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时数字音源最大的局限性(相较LP之类而言) [复制链接]

查看: 15530|回复: 86
81#


开心果 在 2006-4-7 20:11:43 发表的内容


这是一个问题,但原文没有任何说明。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在另一些文章里有这样的说法,普通人对同一(频率)信号音量变化的分辩能力为3dB,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工作者和电声工作者才能擦觉出(1~2)dB的声压级突变。但方波里的基波(正弦波)分量的响度比方波的总响度小多少?不到1dB吧。
另外在这个实验里,作者为了建立如何区别纯音和复音的不同,故选用2khz这个频率,同时也起到检验听音者的听力问问题。所以我认为尽管“基波(正弦波)分量的响度比方波的总响度小”,但不影响实验结果的。

说明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 实验的次数应更正为20次,即每个频点测4次。
2 每次实验的时间为10秒+10秒(先后播放两个随机组合的正弦波信号和方波信号)。
3 听音主观评价中的“相同”或“不同”是一种“模糊”的印象。所以判断评价的正确与否用模糊数学来处理。
4 如果每个频点的4次测试中,有三个的评价是正确,那么就认为听音者是能分辨出正弦波信号和方波信号的区别了。正确率就是按这个规则统计的。

felixcat 在 2006-4-8 9:47:34 发表的内容

这里因为“响度”的定义有好几种,假如我用响度为20 * log (p2/p1) 分贝这个常用定义的话,那么算出假如一个信号要比另一个信号高一分贝的话,那它的声压(单位为帕斯卡)只要比后者大0.122倍即可。

我用CoolEdit试验了一下,产生一个负6分贝的16k方波,然后滤掉其中除基波以外的所有成分,剩下的正弦波的强度显示为负4.1分贝——也就是说两者相差了1.9分贝;

同样对12k方波同样处理,发现其中它的正弦基波的强度相差了2分贝。

2分贝仔细听的话应该听得出来了。


理论上方波的基波的有效值只低约0.9dB,什么可能是1.9dB呢?应该是滤波器的问题吧,就是说,实际滤波器与理想滤波器是有差别的。理想滤波器滤掉其中除基波以外的所有成分时可以对基波不产生任何影响,但实际滤波器滤掉其中除基波以外的所有成分时对基波会产生影响。
TOP
82#

开心果 在 2006-4-8 17:24:45 发表的内容
理论上方波的基波的有效值只低约0.9dB,什么可能是1.9dB呢?应该是滤波器的问题吧,就是说,实际滤波器与理想滤波器是有差别的。理想滤波器滤掉其中除基波以外的所有成分时可以对基波不产生任何影响,但实际滤波器滤掉其中除基波以外的所有成分时对基波会产生影响。



我觉得我们不必去仔细求理论中方波和它的基波之间的差别具体是0.9分贝还是大于1分贝了。

因为人耳对于不同种类的声音的响度的辨别能力或许是有不同的。其实不管有没有不同了,下面这个双盲测试的结果很有意思: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ABX双盲测试吗?对于响度同样也有ABX双盲测试结果:

http://www.provide.net/~djcarlst/abx_lvl.htm

可见:对于粉红噪音,0.3分贝的差别人耳已经可以分辨出来了;0.4分贝的差别几乎所有参加测试的人都听出来了。所以对于现在起码0.9分贝的差别嘛......
TOP
83#

强贴,学习学习!
TOP
84#

声音的传播要靠媒介,频率靠“震动”才能被感知,所以人对声音的感觉除了耳朵,还有皮肤。可能,高于或低于人耳感觉范围的频率是被感知而不是被“听到”
TOP
85#

felixcat 在 2006-4-7 4:28:29 发表的内容

根据描述,试验的时候不管是正弦波还是方波,声音响度都是85分贝。问题在这里:方波中对应的基波(正弦波)的响度就必定小于85分贝了。也就是比如说:响度同样是85分贝的16kHz的方波,它其中16kHz正弦波的这个分量的响度就肯定小于85分贝(因为有一部分能量要分配在它的奇次谐波上),所以说假如人的动态听觉频域最高是20kHz的时候——也就是说人耳只能听到信号里所有小于等于20kHz的正弦波分量的时候,仍然是能够听出同样响度的16kHz的正弦波和方波的区别的:人耳听到的正弦波声音大一些,方波音量小一些。

所以我觉得这个试验并不能说明人耳的动态频域是多少。或许开心果兄能否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我做的实验是这样的:用安捷伦33120信号发生器接一般的耳机,输出电平恒定,再选择不同的波形。听出是质的区别,不是量的区别,频率低的时候,区别很大,随着频率的升高,区别越来越小,9K还能听出区别,以上的就听不出了。用三角波和锯齿波到8K左右就听不出区别了。
因身体原因,不再参与讨论。
TOP
86#

felixcat 在 2006-4-9 1:59:59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我们不必去仔细求理论中方波和它的基波之间的差别具体是0.9分贝还是大于1分贝了。

因为人耳对于不同种类的声音的响度的辨别能力或许是有不同的。其实不管有没有不同了,下面这个双盲测试的结果很有意思: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ABX双盲测试吗?对于响度同样也有ABX双盲测试结果:

http://www.provide.net/~djcarlst/abx_lvl.htm

可见:对于粉红噪音,0.3分贝的差别人耳已经可以分辨出来了;0.4分贝的差别几乎所有参加测试的人都听出来了。所以对于现在起码0.9分贝的差别嘛......


英文不太懂,不知测试的一些具体条件,不好说什么了。再说了粉红噪音与方波的特性差别也太大了,0.3分贝的差别人耳是可以分辨出来,但是是哪个频段起作用呢?

实际上强度差的分辩能力与测试方法、信号特性等有关,不同的测试方法,其结果出入会很大。有资料表明,在人耳最敏感的频段4000赫兹,音量90分贝,每秒变换三次的情况下,强度差的分辩能力可达0.21分贝。200赫兹和7000赫兹时,是0.41分贝。与前面说的1~2分贝有很大的区别吧。
但原文的条件是85分贝,20秒内变换1次,显然0.21和0.41这两个数据是不适用的。再说参加试听的人员比较杂,不可能是专业工作者,但可能在试验前作些短期的训练。但不管如何,在没有可靠的参考数据之前,只能按常规了。

特别提醒一点:
前面说过了,作者在几个频点的选择上特意选了个2khz这个频点。根据原文里的描述,选这个频点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检查听音者的听力是否正常。其二,检查听音者对纯音和复音的听辨能力。后面这点尤其重要,作者研究的目的也是以此为基础。我想在试验前,他一定会引导听音者如何分辨纯音和复音的听辨能力。也就是他给听音者的心理定位是如何分辨纯音和复音的区别。
TOP
87#

人的听觉好比视力各不相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