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6517|回复: 241
31#

名琴LP 在 2006-2-23 14:08:30 发表的内容
但是如果以频谱分析仪来观察时却发现LP里面贮藏有30KHZ甚至40KHZ的信息量


哪里的资料,能否提供依据?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用频谱分析仪分析的,仪器,过程是如何的,如何知道那些不是噪音?我不是争论CD和LP谁的声音好,我就是纯粹问你句话的出处和依据.希望你能回答.
TOP
32#

数码的东东本就是0、1的东东,是黑白分明的,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能表达到位。
  但人的审美却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有很多情感和非常理性的东西在里面。像印象派的画家,你知道他在画什么?但的确表达了某种思想和情感。
  摸拟声,是带有一种朦胧美的,符合人的情感特质。
TOP
33#

didadi 在 2006-2-22 22:27:12 发表的内容

  关于摸拟和数字谁更优?业界争论了很久。
  其实数字技术比摸拟技术的优势并不是数字技术更保真。
  数字技术的优势在于,容易纠错。比如说在电位传输时,1会衰减成0.6,0会衰减成0.4。通过纠错,能够将0.6纠成1,0.4纠成0。是可还原的。
  但摸拟呢?衰减就会造成失真,是不能纠错还原的。
  为什么数字CD易保存?其实是因为能纠错,可以还原。
  
  数字可以压缩,比如DVD就是压缩的视频信号。但摸拟的不可压缩,是多少数据量就是多少。

  可还原,体积小,易保存,能压缩。实其上数字产品是靠易用性在市场上击败了摸拟产品。
  但在信号品质上,其实没有任何提高。
TOP
34#

每当我觉得LP好听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这 是不可能的,你肯定是听力有问题。
每当我觉得CD好听的时候,我就会如释重负:终于的听到一次好声了……
最后编辑阿龙
TOP
35#

名琴LP 在 2006-2-23 10:04:59 发表的内容
    的确很多朋友喜欢用数据说话,但未必清楚测量CD的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出的。人声和器乐发声是由基音和丰富的谐音组成,确定音高的是基音,而使我们分辨不同人声或乐器的是谐音。音乐是由极其复杂的复合波形所组成,对复杂信号不能用20-20KHz的正弦波去评价(CD机厂商提供的参数大多用正弦波测试),用20-20KHz方波评价也许更接近实际。学过傅立叶级数的朋友都知道,方波是由基波与无穷多不同相位和振幅的高次谐波所组成。如果您的音源只能对20KHz的正弦波做出完美响应,却无法还原上述高次谐波,那么您再现的方波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若是连方波这样的简单波形都不能正确还原,可以想象准确再现复杂的音乐波形吗?在音乐波形残缺或失真的情况下,动态、分离度等指标很重要吗?
一般说,在失真度<3%的条件下,CD的20KHz正弦波频响只能对应方7.8KHz波频响。要在失真度小于3%(请注意,已经丢了3%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15KHz的方波频响,正弦波信号响需要做到45KHz。如果您的CD机能有这么宽的频响,那我恭喜您了!

对于音乐、音响HIFI发烧友来说,最重要是能够听到唱片中声音的强弱变化及音色的微妙变化。假若我们在聆听时唱片中的声音失去了细腻的音色,那么音乐便变会变得平面而死板,而CD就是平面的、呆板的。这样一来,播放出来的爵士乐便少了那份摇摆(swing)节奏感,歌唱者就会变得缺乏感情,大型交响乐的旋律便会变得模糊不清。
LP为什么比CD好听表面看起来LP唱片的频带不宽,极低频下不去,极高频也上不去。但是如果以频谱分析仪来观察时却发现LP里面贮藏有30KHZ甚至40KHZ的信息量,而CD最多达到20至22KHZ,只要是再上去一点就被全部滤掉了。由此可见,LP里面所藏有的音乐细节远远超过CD。虽然LP理论上的动态不大,但听起来却觉得动态宽广,而且是水灵灵的、活生的。因此,我们不论听什么类型音乐,微妙的音色变化、活生感是最为重要的,而“模拟(真实世界)”最具有这种活生感!
总之虽然LP理论上的频宽受限,但再生起乐器的质感来却异常的真实自然。所以,LP虽然理论上失真很高,但听起来却十分的美。
TOP
36#

为何LP只能用古董箱,古董功放听呢?不明白啊
TOP
37#

nan23 在 2006-2-22 21:02:35 发表的内容
我理解的数码声和模拟声就是好听和不好听:)   


我也是这样理解的。
TOP
38#

低温 在 2006-2-23 10:23:44 发表的内容
不拿这个说事还真不成。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磁带录音还是转录成LP(多数LP都是从磁带转录的)对超过20KHz的频率都不做高倍率衰减,而任由系统的自然衰减


这样说似乎不准确?LP在由双声道母带刻到母盘上去的时候,对于高频反而要做高倍率(高达十几分贝的增益)的提升——因为假如不提升的话,我们播放的时候就只能听到LP和唱头的摩擦噪音(它把音乐的声音都掩盖了),然后在唱头拾讯之后由唱放作反向衰减得回原来的信号(所谓的RIAA均衡就大概是这样子)。

虽然我们直观上可能会觉得LP刻盘不就是拿根针往母盘上刻嘛,似乎刻很高频的信号都可以。但是实际上母盘材料的坚硬、唱针的高速震动会对硬件提出很多实质要求。通常刻盘机在刻LP的时候要在刻针上施加100瓦到400多瓦的电力(恐怖吧),刻针的高频震动使得其温度能超过200摄氏度。所以假如任由太多高频的信号作用在上面,弄不好会引发火灾的——尤其是在早些时候,由于科技还不够发达,母盘用的是易燃易爆材料,所以刻盘工程师更加不敢把太高频的信号刻上去。

并且,高频信号还会导致刻针的快速磨损——所以种种实际因素导致LP上面刻不了太高频的信号。

至于LP上的频响曲线是如何呢,还真费了我一些时间去找,目前我找到一个测试1951年RCA的LP的结果:

[upload=jpg]Upload/200622311334279484.jpg[/upload]

请留意图中红框的部分,从10kHz开始,LP上的信号就开始这么剧烈的衰减,甚至您看看测试人员连高于15kHz的部分都已经懒得去测了。

所以,LP上高至25kHz的信号,我不能断言说完全没有。但问题是:“还剩多少”?
TOP
39#

在城里的人想出城,在城外的人想进城,数码听久了就想听模拟的,模拟的听腻了再换数码的,唉,累啊
TOP
40#

和数码照片一样连一根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太清楚了就不美了,传统模拟的照片到是有一种朦胧美,就看个人喜好 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