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xcat 在 2006-4-9 1:59:59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我们不必去仔细求理论中方波和它的基波之间的差别具体是0.9分贝还是大于1分贝了。
因为人耳对于不同种类的声音的响度的辨别能力或许是有不同的。其实不管有没有不同了,下面这个双盲测试的结果很有意思: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ABX双盲测试吗?对于响度同样也有ABX双盲测试结果:
http://www.provide.net/~djcarlst/abx_lvl.htm
可见:对于粉红噪音,0.3分贝的差别人耳已经可以分辨出来了;0.4分贝的差别几乎所有参加测试的人都听出来了。所以对于现在起码0.9分贝的差别嘛...... |
英文不太懂,不知测试的一些具体条件,不好说什么了。再说了粉红噪音与方波的特性差别也太大了,0.3分贝的差别人耳是可以分辨出来,但是是哪个频段起作用呢?
实际上强度差的分辩能力与测试方法、信号特性等有关,不同的测试方法,其结果出入会很大。有资料表明,在人耳最敏感的频段4000赫兹,音量90分贝,每秒变换三次的情况下,强度差的分辩能力可达0.21分贝。200赫兹和7000赫兹时,是0.41分贝。与前面说的1~2分贝有很大的区别吧。
但原文的条件是85分贝,20秒内变换1次,显然0.21和0.41这两个数据是不适用的。再说参加试听的人员比较杂,不可能是专业工作者,但可能在试验前作些短期的训练。但不管如何,在没有可靠的参考数据之前,只能按常规了。
特别提醒一点:
前面说过了,作者在几个频点的选择上特意选了个2khz这个频点。根据原文里的描述,选这个频点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检查听音者的听力是否正常。其二,检查听音者对纯音和复音的听辨能力。后面这点尤其重要,作者研究的目的也是以此为基础。我想在试验前,他一定会引导听音者如何分辨纯音和复音的听辨能力。也就是他给听音者的心理定位是如何分辨纯音和复音的区别。