必须记录下来的?——演奏者的情绪、技法个性、用的是哪一把怎样的小提琴、在哪个场馆........这些才重要,才是数码发挥优势的地方!当然,尽管如何努力,仍然会有一些可以确定的信息(实在太多、太多了,)无法记录,但以此驱动音源以外音响器材进行“模拟化”的重播,已经在信息上没有“数码所为”的断裂信息存在的余地了。数码技术的确定性得以发扬广大,而且记录项、记录方法会不断发展乃至针对每一个人的要求进行个性化,音乐的不确定性可以发扬光大,LP等传统模拟音源存在的遗憾得以消除.........
        归根结底,音乐是模拟信息,以模拟方式播放是必然的,数码记录不适宜简单地记录模拟信息,而应该用于记录这些信息的参数。
    前面提了,人耳可听范围的问题!——这是一个人类妄自菲薄的做法,过去10年8年的历史观察,实际是一种奸商利器。所以我前面谈了文化、音乐、不确定性、进化、适应、甚至是文化走在了科学的前面等,(待续.........)
TOP
224#

请教各位大侠:新录音如果同时发行SACD和LP,那么在听感上,SACD和LP孰优孰劣?
TOP
225#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讨论问题既要涉及主观听感,也要涉及客观理论.LP支持者认为,因为LP记录的是实际波形,所以这就是它的优势.那么同样一段音乐,45转的LP,和33转的LP记录的是否是相同的信息?假设有1转的LP,它也是记录波形,放出来的效果是如何的?是否波形一说就可以掩盖所有的问题?

一般模拟录音使用的是多轨磁带,录制完成后,首先是downmix成双声道,这是第一份拷贝,这份拷贝,也是通常称为原始母带,因为一般来说,以后发行就会直接采样这份双声道拷贝,而很少会再从多轨母带开始制作.生成双声道母带后,有些公司还会复制出备份母带.后面混音师拿了原始母带或者备份母带,进行混音工作,会修正一些频段.例如加点空气感,加点bass等等.然后生成一份工作母带.接着可以直接用这份个工作母带,或者再复制母带分发到各个压片工厂,也就是从录音到,压片,母带至少会被复制2,3次.每次复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一些信息.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

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实际聆听的并非是LP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也不是CD上面的0101.我们听到的是喇叭传送出的音波.如果LP支持者认为记录波形就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的优势,那么能否回答我为什么LP要是33转,45转,不是1转,2转,这样单面不是可以存放更长的音乐内容?波形就是一切吗?
最后编辑Raxel
TOP
226#

桃花岛主一世 在 2005-6-2 23:04:21 发表的内容
请教各位大侠:新录音如果同时发行SACD和LP,那么在听感上,SACD和LP孰优孰劣?

如果对新录音同时发行的SACD和LP在一套系统上进行比较,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有答案?
Raxel兄,《江河水》的SACD和LP能否做个比较?
TOP
227#

一瓣 在 2005-6-3 11:49:48 发表的内容


当全世界大部份人都用电灯来照明时,却有一小撮人喜欢烛光晚餐,为什么呢?情调是也!!!!!
但是,小心火烛!!!!!!!

---------------------------转载  ︿_@



情调?对,就是情调,前面提到过:感观享受、精神享受需求,千万不要小驉她!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甚至是人存在的意义。
TOP
228#

个人爱好无可厚非  但非要将其挤身定位于品位艺术修养 而相提并论空添蛞噪  这为人为我所不容

泛指一例说明--------- 电子琴广泛普及很有市场  但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会舍弃钢琴而染指电子琴
大众化通俗易懂人人上手的  只是成功的消费品罢了  但要入流艺术留芳传颂的渊源   是相隔天壤之壑的!


如想听声 那么选择CD

如想赏乐 请玩味LP吧  *^-^*
最后编辑一瓣
TOP
229#

Raxel 在 2005-6-2 23:43:13 发表的内容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讨论问题既要涉及主观听感,也要涉及客观理论.LP支持者认为,因为LP记录的是实际波形,所以这就是它的优势.那么同样一段音乐,45转的LP,和33转的LP记录的是否是相同的信息?假设有1转的LP,它也是记录波形,放出来的效果是如何的?是否波形一说就可以掩盖所有的问题?

一般模拟录音使用的是多轨磁带,录制完成后,首先是downmix成双声道,这是第一份拷贝,这份拷贝,也是通常称为原始母带,因为一般来说,以后发行就会直接采样这份双声道拷贝,而很少会再从多轨母带开始制作.生成双声道母带后,有些公司还会复制出备份母带.后面混音师拿了原始母带或者备份母带,进行混音工作,会修正一些频段.例如加点空气感,加点bass等等.然后生成一份工作母带.接着可以直接用这份个工作母带,或者再复制母带分发到各个压片工厂,也就是从录音到,压片,母带至少会被复制2,3次.每次复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一些信息.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

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实际聆听的并非是LP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也不是CD上面的0101.我们听到的是喇叭传送出的音波.如果LP支持者认为记录波形就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的优势,那么能否回答我为什么LP要是33转,45转,不是1转,2转,这样单面不是可以存放更长的音乐内容?波形就是一切吗?


[quote]Raxel 在 2005-6-2 23:45:17 2005-6-2 23:45:17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讨论问题既要涉及主观听感,也要涉及客观理论.LP支持者认为,因为LP记录的是实际波形,所以这就是它的优势.那么同样一段音乐,45转的LP,和33转的LP记录的是否是相同的信息?假设有1转的LP,它也是记录波形,放出来的效果是如何的?是否波形一说就可以掩盖所有的问题?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这句话,我倒认同,但是我认为Raxel兄台却是偏重于理性认识去说话,缺乏了感性的认知,而偏偏聆听音乐却是感性的认知!懂LP的当然知道45转的LP, 和33转的LP记录的信息尽管是相同录音,回放出来的音讯大大不同,后者的动态、频域大大扩展了,音符的包络(sound envolop) 充沛了,音场、空气感、泛音丰满了,聆听起来当然舒畅了。

[quote]Raxel一般模拟录音使用的是多轨磁带,录制完成后,首先是downmix成双声道,这是第一份拷贝,这份拷贝,也是通常称为原始母带,因为一般来说,以后发行就会直接采样这份双声道拷贝,而很少会再从多轨母带开始制作.生成双声道母带后,有些公司还会复制出备份母带.后面混音师拿了原始母带或者备份母带,进行混音工作,会修正一些频段.例如加点空气感,加点bass等等.然后生成一份工作母带.接着可以直接用这份个工作母带,或者再复制母带分发到各个压片工厂,也就是从录音到,压片,母带至少会被复制2,3次.每次复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一些信息.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

--看来Raxel兄对录音技术方面很有研究,「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这段话我猜测Raxel兄所指的是LP制作时的RIAA的压缩和扩展,但请不要忘记CD也有它的「红皮书」!

[quote]Raxel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实际聆听的并非是LP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也不是CD上面的0101.我们听到的是喇叭传送出的音波.如果LP支持者认为记录波形就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的优势,那么能否回答我为什么LP要是33转,45转,不是1转,2转,这样单面不是可以存放更长的音乐内容?波形就是一切吗?

--这一整段话很费心思去理解「圈、纹、转、波形」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摸清楚Raxel兄所指的是什么?我只能笨拙地去猜度:Raxel兄重点所指的还是33转45转的波形问题,LP一圈圈纹路读出来的33转或45转的波形会有不同,CD的0101读法就万无一失!Raxel兄在这里又忘记了一点:模拟的直接声波是天然的,数字的人造声波是非天然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TOP
230#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这句话,我倒认同,但是我认为Raxel兄台却是偏重于理性认识去说话,缺乏了感性的认知,而偏偏聆听音乐却是感性的认知!

----------------------转载 ︿_@



东西人人会吃  差就差在有没有味觉上了  呵

大同小异  人的差别  也就是这一个味字了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